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如何擺脫自己固有性格的侷限?(下)

如何擺脫自己固有性格的侷限?(下)

今天課程的上半部分,我們先為大家解答如何避免自由個性的負面作用之後,又如何平衡固有個性和自由個性之間的關係?

如何擺脫自己固有性格的侷限?(下)

上一次,我們講到要在自由個性和做自己之間保持平衡,才能夠避免那些副作用。那麼,除了要在自己的核心目標,也就是指那些對自己的人生有決定性作用的,與個人的價值觀及自我認同感息息相關的那些目標。


比如說一個人想要投身於為弱勢群體發聲的行業,或者說想要獲得財富自由等等,這些都可以被看作一個個人的核心目標。除了在這些目標上,要去儘量發揮自由個性以外,還要做些什麼呢?


那就是在平衡自由個性與做自己時,要採取一些自我修復的小技巧。這些小技巧,就像遊戲中那些幫助人物原地滿血復活的靈丹妙藥一樣。不過呢,它是因人而異的,比如說天生內向的人在宴會或公開演講等高強度的社交刺激之後呢,就需要一段時間來獨處,進行一下自我修復。


而天生外向的人呢,就在獨處之後,就需要一些朋友去聚會或者是演唱會呀,這種比較熱鬧的方式來讓自己恢復。再比如呢,一個性格開放,喜歡新鮮事物的人,在長時間的穩定重複工作的艱辛,他就需要一些有新奇好玩的旅行來恢復調解。


之所以選擇這個話題,是因為最近有一些來訪者一步因為這個問題而感到困惑,在很長的時間裡,對策略性的表達自己,以實現工作或發展相關的目標感到了抗拒,他們認為那是一種虛假,也是對他人的欺騙。可是,當他們確實為了實現某種目標,調整了自己本身的情緒和行為時,又感到了自我懷疑。究竟是不是自己認為的那個人呢?


如何擺脫自己固有性格的侷限?(下)

當然,通過對他們的這個諮詢都開解了。他們漸漸明白每個人除了有一種自己的底色,也有很多短期的目標導向的策略,所需要的是區分不同的情境,哪些場合需要採取這樣的策略,哪些場合可以本真的呈現。而真正的我,就是這個對情境做出判斷,對策略做出選擇的主題,這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成熟。


我不知道,聽了這些以後啊。各位聽眾能不能做到自由的在出世和入世間的一個轉換。當然,這是需要不斷的學習和進步成長的,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去解決的,所以大家也不需要太過著急。


如何擺脫自己固有性格的侷限?(下)

那麼今天課程的下半部分,我們將講另外一個話題,那就是關於逆向思維的問題,如果利用逆向思維去提升你每一天的這種幸福感,我們可以試著閉上眼睛,好好回想一下,你最初設定的目標完成了多少?是不是隻完成了一半不到,甚至更少。如果是的話,那麼恭喜你跟大部分人都一樣。


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我們總是熱衷於設定各種各樣目標,結果到頭來卻總是完不成,拖到下一個週期,繼續重複著這種怪圈。大部分人設定目標,都是先想好了我將做什麼,把它們量化,再設定一個指標拆分下去再一步步的攀登接近。比如說,我今年要看完多少本書啊,我要寫多少字的文章,我要考多少個證書,背會多少單詞,減多少斤,結果絕大部分的目標呢,就是都沒有完成。


有一些目標管理文章呢,會告訴你說目標一定要設立的稍微高一點,最好是稍稍墊起腳尖,才能夠夠到這樣呢,你就可以被自己不斷的嘗試和進步的動力。那麼這種說法對不對呢?


很對,因為這是有心理的佐證的,如果你設定一百分的目標,你可能能達到八十,但如果你設定的是八十,可能能整達到六十。但是這種做法也高估了大多數人心態調整。

如何擺脫自己固有性格的侷限?(下)

我們試想一下,設定一個有難度的年度目標意味著什麼,也就是說你一年365天,絕大部分的時候你都達不成這個目標,最多隻是勉強達到,很難超過目標。你試想一下,清晨醒來啊,神經氣爽,正準備上班。這是我突然想到今天的目標。下班後讀一百頁書,學一個小時的瑜伽,寫多少個字的文章,突然你就會感覺你除充滿這個同時有了那麼一點累。我相信絕對大部分人都有這樣的感覺,這就是我們不斷拖延目標的一個原因。


我們之所以遲遲不願動手,不是因為能力和習慣,而是因為心態。因為在我們的認知之中,目標過於艱難,我們的大腦下意識的排斥他,阻止我們的行動,這就很容易導致一個後果。我們不斷的用各種理由各種方法說服自己堅持計劃達到目標。


可是呢,這就本末倒置了,提升自己超越自己本來是一個令人興奮的事情,為什麼在這個過程中,我反而要為自己打氣加油鼓勁呢?因為目標和計劃本來就不應該是需要堅持,而是一件讓人產生愉悅感,你願意主動去做的事情。所以現在經常提一句話,什麼自律的人生會如何好,那你的自律都變成了一種痛苦的,那你覺得你的人生能好麼?那麼如何才能實現,說讓你的計劃和目標產生一種愉悅感,你能夠主動去完成的呢?


而我今天呢,給大家提幾個逆向思維的小技巧,希望可以幫到您。


如何擺脫自己固有性格的侷限?(下)

第一,就是做好最壞的準備,當面臨選擇決策時,我們常常會感到焦慮,焦慮的原因呢,是因為我們對未來存在一種不確定性。我們不知道每個決策會帶到何方,給我們帶到什麼方向這個不知道。每個角色的期望收益呢?我們也不知道,我們更不知道他確切的概率,所以才會感到焦慮。簡而言之呢,我們就是覺察到了威脅,想規避危險,卻又不知道從何下手。這就是很多次你感到焦慮的根源。


那麼如何應對好這種外部的壓力,來緩解自己的焦慮呢?


我給大家分享一個方法,


一想清楚,最壞的可能性是什麼,


二接受最壞的情況,


三設法改變最壞的情況,


這就是典型的逆向思維。


傳統的方法呢,就是收集信息,努力降低不確定性。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同樣會受到焦慮的困擾。所以呢,當你面臨選擇的時候,不妨問問自己,如果我選錯了最壞的情況是什麼,我能不能接受它。一旦說服自己接受這一點,並且做好心理準備,你會發現你的焦慮就消失了,因為他已經不存在不確定性為,你已經明確的知道事情最壞也就到此為止了,哪怕代價巨大,起碼你已經有心理準備了。


在這個基礎上每走一步,比如說你收集信息,請教專家,跟朋友討論等等,都是在降低最壞情況可能性。簡而言之,當你處於最低谷的時候,每一步都是在往上走,儘管你的路可能是曲折的,但處境一直是在好轉,所以說你就會發現,你的做法是一模一樣,但是換了一個心態,換了一個角度,你整個人的狀態,包括最後的結果,可能會天壤之別。這就是人的非理性,用不同的視角去看待同一問題,那麼你會得到不同的答案。


如何擺脫自己固有性格的侷限?(下)

第二就是每天只做一件事,這是一個減法思維。其實呢,這也是一種逆向思維,什麼叫減法思維?比如說我每天上班,看似有八小時十個小時,但實際上除去我們走神、開小差休息發呆的時間,剩下來真正全力以赴的工作可能就兩、三個小時。我最近看了一篇文章,已驗證了這個觀點,他那個文章呢,就查了兩千名美國的全職員工,然後得出了一個結論說,在一個工作日裡面,能夠集中精力高效工作的時間平均只有兩小時五十三分鐘,也就是說不到三小時。那麼意味著什麼,我們日常的每一天都要在要求自己用三小時時間幹八小時的。


那為什麼很多人下班感覺累呀,因為每天的這個活兒都遠遠超過了你的負載能力。那不妨改變一下思維。問自己說,如果每天只有三個小時,你會做什麼,什麼事兒是你非做不可的,然後集中精力把這件事完成,那麼剩下的時間就是你賺到的。那這種思維的好處是什麼呢,下班後你不會覺得累,反而會神清氣爽。你會覺得今天最重要的事情做完了,剩下的時間都是很自由支配的,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對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