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玄武門之變中,殺弟及侄兒,霸占弟媳楊氏,那麼楊氏心理上怎麼能承受這種巨變?

聖潔的藍海


李世民“霸佔”齊王妃楊氏後,一度為之著迷,長孫皇后死後,還想立她為後,長孫家族慌了,魏徵也慌了,趕緊來勸諫:陛下應該是堯舜,可不能學那晉文公,娶一個臭脾氣的二婚頭懷嬴啊。弟弟的女人嘛,樂呵樂呵也就是了,封皇后很有點過分呶,李世民這才悻悻作罷。

魏徵是瞎說,齊王妃楊氏雖然不一定似野史中剛烈,但脾氣一定不會太臭,李世民有三位楊妃,小楊妃(趙王李福之母)、大楊妃(隋煬帝之女、吳王李恪、蜀王李愔之母),還有一位就是被自己殺死的弟弟李元吉的齊王妃楊氏,她沒有跟著李元吉赴死,而是順從的嫁給了李世民,後來還為他生下了曹王李明。

可能是因為當年殺死了十個侄兒(李建成、李元吉各半),李二內心有愧,再加上穩定了局勢,需要做做樣子,先是追封李元吉為海陵郡王,諡號曰剌,後來又追封為巢王,所以齊王妃楊氏又被稱為

巢剌王妃

據說李世民心理上無法承受這種鉅變,晚上做噩夢,不敢睡覺,只好安排讓尉遲恭與秦瓊給自己把門,後來哥兒倆成了民間的門神。

李世民為了擺脫心理上無法承受的這種鉅變,還霸佔了巢剌王妃楊氏,殺了人家的老公和兒子,還要睡到人家炕頭上,讓人家來撫慰自己的靈魂與身體。

看來李世民被撫慰的不錯,他還給了大唐一個貞觀之治。

至於楊氏心理上如何能承受住這種鉅變,自然也缺乏正史記錄,但通過之後差一點被冊立為皇后,至少證明她的撫慰工作還是有一定獨到心法與手法的。

無論是對子民的統治還是對女人的統治,“父終子及”、“兄終弟及”原本也屬少數民族傳統習俗,王昭君也按照胡俗做了父子兩代的閼氏,隋朝的義成公主更是嫁給足足四代單于,隋唐皇家鮮卑血統濃重,女人對這檔子事兒也習以為常,僅就齊王妃楊氏來說,她又何嘗擁有其它選擇?


歷來現實


李世民的後宮有兩位楊氏女人,一位是隋煬帝的女兒楊妃,另外一位則是巢王妃,也就是李淵第四子李元吉的老婆了。


玄武門之變,李元吉被殺,李世民霸佔的女人便是巢王妃,這位楊氏心理上怎樣?她說:“我的內心在崩潰。”

崩潰體現在兩處時間,一處是玄武門之變後,第二處是貞觀年間。

先說,玄武門之變後

玄武門之變,平時射箭挺準的李元吉遲遲沒射中李世民,反倒被對方士兵射下馬,李世民的馬受到驚嚇,奔跑而走,遇到樹枝被絆下馬。李元吉趕忙上前,打算用弓勒死李世民。恰巧尉遲恭趕到,李元吉逃跑,被殺在途中。


李元吉死了,他的兒子全全被誅殺,齊王府也被全全賞賜給尉遲恭,楊氏肯定崩潰,丈夫被殺,兒子被殺,沒家回,崩潰是肯定的。有人說,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是為巢王妃,無稽之談啊。

之後楊氏去了哪?她和李元吉一個小妾被幽禁在一間宮殿之中,而李建成的老婆鄭氏則是在京城南面的長樂門內。

生活艱辛,沒有自由,行動不便,和犯人有什麼區別?楊氏崩潰啊。

再說貞觀年間

貞觀年間,得到李世民的臨幸,楊氏受寵,兩人生下么兒李明。唐太宗曾想過立楊氏為皇后,但魏徵勸諫,說:“皇上,您聖明,何必辰嬴自累?”辰嬴是誰?淫且賤之人。

值得一說,李世民沒有生氣。立楊氏為後肯定是會被阻礙的,不但魏徵阻礙,朝廷上很多大臣也會阻礙,第一個跳出來肯定是長孫無忌。

此外,李世民可從沒給楊氏改過身份,楊氏依舊是李元吉什麼身份,她便什麼身份。就連李明被李世民承認了,楊氏身份也沒改。貞觀十七年,李祐謀反,母親四妃之一的陰妃被貶,李世民完全可以冊封楊氏的。

楊氏崩潰啊……李世民好歹給楊氏一個身份啊,這樣一直頂著巢王妃,很爽嗎?


實際上,李世民根本不寵愛楊氏,他愛的只有長孫一個人,我猜想,臨幸楊氏,有可能楊氏身上有長孫某種影子。長孫去世後,其幼子女不肯交由他人撫養,李世民做上奶爸,親自撫養他們。可見李世民的愛!

種種現實,種種鉅變,楊氏崩潰!但她出身貴族,家族利益在那裡,胡漢的收繼制度有前科。所以楊氏依然能夠堅挺!

鄭氏鄭觀音不也是嗎?鄭氏可活到了公元676年,活了整整78歲。楊氏在貞觀二十一年便去世。


非常茴香豆


皇帝的事能叫霸佔嗎?人家是真愛,不嫌棄你是個寡婦,還對你百般恩寵,不但賜你龍種,生了兒子,還差點冊為皇后,這難道不是真愛嗎?

齊王妃楊氏,李元吉的老婆,出身名門望族,隋觀王楊雄的侄孫女,長的“玉貌雪膚,眉目如畫”,天生麗質嬌滴滴,典型的白富美,是個男人看了都怦然心動。

據說李元吉在世時,高富帥李世民便已垂涎楊氏美色,只是沒法下手。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壞人做到底,把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幹掉,連同把他們的兒子、自己的十個親侄子全部打包送給閻王爺,讓他們父子在九泉之下團聚去也。

東宮和齊王府的女眷還算幸運的,那些年輕貌美的被全部沒入宮中,成為李世民後宮佳麗,大美人楊氏也在其中,樂的李世民屁顛屁顛,合不攏嘴。

楊氏在宮中沒有正式封號,宮人都稱她“巢剌王妃”。李世民對這個弟媳兼寡婦是很寵愛的,人妻少婦的風情讓他欲罷不能,還讓楊氏給自己生了一個兒子叫李明。要知道,這李明可是李世民最後一個子女,楊氏也因此成為長孫皇后去世後唯一給皇帝生下子女的嬪妃。

後來中宮久虛,李世民甚至想把楊氏立為皇后,只是礙於魏徵等人反對作罷,但他又把倆人的兒子過繼給已經死了的弟弟李元吉當嗣子。

狠下心來殺了弟弟,如願以償奪了弟媳,又跟弟媳生了兒子,還把這個兒子送給弟弟做繼子,李世民的腦回路不是一般的大。

後來人喜歡批判李世民殺弟奪妻,霸佔弟媳,有悖倫常,其實這件事不足為怪,考慮到當時的歷史背景,我們甚至可以為李世民鼓掌叫好,表揚他的英明正確。

哥哥死了娶嫂子,弟弟掛了娶弟媳,這是一種很常見的收繼婚,古往今來都不少見,如今一些地區還保留兄弟互娶對方寡妻的習俗,更何況隋唐皇室都是鮮卑後人,這是他們的老習俗。這種傳統實質上是對寡居女性的保護,不然孤兒寡母,無人照料,她們是很難存活的。

李世民此舉至少是一舉三得:

一是滿足了自己對楊氏朝思暮想的願望,此後專寵一人,夜夜笙歌;

二是讓楊氏這個寡婦後半生衣食無憂,不用獨守空房,仍可享受性福;

三是表現自己寬大為懷的人文精神,塑造仁君形象。

綜合來看,這已是楊氏最好的待遇。殺夫之仇、殺子之仇?人家是皇帝,根本不存在的;刺殺皇帝給老公、兒子報仇?只有宮廷劇才會有這樣狗血的情節。

各位看官,如果你不贊成李世民的做法,你能不能給楊氏更好的結局?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弒兄誅弟,之後又將弟媳楊氏招入宮中,封為楊妃。這個用殺戮贏得權力與美色的男人,可謂開創了李唐王朝至親喋血的先河。

在唐代權力更迭的歷史進程中,幾乎始終伴隨著流血和犧牲。而做的最為殘忍和絕情的,自然當屬唐太宗李世民。

李唐政權建立後,唐高祖李淵開始沉迷享樂,而此時太子與秦王李世民之間的矛盾也越來越尖銳。最終,兄弟三人為了皇位展開了殊死鬥爭,發生了震驚朝野的玄武門之變。

在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親手殺死了太子李建成,而愛將尉遲恭又當著李淵的面勒死了齊王李元吉。最終,李世民被封為太子,李淵也隨之退位,做起了有名無實的太上皇。

等穩固了既得權力之後,李世民很快抄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家,並將其女眷收入宮中,或用作奴役驅使的婢女,或作為自己享樂的妃嬪。其中,李元吉的王妃楊氏,便被封為了楊妃,侍奉李世民左右。

面對殺夫弒子的李世民,楊氏又如何能克服巨大的心理負擔,侍奉這位仇人呢?

從個人情感來講,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講,楊氏心中都不可能沒有怨恨,而甘心侍奉李世民。但是,在一個男權社會中,作為失敗者的遺孀,除了屈從,楊氏又能做什麼呢?

在玄武門之變中,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世民雙雙殞命。連他們二人都鬥不過李世民,楊氏即便想復仇,也著實難以實現。況且,皇權至上,自己的命運早已掌握在對方手中,抗爭也是毫無益處的。

另外,從文化心理來講,李世民和楊氏都具有濃厚的鮮卑血統。在他們的思想中,勝利者的掠奪和失敗者的服從,都是理所應當的。也正因如此,作為勝利者的李世民,封楊氏為楊妃,只不過是在行駛自己的權力;同樣,楊氏甘於接受成為楊妃,也是她自己接受的命運。

同時,自魏晉以來,門閥氏族逐漸形成,世家大族之間的聯姻,也成為一個非常普遍的政治行為。李世民納楊氏為妃,與楊氏“改嫁”於李世民,也是一種政治交易。

其實,早年間楊氏嫁與李元吉,原本就是李家與楊家的一次政治聯姻,是兩個名門望族之間的強強聯合。

在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藉機封楊氏為妃,為的也是贏得楊氏家族的支持。同樣的道理,原本僅僅是一個齊王妃的楊氏,如今可以做上當今皇帝的楊妃,自然也是求之不得,其母家也會在背後予以支持。

也正因如此,當時長孫皇后去世後,李世民還想晉升楊妃為皇后。只是,在眾大臣的勸誡下,才未能落實。

所以說,從個人情感的角度來講,楊氏自然是恨李世民的。但是,在一個皇權至上的時代,楊氏除了屈從和藉機謀取利益外,也別無他法。何況,鮮卑人的文化心理本身就比較開放和野蠻。


碣石樵子


其實在歷史中,玄武門事變並不是因為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要殺李世民才爆發的,而是因為李建成想動李世民的兵權和手下,想架空李世民,所以李世民在手下們的鼓動下,才出現玄武門事件的。

在這場事變中,李世民架空了自己的父親,殺死了自己的哥哥、弟弟以及自己的所有侄子們,只留下了自己兄弟的妻子以及女兒們。

而作為當時齊王李元吉妻子的楊氏,因為早已受到李世民喜愛的原因,所以被李世民納入了後宮之中,受到了李世民的極度寵愛。




楊氏高貴的家族出身使她不會拒絕李世民

楊氏出身於弘農楊氏,家族是隋唐南北朝時期非常有影響力的大家族,是影響著那個時代的利益群體關隴貴族的一份子。

南北朝的西魏、北周,隋朝、唐朝都是在這些關隴貴族們的幫助下建立的,而隋朝開國皇帝的楊堅、唐朝開國皇帝的李淵就是關隴貴族的一份子。

在李淵家族還沒有發跡之前,他們就通過和各大關隴貴族的聯姻,以增強自己的影響,其中李世民的正牌妻子長孫皇后、李元吉的妻子楊氏都是出身於這些有巨大影響力的貴族。

可以說楊氏自出生起,就是見過真正大世面的人,在這樣的大家族中長大成人,受到的教育自然就有些非同凡響了,很多時候她在乎的更多的還是利益,最後才是自己個人的感情。

雖然說她自己的家族勢力很強,但終究是比不上已經準備把握國家大權的李世民的。

她知道如果自己拒絕李世民的話,到時候所能影響的就不是自己個人了,到時候影響到的就將會是自己身後的整個家族,所以為了自己的家族利益,楊氏無論如何都必須得接受李世民。

被鮮卑人感情文化影響的楊氏沒有理由拒絕李世民

最後如果說到當時的文化,楊氏也是不太可能會拒絕李世民的。

楊氏的家族和李世民的家族都是在鮮卑人佔據主要地位的北朝中佔據著重要地位的貴族,雖然他們在名義上是漢人無疑,但是各種血統以及文化卻早已受到了鮮卑人的影響,就連感情觀念也受到了鮮卑人的影響。

在一般古代的草原文化中,一個女人的丈夫死後,她是可以選擇嫁給自己丈夫親屬的,無論是丈夫的兒子還是兄弟,只要不是自己的親生兒子,在他們的文化氛圍中都算是正常的。


在那個時代的感情文化中,忠節烈女根本就不是主流價值觀,楊氏自然不可能會為了和李元吉之間的感情誓死拒絕李世民。

鮮卑人的感情文化在南北朝以及隋唐時期的影響非常深遠,在唐朝開國後,也對唐朝皇室的風氣造成了很大影響。

就比如武則天在名義上算得上是李世民的妾,但最後竟然成為了李世民兒子李治的皇后,更是成為了中國有史以來第一位女皇帝,這在其他不同文化風氣的朝代中是不太可能的出現。

還有唐玄宗李隆基霸佔自己兒子李瑁的妻子楊玉環的事情,其實從唐朝的皇室史來看,我們就可以看出那個時代的風氣和我們歷史中其他許多朝代的風氣是很不相同的。

所以從這方面來看,楊氏是沒有理由和動機會拒絕李世民的,而且我們從楊氏和李世民後面的接觸中可以看出,他們的相處還是很和睦的。

李世民和楊氏感情的和睦

在長孫皇后死後,李世民甚至想冊封楊氏為皇后,不過在魏徵的勸諫下,才打消了這個念頭。


如果不是李世民對楊氏寵愛之深切,又怎麼可能會想冊封楊氏為皇后呢?而在李世民對楊氏寵愛的過程中,楊氏也必定給李世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大家試想李世民有著三宮六院許多妃子,作為一國之主他是有著自己威嚴的,如果楊氏在進宮之後經常因為李元吉的死亡而對李世民使臉色的話,又怎麼可能會受到李世民的寵愛呢?


所以說楊氏之所以能承受得住這麼巨大的人生波動,最主要還是因為出身以及文化影響的原因,正因為這些原因的影響,在她的丈夫去世後,她可能會傷心,但卻並不會選擇掛死在一棵樹上,不過李世民的一些作法雖然不是很受我們傳統道德觀的認可,但在那個年代來說,卻是很正常的,而李世民本人也知恥而後勇,在殺死了自己的兄弟之後,兢兢業業地支撐起了唐帝國,最終為唐帝國的繁榮強盛立下了不世根基。


孤客生


順從還是拒絕意味著活著還是死去,活著還是死去,這是個問題! 在玄武門之變中,楊氏與李世民有殺夫之仇滅子之恨,其內心對這位新皇帝是抗拒的、痛恨的。恨不得“壯志飢餐李二肉,笑談渴飲李二血”,那她為什麼又順從了貞觀帝,而且似乎更愛唐太宗,愛到差點封為皇后呢?楊氏心理上是怎麼能承受這種鉅變呢?

咬牙切齒的恨不能抵抗瘋狂發洩的愛。

楊氏同齊王李元吉本身就是政治婚姻。那是白富美嫁給了高富帥,福垊雖說不出他們有多麼相愛。但有一點可以確認李元吉非常喜歡楊氏,因為她是李元吉明媒正娶的正妻,還生兒育女多人。玄武門事變後,李世民將其兄弟及其十個侄子統統殺死,並奪了他們的妻妾!其中就有國色天香的楊氏,她就在這種情況下被殘忍霸佔,然而妙齡佳人的齊王妃不能抗拒,請問為什麼?

一、強權不能拒絕。楊氏想不想殺秦王?初期非常想。李世民殺了她的丈夫還有她的兒子,這種仇恨不共戴天。李世民初期也不是真心喜歡她,秦王強暴她正是發洩對齊王李元吉的恨,通過侮辱糟蹋兄弟的妻妾,讓死去的兄弟更恥辱,讓其活著的妻妾生不如死。如果齊王妃拒絕就會立即處死,並且還要處死她的女兒們,而且還會牽連整個楊氏家族。如果齊王妃敢行刺秦王以及後來的唐太宗,李世民會將整個楊氏滅族。如果她在刺激李世民,那麼唐太宗也能做出朱棣滅方孝儒十族類似的舉動來。為了趨利避害,不僅不能拒絕,反而還要討好李世民。而李老二要得也正是這種效果。

二、鮮卑習俗稍稍寬慰齊王妃。鮮卑習俗對男女方面比較開放。女人也會被父死子繼,兄終弟及,大唐作為受鮮卑風氣嚴重影響並進一步發展的朝代,對這些事還是能看開的。比如李建成、李元吉跟李淵妃子的關係密切。李世民奪叔叔的小嬸母,李治娶李世民的女人武媚娘,李隆基奪兒媳等等。然而畢竟有血海深仇,故而看開不等於能接受,但為了好死不如賴活,為了孩子為了家族,只能逆來順受

從恨到愛,時間改變一切。

可以說這種恨一直持續,但隨著時間的流逝以及為了自己和孩子以及家族的未來,齊王妃慢慢接受了李世民。有人說楊妃愛李世民是因為唐太宗英雄,是因為李世民是帥哥。其實她愛的是權勢以及無奈,不過這種無奈變成麻木,最終斯德哥爾摩綜合徵。李世民斬草除根的行為一點也不英雄,李世民強暴弟妹一點也不英雄,而且李世民也不帥,但他能決定楊妃的美好未來(見圖一)。

李世民後來還差點封楊妃為皇后。福垊以為這說明兩點。一、楊妃(齊王妃)美,她出身皇族(關隴貴族的弘農楊氏),是前朝的大帥哥觀德王楊雄的侄孫女。而楊雄大帥哥一枚,她跟武則天的母親、楊貴妃(玉環)的祖先都是同族。她的美是遺傳。二、楊妃賢,因為她為了自己、孩子、家族而將仇恨埋入心底。對唐太宗百般奉迎,萬般討好,而且還為唐太宗生了一個兒子,這孩子就是曹王李明。楊妃又美還賢惠,他們倆逐漸由恨變成了愛。若非魏徵阻攔,李世民很想立她為皇后。


福垊


你的擔心多餘了,在楊氏心中或許會對玄武門之變丈夫齊王的橫死有些感到動盪,至於對於李世民霸佔作為弟媳的自己,也許壓根個不會覺得有人倫上的妨礙。


隋唐時代,是中國歷史上空前的“性開放”時期,兒子娶後母、哥哥納弟媳、父親迎兒媳、與丈夫離婚另嫁之類的婚姻關係多得數不勝數,在當時的社會倫理道德邏輯看來稀鬆平常,合得來就在一起、合不來就分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齊王李元吉在政治鬥爭中敗亡身死,死者以已,活著的人生活還得繼續,既然李世民有意“憐香惜玉”,楊妃自然也是“美女愛英雄”。楊妃後來與唐太宗生有一子李明,而且根據長孫皇后死後李世民一度討論立楊妃為皇后的舉動來看,楊妃和李世民的感情生活也是頗為融洽合拍,不然也不會想立楊妃為後。


楊妃和李世民的結合有其一定的歷史傳統背景。自從西晉五胡亂華開始到長達300年的南北朝以來,北方中原地區漢人、胡人雜處,風俗習慣潛移默化互相影響融合,胡人子娶後母、弟弟娶嫂之類婚姻習慣也在漢人中開始流傳。結束亂世的李唐家族,自身血液裡就融合了鮮卑族的胡人血統,思想觀念上也不計較漢人的綱常倫理,考慮婚姻的出發點只在乎有沒有感覺。因此,李世民與楊妃的結合在當時也就是一件普普通通順理成章的婚事,楊妃心裡也不會有太多的波動,畢竟只是第二段婚姻的開始。


竹山清溪澗


楊氏畢竟也是關隴貴族之後,出生高貴,見慣了大場面,也見多了這種權貴階層之間的你爭我奪,更何況是沒有什麼人情味的帝王家呢?如果說楊氏是被迫接受現實,不如說是順勢而為,那個年代裡,女人政治經濟地位低下,尤其在皇家生活,錦衣玉食之餘,保命是最要緊的。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將李建成5個兒子和李元吉5個兒子,共10個侄兒全部誅殺。他即位後的第二年,李世民才把李建成和李元吉以親王禮節改葬,追封李建成為息王、李元吉為海陵郡王。到了貞觀16年,李世民又追封李建成為皇太子,李元吉為巢王。並把自己和李元吉老婆楊氏生的兒子曹王李明歸入李元吉後人,繼承李元吉的爵位,算是對兄弟有個交代了吧。


至於楊氏,李世民殺了她的丈夫和孩子,面對李世民的召喚,也無能為力,她身後有一個女兒以及一個楊氏家族,面對皇帝的命令誰敢不從,楊家很多人都在唐朝做官,她如果得罪了李世民,那整個家族也要遭殃,年幼的女兒也沒有活路了。

雖然李世民霸佔楊氏有點無恥,但除了長孫皇后外,楊氏也算是李世民用情比較深的女人了,長孫皇后死後,李世民一度想立楊氏為後,不過因為長孫無忌和魏徵等大臣反對也就作罷了,長孫家族怕長孫皇后生的兒子儲君之位不保,而李世民也需要長孫家族的支持。

論祖譜的話,隋唐皇帝都是鮮卑族後人,李世民有四分之三的鮮卑血統,包括楊氏也是鮮卑人。胡人相對中原地區的漢人開放的多,包括匈奴在內,父親死了,兒子可以繼承父親的所有小老婆,男人死了,他的兄弟可以娶他遺留下來的妻子,也許漢人會覺得匪夷所思,但是胡人生活環境惡劣,這種傳統也是最大限度保證相對弱勢的女人能有一個可靠的生存保障,保障族群的穩定。

從民族傳統上來說,楊氏跟了李世民,一方面迫不得已,另一方面也不會有太大的思想負擔。


雲中史記


我最喜歡看電視《動物世界》這檔節目了,趙忠祥解說的好,節目內容有科學深度,當時記的有一期關於獅子殺死同類哥哥、弟弟及父親後,雄獅為了家族的長久和權威,會殺死前任留下的小獅子,母獅雖然很痛苦,但為了生存接受事實,也許是“女性”的天性,日子久了,發情的母獅會忘記前情,和雄獅纏綿生子。

人是進化的高級動物,當然保留了動物的習性,尤其是在唐代,李家和楊氏都流著突厥少數民族血統,本來對男女之事就不在乎,尤其忠貞的品質更是少之又少,這從李治娶小媽武則天、高陽公主找辯機和尚,武則天女皇找面首,唐玄宗這個老公公扒灰找兒媳等可窺一斑。李世民找弟媳更不是什麼大不了的花邊新聞,這事在唐初是見慣不怪的,再者說了,李世民能玄武門之變成功,稱帝意味著什麼?不難理解,“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率土之濱莫非王土”,其實不用多想,在這種氛圍下,楊氏能拒絕李世民的愛才怪?估計討好還來不及吧。後來證明不是為李世民生了個小兒子李明瞭嗎?思來想去,唯有《動物世界》解釋得最清楚,何其相似啊!時間是忘記傷痛的最好良藥。


秉燭讀春秋


第一,楊氏出身名門望族,弘農楊氏,是隋朝宗室楊雄的侄孫女,楊恭仁、楊師道兄弟的從侄女。天生麗質的楊氏嫁給李元吉為妻也算是門當戶對。可是在玄武門之變的時候,楊氏在府中就聽說了丈夫被殺的消息,於是坐立不安,於是去找後來的皇后——長孫皇后,以求自保。其實在危難關頭,所有的人都會先保住自己的生命,楊氏也不例外,她出身名門望族,不是一個簡單的女人,所以這個鉅變她能承受住,而且她為了活命,只能不顧世人的眼光去服侍李世民。



第二,長孫皇后需要楊氏的幫助,楊氏在長孫皇后的庇護下可以在後宮中如魚得水,深得李世民喜歡。在玄武門之變以前,長孫皇后和楊氏這對妯娌的關係就不錯,所以在玄武門之變之後,長孫皇后為了得到楊氏的幫助,或者說相互幫助,所以建立李世民把楊氏收到後宮。這樣兩個女人有個照應,都有了自己安穩的地位,所以楊氏只是為了有個好的未來,所以才甘心給李世民充當後宮。


總結:歷史上的皇家殺戮太重,為了至高無上的權利,一言不合就開殺。李世民也是這樣,雖然世人對他的評價很高,說他是開國明君,說他開創了大唐盛世,但是他的人品卻是很低,殺掉兄弟們後,唯獨留下了李元吉的妻子楊氏,而楊氏為了自保,只能答應李世民的任何要求。所以楊氏在巨大轉變面前還是很堅強的,她的堅韌性格也令人敬佩,楊氏雖然也有些無奈,但是好在有好姐妹長孫皇后的幫助。所以她在後宮呆的很穩很好。

歷史已去,功過自有後人來評!本文作者——萬盛文化傳媒(歡迎關注)。提醒大家看過此文一定要留言交流。認同我的觀點請點贊轉發,不認同請賜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