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破坏者”索罗斯的四场金融巅峰之战(上)


“破坏者”索罗斯的四场金融巅峰之战(上)

索罗斯是索罗斯基金会的创办者,在1970年时,他和吉姆·罗杰斯一起创立了量子基金。在接下来十年间,量子基金回报率每年大约142.6%,共回收了33.65倍的利益,也创造了索罗斯大部份的财富。

索罗斯的薪水至少要比联合国中42个成员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还要高,富可敌42国,其一生率领的投机资金在金融市场上兴风作浪,翻江倒海,刮去了许多国家的财富。

下面我们就来回顾一下,“破坏者”索罗斯的四场经典战役。三胜一败的金融巅峰之战

1.英镑危机,顺势而袭(空袭英镑,净赚10亿) 2.狙击泰铢,引爆亚洲金融风暴( 泰铢沦陷,百亿入账) 3.做空香港,大失所望(闪袭香港,遭遇惨败) 4.做空日元,狂赚10亿美金

英镑危机,净赚10亿

1992年,德国经济的发展如火如荼,德国的官方货币马克兑美元的汇率也因此不断攀升。

德国春风得意,英国经济却一直处于不景气的境地,它需要实行低利率政策,以刺激经济的增长。但德国政府却因为财政上出现了巨额赤字,担忧引发通货膨胀,于1992年7月把贴现率升为8.75%。

但英国政府却受到欧洲汇率体系的限制,必须勉力维持英镑对马克的汇价。而一场英镑的旷世危机的导火索也由此被点燃:过高的德国利息率引起了外汇市场出现抛售英镑而抢购马克的风潮。在过去的200年间,英镑一直是世界的主要货币。然而到了1992年9月,投机者开始进攻欧洲汇率体系中那些疲软的货币,英镑首当其冲。

1992年9月15日,索罗斯出场了。他开始大举放空英镑,英镑对马克的比价一路狂跌,英国政府也因此乱了阵脚。到了16日清晨,英国政府无奈宣布提高银行利率2个百分点,几小时后又宣布提高3个百分点,将当时的基准利率由10%提高到15%,并同时大量购进英镑,希望可以吸引国外短期资本的流入,以增加对英镑的需求以稳定英镑的汇率。然而,就在英国央行布局的同时,索罗斯早已开始对英镑的空袭。大量英镑被抛出,大量德国马克被买进。

尽管英国央行购入了约30亿英镑以力挽狂澜,但未能阻挡英镑如雪崩般的跌势。16日收市,英镑对马克的比价在一天之内大幅下挫约5%,英镑与美元的比价也跌到1英镑等于1.738美元的低位。此后的一个月内,又再度下挫约20%。

英国政府不得不宣告这场货币保卫战以失败告终,并同时宣布英镑将退出欧洲汇率体系,开始自由浮动。索罗斯和他的量子基金则在此次英镑危机中获取了逾十亿美元的暴利。

泰铢沦陷,百亿入账

在英镑危机爆发的5年后,索罗斯将他的目标锁定在了东南亚。1997年的东南亚,大部分国家都沉浸在一场资产的盛宴中,对自身经济体制的漏洞并无察觉。索罗斯再次抓住了机会。

由于泰铢具有在东南亚各国流通性良好、风险较小、资产泡沫巨大等特点,这种货币很快就成为索罗斯中意的突破目标。

1997年3月,泰国央行宣布国内数家财务公司及住房贷款公司存在资产质量不高以及流动性不足等问题。索罗斯将其视为采取行动的信号,下令抛售泰国银行和财务公司的股票,导致泰国银行储户在泰国所有财务及证券公司发生挤兑。

就在大家因为突如其来的崩盘不知所措陷入慌乱时,以索罗斯为代表的空头们开始大量抛售泰铢。5月,泰国政府动用了3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和150亿美元的国际贷款试图挽救这场危机,但这笔数字相对数量庞大的游资而言,无异于杯水车薪。

1997年6月,索罗斯再度出兵,下令旗下基金组织出售美国国债以筹集资金,扩大“空袭战”资金规模,并于当月下旬再度向泰铢发起了猛烈进攻。

然而,在击破泰铢城池之后,索罗斯并不以此为满足,他断定,如果泰铢大贬,其他货币也会随之崩溃,因此下令继续扩大战果,全军席卷整个东南亚。这股飓风瞬间席卷了印尼、菲律宾、缅甸、马来西亚等国家。然而,与泰国类似的是,这些地区央行的救援再度陷入“弹尽粮绝”的境地。

此后的局势发展开始变得有些无法控制: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机制,实行浮动汇率机制,当日,泰铢兑美元汇率暴挫逾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陷入混乱。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

1998年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将实行印尼盾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的联系汇率制,以稳定印尼盾。此举遭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美国、西欧的一致反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扬言将撤回对印尼的援助。印尼陷入政治经济大危机。受其影响,东南亚汇市再起波澜,新元、马币、泰铢、菲律宾比索等纷纷下跌。

交易不断,分享持续不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