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春意闹 复产忙|安龙县巩固防疫效果快速推进复工复产见闻

核心提示

从工厂林立的工业园到绿意盎然的农业园,从民营经济到小微企业,从百草园到百菇园,处处爆发出强劲的发展活力和高效农业的蓬勃生机,黔西南州安龙县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复工复产正加快有序推进。

当下,安龙千方百计给政策、出实招,全力扶持企业应对疫情挑战,恢复正常生产,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稳企业、稳就业、稳经济,全县改革发展不停步。

走进安龙县工业园区,厂房错落有致,房内机声隆隆,园区内的各家企业生产运营正迅速升温。或漫步高效农业园区,既可以感受传统农业的田园乐趣,观摩现代化高效农业的蓬勃生机,领略特色农作物与众不同的种植模式,还可以深度感受现代农业的独特魅力……

机器轰鸣声、人云笑语声,声声入耳,正奏响加快建设生产“复工曲”。安龙县摁下复工复产“快进键”,一个个企业开足马力,火起来,将在新一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脉络里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金源铁合金:开工复产“火力十足”

走进坐落在安龙县钱相街道纳汪村马家湾工业园区内的贵州金源投资有限公司,干净整洁的厂区大院防疫宣传标语随处可见,而大院一侧的生产厂区里却“火力十足”,叉车、铲车来回穿梭,工人们口戴面罩、手举铁锤正在敲打已出炉的铁合金,有的在筛灰、有的在装袋、有的在上车……好一派热闹景象。

春意闹 复产忙|安龙县巩固防疫效果快速推进复工复产见闻

工人反复将物料推送进炉

“根据县里的统一安排,节后公司加足马力生产,每天都有100多名工人在不同的流水线上抢抓时机不停地作业,平均日产铁合金210吨。”公司综合部主任李和祥边走边介绍。

“我的工作是在这里指导把原料按照严格规定的配比后,通过电流加温后熔化成铁合金。”在厂区二楼,工人梁兴元正指挥着冶炼的直流电矿热炉的控温,时不时走到炉台旁边查看。钱相街道桥马村下坝弄组的贫困户梁兴元,2年前就到这个公司上班的,刚来的时候就做一般的普工,由于他精明能干、吃苦耐劳,在公司的业绩逐渐显著,由原来的班员升到班长,去年11月份就“晋升”到试用期炉台长,工资也翻了一番,每个月拿到手的工资就是4500元。

保娟,梁兴元的爱人,也是和他同一天到公司上班的。“我和我家老公的班次不一样,是错开上班的,这样就可以照顾小孩和老人了,从家到公司也就10分钟的车程。”在另外一间房,负责在公司做化验的保娟说,做化验工资都得3500块,但活儿很轻松。

在该公司,务工就业的岗位主要针对当地群众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特别是易地扶贫搬迁的新市民。目前,在该公司就业的固定工人146人,建档立卡精准贫困户固定在册55人,还有部分是当地灵活就业人员,涉及新市民居住区五福小镇,以及纳汪、三道墙、桥马等附近村寨。

“几经考察后,公司之所以选择在这里落户,得益于当地政府对企业申报流程简政放权外,最大的初衷就是给当地的群众,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易地扶贫搬迁户提供就业岗位。”公司办公室主任周建中如是说。

“这几天我们每天都要跑一趟你们贵州安龙的这个厂,从钦州拉生产的原材料到厂里面以后,又从厂里把铁合金拉回广西,这久就跑这条线路,货源足、跑得踏实。”谈话间,广西师傅章年辰在公司门卫处登记好信息、进行体温检测和对车辆消毒后开着大型拖车缓缓倒进生产厂房。

和梁兴元夫妻俩一样,从钱相街道麻油村龙井组搬迁到五福小镇福苑20栋一单元的新市民段福刚和爱人罗帮连也在这家公司上班,段福刚从事冶炼工种。

“我家住五福小镇,骑车来公司3分钟就到了,现在就在家门口找到活路做,上班的时候还可以在公司吃饭。”罗帮连是专门做配电的电操工,她说,一个月和老公的积蓄就有8000多块,相比以前背井离乡、走南闯北的去外省务工的辛酸,对于这个收入她们很满足。

安全生产重于泰山。结合当下疫情防控工作,公司采取“点对点”接送,每天前来上班的员工必须在所在村级疫情防控宣传服务站检查身体、测量体温后由公司派专车接送,避免中途接触交叉感染,并且以班组为单位实行分批次、分时用餐,同时采取对厂区公共区域进行消杀等防控措施。

据悉,安龙县年产60万吨铁合金(直流矿热技术)项目是该县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的重点项目,由贵州金源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并于2017年投产运营,公司在享受政策改革红利的同时让企业释放活力,实现“反哺”助推脱贫攻坚。该项目已实现一期建成投用,年产5.5万吨铁合金,解决周边群众上岗就业150余人,带动建档立卡精准贫困户55人。该项目分三期投建,建成后可提供就业岗位近1000个。

众鑫科技公司:菌香满园关不住

已是傍晚,徐祖兰和刘德春忙赶在7点下班前把最后一箩筐的菇脚剪完才离开公司回家。

徐祖兰们做工的公司叫安龙县众鑫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公司门口两道铁门半开着,门内一张方桌上摆放着酒精、体温枪和一叠员工上班花名册。册子上除了记录着当天来公司上班的人员及时间外,另一栏还详细登记着员工的体温检测数据和上下班佩戴口罩、消毒情况。

加工生产厂区内机声隆隆,只见工人不停地从冷库房里运出大框大框的香菇有序地摆放在地上,百余平方米的水泥地上,20多名工人一字排开,她们都是来自附近的村民。大家三个一组、五个一班、八个一排,小心翼翼地剪菇脚。

每隔半小时,专门负责搬运的村民危清梅就把剪好菇脚、分好等级的菇用推车运往烘烤房,一道道流水工序有条不紊。

春意闹 复产忙|安龙县巩固防疫效果快速推进复工复产见闻

工人们围桌剪菇

该公司成立于2017年,位于安龙县钱相街道钱相村,是一家由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转变,把食用菌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集约化发展,将食用菌产业培育成高效生态农业中的优势主导产业的企业。该公司落户后,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主要辐射五福小镇新市民就业。通过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食用菌产业对新市民1648户8584人“一包三保”全覆盖,并形成了安龙特有的食用菌“1210”产业扶贫模式。

“我是元宵节那天接到公司的电话,十六就来上班的。”早上8点,家住钱相街道钱相村高坎子组村民徐祖兰约上邻居刘德春准时到公司上班。她们的活儿不重,就负责剪菇脚,一天的收入不下60元钱。

今年春节,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该公司开工延时,后经县政府同意下达复工复产的批复后就正式开机生产。

“我老了,其他的重活路做不了,现在来这里做工既轻松,离家又近,一个月的收入除开家庭生活开支后还剩千把块钱。”这对钱相村池塘脚组村民王智慧来说,在家门口就能找到这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她很乐意,她还说,她家离工厂就10分钟的路程,实在太方便了。

坡云脚组65岁的尚加秀大娘,从家走到公司只要6分钟,她是公司的“老员工”了,去年就和老伴来公司做工的,而且她今年说服了儿子们不再外出务工,都已经在公司给儿子、儿媳报了名,只等处理好家务事后就来上班了。

仅一条马路之隔,离公司十步之遥就是公司的食用菌种植基地,放眼望去,瓜绿色的大棚一个挨着一个,走进大棚,棚里菌香四溢。

马路坎下,就是菇农王成林的菌棚。

菌棚里,30岁的王成林正在和妻子陈建春忙着采摘新鲜的菌菇。已经有2年多种菇“历史”的小夫妻俩去年就租公司的12个大棚来种,11万棒的菌棒在去年冬月间就上架完成。

“我们种的菇品质好,一年可以采摘6茬。这茬一天两个人只能采摘800斤,估计要一个半月才结束呢!一年下来纯收入有个十五六万吧。”看着长势良好的菌菇,夫妻俩脸上露出了笑容。

“我们公司为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贯彻落实好‘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方针,制定相关细化方案,在确保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力争尽快恢复到节前水平。”安龙县众鑫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仲文说。

安龙县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把食用菌产业作为该县的“一县一业”扶贫主导产业,在食用菌核心园区已入驻19家食用菌生产及菌棒加工企业,推行“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和“1210”模式,食用菌在全县实现了“铺天盖地”态势,年产量在11万吨以上,产值超10亿元,有效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天刺力:抓时机 抢修建 复工忙

万丈高楼平地起。走进贵州天刺力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两栋生产用房立于平地,其中一栋已竣工,另一栋也完成了主体建设。在现场,工程车来回穿梭,数十名工人面戴口罩或挥铲和泥,或码砖砌墙,一派繁忙。

这,仅仅是安龙县在疫情防控期间加快企业复工复产,恢复产能的一个缩影。

洒雨镇纳汪村的刘加秀在工地做杂工,平日里主要负责递送砖、木之类的材料,每月有4000元左右的收入。

春意闹 复产忙|安龙县巩固防疫效果快速推进复工复产见闻

古忠琼拾掇刺梨种苗

2月17日,公司通知复工,她和同村的余明英便第一时间赶了回来,虽说工地空旷,工人分布零星,但进出工地消毒、测温和登记的步骤定是少不了的。

“公司下细得很,一进来就先发口罩,然后登记,量体温,还要拿消毒水喷手喊你反复搓。”刘加秀砖不离手,比起在家做农活,她觉得这份工作挣得多,也无须承担过多的风险,还是很乐意的。

贵州天刺力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2018年由安龙县引进的一家专业从事刺梨种植、研发、加工、生产及销售为一体的民营企业。在安龙建厂以前,收购的刺梨鲜果主要由盘州天刺力集团公司代为加工,考虑到安龙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于2013年将安龙纳为原料供应点,委托安龙县运龙刺梨公司代种、公司自种、农户承包种植等方式种植刺梨2.1万亩,带动就业7500人。去年,为满足日趋旺盛的市场需求,公司在安龙投资3.5亿元建厂,拟建成全国最大的万吨级原汁储存库。

“年初,公司又在钱相街道新华村流转500亩土地作为刺梨种植基地,眼下正是刺梨种苗移栽的关键时期,为了确保种苗能尽快种下,公司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迅速招工参与移栽,现已在新华村聘得工人30余名,预计将在第一批种苗到位后开始移栽。”公司副总经理肖强介绍。

一边抢修建,一边抓生产。在距离厂区六公里外的贵州天刺力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种苗基地里,工人们正在抢挖育好的刺梨种苗,力争在2月底以前将种苗分批供应出去。

“叔叔嬢嬢们,可以回家吃饭了!吃完饭了再来干!”操着一口地道云南口音的古忠琼和工人们在地里忙得热火朝天,“我们原计划是正月十五以前把刺梨苗挖出来备好,现在时间被压缩,当然要得抓紧时间干啊!”种苗基地负责人古忠琼一边收拾一边说。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春耕备耕时节,为将地里的刺梨种苗及时移植出来,古忠琼在接到公司复工复产的消息后立即赶了回来,召集工人抢挖种苗,以备移栽。

“回来之前,我按照家乡那边防疫期间复工复产的要求,去体验、打复工证明,直到前几天才正式复工。”古忠琼说,等疫情形势呈现更好的变化后,她的十余名老乡也将陆续从云南赶来安龙,协助她做好刺梨的培育和种植。

“现在基地上的工人已经回来八九名了,都是附近的村民,剩下的20余人将会陆续到位,我们的目标就是争取把被耽误的时间抢回来,确保种苗按时供应到位。”古忠琼信心满满。

抢抓时机更要做好防疫。古忠琼在工人返岗之前,都会详细了解他们近期的活动轨迹和有无接触疫情较重地区返乡探亲的人员,同时做好锄头、镰刀等农具的消杀。

据介绍,该公司目前一期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预计今年8月建成投产,年加工刺梨鲜果4.5万吨,预计年销售额可上亿元,提供就业岗位400余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