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如何摆脱自己固有性格的局限?(下)

如何摆脱自己固有性格的局限?(下)

今天课程的上半部分,我们先为大家解答如何避免自由个性的负面作用之后,又如何平衡固有个性和自由个性之间的关系?

如何摆脱自己固有性格的局限?(下)

上一次,我们讲到要在自由个性和做自己之间保持平衡,才能够避免那些副作用。那么,除了要在自己的核心目标,也就是指那些对自己的人生有决定性作用的,与个人的价值观及自我认同感息息相关的那些目标。


比如说一个人想要投身于为弱势群体发声的行业,或者说想要获得财富自由等等,这些都可以被看作一个个人的核心目标。除了在这些目标上,要去尽量发挥自由个性以外,还要做些什么呢?


那就是在平衡自由个性与做自己时,要采取一些自我修复的小技巧。这些小技巧,就像游戏中那些帮助人物原地满血复活的灵丹妙药一样。不过呢,它是因人而异的,比如说天生内向的人在宴会或公开演讲等高强度的社交刺激之后呢,就需要一段时间来独处,进行一下自我修复。


而天生外向的人呢,就在独处之后,就需要一些朋友去聚会或者是演唱会呀,这种比较热闹的方式来让自己恢复。再比如呢,一个性格开放,喜欢新鲜事物的人,在长时间的稳定重复工作的艰辛,他就需要一些有新奇好玩的旅行来恢复调解。


之所以选择这个话题,是因为最近有一些来访者一步因为这个问题而感到困惑,在很长的时间里,对策略性的表达自己,以实现工作或发展相关的目标感到了抗拒,他们认为那是一种虚假,也是对他人的欺骗。可是,当他们确实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调整了自己本身的情绪和行为时,又感到了自我怀疑。究竟是不是自己认为的那个人呢?


如何摆脱自己固有性格的局限?(下)

当然,通过对他们的这个咨询都开解了。他们渐渐明白每个人除了有一种自己的底色,也有很多短期的目标导向的策略,所需要的是区分不同的情境,哪些场合需要采取这样的策略,哪些场合可以本真的呈现。而真正的我,就是这个对情境做出判断,对策略做出选择的主题,这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成熟。


我不知道,听了这些以后啊。各位听众能不能做到自由的在出世和入世间的一个转换。当然,这是需要不断的学习和进步成长的,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去解决的,所以大家也不需要太过着急。


如何摆脱自己固有性格的局限?(下)

那么今天课程的下半部分,我们将讲另外一个话题,那就是关于逆向思维的问题,如果利用逆向思维去提升你每一天的这种幸福感,我们可以试着闭上眼睛,好好回想一下,你最初设定的目标完成了多少?是不是只完成了一半不到,甚至更少。如果是的话,那么恭喜你跟大部分人都一样。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我们总是热衷于设定各种各样目标,结果到头来却总是完不成,拖到下一个周期,继续重复着这种怪圈。大部分人设定目标,都是先想好了我将做什么,把它们量化,再设定一个指标拆分下去再一步步的攀登接近。比如说,我今年要看完多少本书啊,我要写多少字的文章,我要考多少个证书,背会多少单词,减多少斤,结果绝大部分的目标呢,就是都没有完成。


有一些目标管理文章呢,会告诉你说目标一定要设立的稍微高一点,最好是稍稍垫起脚尖,才能够够到这样呢,你就可以被自己不断的尝试和进步的动力。那么这种说法对不对呢?


很对,因为这是有心理的佐证的,如果你设定一百分的目标,你可能能达到八十,但如果你设定的是八十,可能能整达到六十。但是这种做法也高估了大多数人心态调整。

如何摆脱自己固有性格的局限?(下)

我们试想一下,设定一个有难度的年度目标意味着什么,也就是说你一年365天,绝大部分的时候你都达不成这个目标,最多只是勉强达到,很难超过目标。你试想一下,清晨醒来啊,神经气爽,正准备上班。这是我突然想到今天的目标。下班后读一百页书,学一个小时的瑜伽,写多少个字的文章,突然你就会感觉你除充满这个同时有了那么一点累。我相信绝对大部分人都有这样的感觉,这就是我们不断拖延目标的一个原因。


我们之所以迟迟不愿动手,不是因为能力和习惯,而是因为心态。因为在我们的认知之中,目标过于艰难,我们的大脑下意识的排斥他,阻止我们的行动,这就很容易导致一个后果。我们不断的用各种理由各种方法说服自己坚持计划达到目标。


可是呢,这就本末倒置了,提升自己超越自己本来是一个令人兴奋的事情,为什么在这个过程中,我反而要为自己打气加油鼓劲呢?因为目标和计划本来就不应该是需要坚持,而是一件让人产生愉悦感,你愿意主动去做的事情。所以现在经常提一句话,什么自律的人生会如何好,那你的自律都变成了一种痛苦的,那你觉得你的人生能好么?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说让你的计划和目标产生一种愉悦感,你能够主动去完成的呢?


而我今天呢,给大家提几个逆向思维的小技巧,希望可以帮到您。


如何摆脱自己固有性格的局限?(下)

第一,就是做好最坏的准备,当面临选择决策时,我们常常会感到焦虑,焦虑的原因呢,是因为我们对未来存在一种不确定性。我们不知道每个决策会带到何方,给我们带到什么方向这个不知道。每个角色的期望收益呢?我们也不知道,我们更不知道他确切的概率,所以才会感到焦虑。简而言之呢,我们就是觉察到了威胁,想规避危险,却又不知道从何下手。这就是很多次你感到焦虑的根源。


那么如何应对好这种外部的压力,来缓解自己的焦虑呢?


我给大家分享一个方法,


一想清楚,最坏的可能性是什么,


二接受最坏的情况,


三设法改变最坏的情况,


这就是典型的逆向思维。


传统的方法呢,就是收集信息,努力降低不确定性。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同样会受到焦虑的困扰。所以呢,当你面临选择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如果我选错了最坏的情况是什么,我能不能接受它。一旦说服自己接受这一点,并且做好心理准备,你会发现你的焦虑就消失了,因为他已经不存在不确定性为,你已经明确的知道事情最坏也就到此为止了,哪怕代价巨大,起码你已经有心理准备了。


在这个基础上每走一步,比如说你收集信息,请教专家,跟朋友讨论等等,都是在降低最坏情况可能性。简而言之,当你处于最低谷的时候,每一步都是在往上走,尽管你的路可能是曲折的,但处境一直是在好转,所以说你就会发现,你的做法是一模一样,但是换了一个心态,换了一个角度,你整个人的状态,包括最后的结果,可能会天壤之别。这就是人的非理性,用不同的视角去看待同一问题,那么你会得到不同的答案。


如何摆脱自己固有性格的局限?(下)

第二就是每天只做一件事,这是一个减法思维。其实呢,这也是一种逆向思维,什么叫减法思维?比如说我每天上班,看似有八小时十个小时,但实际上除去我们走神、开小差休息发呆的时间,剩下来真正全力以赴的工作可能就两、三个小时。我最近看了一篇文章,已验证了这个观点,他那个文章呢,就查了两千名美国的全职员工,然后得出了一个结论说,在一个工作日里面,能够集中精力高效工作的时间平均只有两小时五十三分钟,也就是说不到三小时。那么意味着什么,我们日常的每一天都要在要求自己用三小时时间干八小时的。


那为什么很多人下班感觉累呀,因为每天的这个活儿都远远超过了你的负载能力。那不妨改变一下思维。问自己说,如果每天只有三个小时,你会做什么,什么事儿是你非做不可的,然后集中精力把这件事完成,那么剩下的时间就是你赚到的。那这种思维的好处是什么呢,下班后你不会觉得累,反而会神清气爽。你会觉得今天最重要的事情做完了,剩下的时间都是很自由支配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对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