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武漢醫護夫妻:我們只是千萬抗疫夫妻中平凡的一對

1月24日,大年三十當天,武漢市第一醫院針灸科的主治醫師鄒璟報名參加了抗疫一線工作。一週後,鄒璟的妻子董雪陽,作為武漢市第一醫院消化內科的護士,報名參加了雷神山醫院的支援行動。2月6日,董雪陽正式跟隨隊伍到達雷神山醫院進行抗疫工作。

至今,這對醫護夫妻已在“戰疫”一線奮戰一個月時間。

鄒璟和董雪陽夫婦為了不影響家中老人孩子的健康,去往抗疫一線以後便再沒回過家,分別睡在醫院和愛心人士安排的民宿裡。在長達一個月的高強度工作中,夫妻倆一直沒能見面,只能在空閒的時間通過網絡視頻瞭解對方的狀況。

“我們兩個值班的時間還總是對不上,有時候她值夜班,我值白班,交流的機會少之又少,見面更是難上加難。”鄒璟說。

2月14號是情人節,鄒璟與董雪陽通過網絡視頻簡單地慶祝了這個節日。當時,董雪陽剛值了一天的班,兩人終於有時間聯繫。視頻中,鄒璟對董雪陽說:“情人節快樂,老婆加油!我倆和家人都健健康康,患者能夠慢慢地好起來,就是最好的情人節禮物。”

“在‘火線’上的抗疫夫妻很多,我們只是千萬抗疫夫妻中平凡的一對。”2月25日,鄒璟講述了他們夫妻二人的抗疫故事。

【鄒璟的口述】

武漢醫護夫妻:我們只是千萬抗疫夫妻中平凡的一對

(鄒璟在工作崗位上。)

我叫鄒璟,是武漢市第一醫院針灸科的主治醫師。武漢封城之後,我們醫院反應迅速,對抗疫工作做了部署,召集本院醫生支援呼吸科一線。

大年三十當天,我報名參加了第二批支援隊伍。正月初一中午12點左右,我接到醫務處緊急電話,要求我們一點半就到呼吸三病區報道。任務十分緊迫,我只能和家人短暫道別,然後就到醫院開始工作了。

武漢醫護夫妻:我們只是千萬抗疫夫妻中平凡的一對

(董雪陽在工作崗位上。)

我的妻子董雪陽,是武漢市第一醫院消化內科的護士。在我去達抗疫一線後,她也想著要為抗擊疫情做點什麼,尤其是作為醫護人員,理應盡到自己的一份力。當時雷神山醫院正在修建當中,急缺醫護人員,於是她就提前報名參加了雷神山支援隊伍。

2月6日,從決定建造到正式竣工僅僅十天的雷神山醫院開始移交,準備正式開始收治病人。我的愛人董雪陽作為醫護人員在剛竣工時便已就位,經過短短兩天的籌備時間,2月8號雷神山醫院便開始正式收治轉院病人。至此,我們夫妻倆的抗疫工作就正式開始了。

我在抗疫過程中,主要參與對隔離病房的危重病人的救治工作。白班時間是早上八點到下午六點半,夜班時間是晚上六點到第二天上午十點,一天的工作時間幾乎為十二個小時左右。

我每天要查房,根據病情變化調整治療方案、收治新病人後擬定治療方案,在病人出院時整理病歷,在病人轉院時在一旁陪同等等。

我們一個病區40張床位,基本上每天都是滿負荷運行的。一些病人前腳剛出院或者轉院,後腳就有新病人住進來。每天上班時,兩個醫生是一組,因此每個人至少要負責20個病人的管理。而每天轉入或新收的病人大概有8-10個,每個醫生負責新收4-5個新病人。一線的工作任務非常重,工作量也很大,每天連軸轉。

夜班的時候,我穿著防護服,不敢進值班室。尤其是凌晨2點至5點那個時間段,只能在辦公室把幾個凳子拼一拼,稍微躺一下。因為危重病人隨時有病情變化的可能,要緊急處理。出去了再進來,要花時間穿戴,還浪費隔離服。

我的妻子也是這樣,每天工作七、八個小時,負責病人的護理及治療工作,給病人輸液、霧化、採集樣本等等。

我們兩個值班的時間還總是對不上,有時候她值夜班,我值白班,交流的機會少之又少,見面更是難上加難。

我和妻子此次前往一線進行抗疫工作,一去就是一個月。家裡有一個三歲的女兒,多虧了老人幫忙照看。

我倆在大年初一的時候就搬出來了,目前我妻子自己一個人在雷神山,衣食住行都在那裡,我在外面住在愛心人士提供的民宿裡。兩人都不敢回家,怕在一線感染上病毒回去傳染給家人。

還記得2月14號情人節的時候,妻子剛下班,趁著兩人都不輪班,我們終於有空能聊一會兒天。那個情人節是十分特殊的情人節,我在電話裡對妻子說:“情人節快樂!老婆加油!”目前,我倆和家人都健健康康,患者能夠慢慢地好起來,對我們來說就是最好的情人節禮物。

我倆在一線工作中,見到了全國各地大批醫務工作者馳援武漢,真的非常感動。在關鍵時刻,全國人民團結一心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家人朋友們也紛紛鼓勵和支持我們,祝福我們平安回來。

在“火線”上的抗疫夫妻很多,我們只是千萬抗疫夫妻中平凡的一對。但我為自己能夠在抗疫中做出自己的貢獻,哪怕只有一點點,也感到莫大的光榮與自豪。

(澎湃新聞記者 鄧雅菲 實習生 蘇笑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