02.25 射死張遼,誅殺權臣,見證三國興衰的他,立下大功,反而遺禍子孫

射死張遼,誅殺權臣,見證三國興衰的他,立下大功,反而遺禍子孫

正史中,威震江東的張遼張文遠,在222年抱病臥床的情況下,還堅持出戰,擊破東吳前將軍呂範所部,之後病逝江都。而小說《三國演義》中,張遼跟隨曹丕征討江東,曹丕被徐盛擊敗,在曹丕登岸逃往的時候,被吳軍小將攔截,張遼為保主公被這名青年將領射中腰部,張遼回營後不治身亡,而這位在演義中射死張遼的東吳青年將領,正是丁奉丁承淵。

射死張遼,誅殺權臣,見證三國興衰的他,立下大功,反而遺禍子孫

丁奉,字承淵,曾分別在甘寧,陸遜等人手下擔任副將,可是在當時那個將星璀璨的年代,丁奉並沒有機會嶄露頭角,只能默默的殺敵建功,丁奉作戰驍勇,常常身先士卒,善使突襲,暗殺等手段,從孫權時期一直到最後的孫皓,丁奉為四朝元老,可以說他是見證了整個三國的興衰,有人說丁奉頂多是個準一流的武將,何德何能箭殺張遼呢?別急,接著往下看。

而正是劉馥建立的這座要塞——合肥城,城小而堅,易守難攻,東吳歷代統治者面對合肥城都沒有很好的辦法。公元209年(建安十四年),孫權進攻合肥,發動第一次合肥之戰,孫權圍城百餘日而未能攻破,同時揚州別駕蔣濟設計迷惑孫權,使其以為張喜援軍快到,最終孫權不得不退軍。後來,曹操發動濡須之戰,無功而還時,任命張遼與樂進、李典等部領七千餘人馬屯守於合肥。

射死張遼,誅殺權臣,見證三國興衰的他,立下大功,反而遺禍子孫

建安二十年(215年),孫權率領十萬大軍進圍合肥,此戰也成就了張遼千古戰神之名,孫權兵10萬,仍舊不能攻下合肥,可想而知,合肥城是多麼的牢固以及人心是多麼的齊心,張遼能夠守住合肥城,並且在接下來趁著孫權撤退,率諸軍乘勢追擊,幾乎捉住孫權,江東名將陳武亦在此戰中被擊殺,威震逍遙津,這有著很必然的聯繫。

演義中太史慈不僅參加了赤壁之戰還參加了孫權親自指揮的第一次合肥之戰,最後是中了張遼埋伏被亂箭射傷後不治而亡。第一次合肥之戰開始於208年12月,也就是說太史慈應該死於209年。實際上太史慈在赤壁之戰前的206年就病逝了,連赤壁之戰都沒參加。李輔國大權獨攬,成了李唐王朝實際上的控制著,誰也想不到,復國的李唐王朝,居然落在了一個宦官手裡。

射死張遼,誅殺權臣,見證三國興衰的他,立下大功,反而遺禍子孫

不過唐代宗李豫登基,還真要多虧了李輔國。李輔國斬殺了妄圖謀逆的越王黨羽,囚禁了張皇后,這才將李豫扶上了皇位。可以說沒有李輔國,那就沒有唐代宗。但是李輔國是真心為唐代宗好嗎?當然不是,他為的是自己能夠時刻掌握權力。如果他不對張皇后下手,那麼張皇后早晚也會滅了李輔國,兩個人支持的對象不同,必然是要劍拔弩張的。

此時掌握北方曹魏政權權柄的並非曹氏,而是大將軍司馬師。司馬師聽聞東吳幼主孫亮,還不滿十歲,想趁著東吳新君即位,政局不穩,趁機大規模南下伐吳。時值東吳修建東興大堤,長江防線存在缺口,鎮東將軍諸葛誕認為正是侵吳的好時機,於是建議司馬師兵分三路伐吳。司馬師審時度勢,命徵南將軍王昶討伐南郡,鎮南將軍毌丘儉攻擊武昌,鎮東將軍諸葛誕和徵東將軍胡遵率領七萬大軍兵鋒直指東興。這支魏軍的先鋒,不是別人,正是東吳老將韓當的兒子,背叛東吳的叛將韓綜。

射死張遼,誅殺權臣,見證三國興衰的他,立下大功,反而遺禍子孫

丁奉認為孫綝黨羽眾多,不好下手,但可以藉口臘月祭祀,騙孫綝入宮,然後再將他除掉。做事沉穩,能決斷大事的丁奉,不負眾望,和張布配合,將孫綝擒殺,並剪除其黨羽。丁奉因此功,升任大將軍,加封左右都護。第二年加假節,遙領徐州牧之職。263年,鄧艾鍾會伐蜀。丁奉領兵進軍壽春,做出伐魏救蜀的架勢。不久蜀漢覆亡,丁奉領兵還朝。第二年,孫休去世,丁奉和丞相濮陽興擁立孫權的長孫,烏程侯孫皓為帝,史稱吳末帝。孫皓即位後,因丁奉擁立有功,特封他為右大司馬,左軍師。讓丁奉和濮陽興沒想到的是,他們擁立的這位君主,將來會給自己帶來無窮的禍患。

同時高順為人廉潔威嚴,不喝酒,不接受禮物,是個標準的樸素清白軍人。然而高順的能力卻沒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因為他的主公是呂布,而呂布反覆無常、見利忘義,戰略眼光極差。呂布先是偷襲劉備的徐州,讓劉備去駐守小沛。接著,呂布又命高順攻擊劉備。面對擁有關羽、張飛這樣名將的劉備軍,高順大獲全勝。並隨後又擊敗了曹操手下大將夏侯惇率領的援軍,可謂是高順軍旅生涯的高峰時刻。

射死張遼,誅殺權臣,見證三國興衰的他,立下大功,反而遺禍子孫

位極人臣的丁奉,漸漸驕傲自滿,這時候也有小人進獻讒言。269年,丁奉進攻谷陽,但消息洩露,當地百姓撤離,大軍無功而返。孫皓盛怒下,處決了丁奉的嚮導。271年,見證三國興衰,服務東吳四位君主的丁奉去世。不久,孫皓再次追究丁奉在谷陽無功而返的事情,這次他殺掉了丁奉的兒子丁溫洩憤,並將丁奉家屬流放到臨川。280年,東吳覆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