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3 一戰航空兵放異彩,經典空戰理論形成,為未來空戰發展提供基礎

第一次世界大戰使空戰全方位進入廣闊的戰爭舞臺,航空兵作戰範圍不斷擴大,在戰爭中的作用日益凸顯,航空兵豐富的作戰實踐為空戰理論創新提供了重要基礎。

這一時期在總結空戰經驗過程中,形成了重要的空戰創新理論,主要包括以杜黑、特倫查德和米切爾為代表的經典空戰理論和各大國在空戰理論方面的創新性成果,大膽預測了航空兵的未來發展,提出一系列關於航空兵建設與使用的重大理論問題,基本上形成了對後來影響深遠的經典空戰理論。這些成果為一戰後各國航空兵建設提供了重要的指導,對世界航空兵發展壯大作出了重要貢獻。

一戰航空兵放異彩,經典空戰理論形成,為未來空戰發展提供基礎

第一次世界大戰空戰還原圖,來源網絡

以杜黑、特倫查德和米切爾為代表的經典空戰理論的創立,是世界空戰學術思想史上具有奠基性歷史意義的重要創新。

一、意大利軍事理論家杜黑的空戰理論創新

  • (一)未來戰爭是總體戰

杜黑曾任意大利政府航空部長,憑藉準確的預測、縝密的邏輯思維和豐富的想象力,揭示了未來戰爭的可能樣式,提出未來戰爭是總體戰的科學論斷。他認為,伴隨著工業革命而產生的社會化大生產從兩個方面對戰爭產生影響,一是技術進步使武器的殺傷力更大,二是戰爭消耗增大,現代世界大戰必然是兩個民族之間以其全部能力、全部資源、全部信念進行的巨大生死鬥爭。

所以他認為,在這個總體戰爭中,影響戰爭勝負的諸因素已經發生了變化,這種全新的戰爭特性必然要求全新的戰略思想、作戰理論、力量結構。因此,未來戰爭是總體戰的觀點構成了杜黑軍事學術思想中全部理論觀點的基礎,也是其空戰理論體系的邏輯起點,拓寬人們觀察戰爭的視野所產生的影響不可低估。

一戰航空兵放異彩,經典空戰理論形成,為未來空戰發展提供基礎
  • (二)空中戰場是決定性戰場

雖然航空兵在一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人們對空中力量的認識還僅僅停留在它是一個配屬兵種的層次上。針對這種認識,杜黑提出了空中戰場是決定性戰場的觀點。杜黑認為:"航空為人類開闢了一個新的活動領域——空中領域,結果必然形成一個新的戰場。"

他認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局看上去只是由軍事行動決定的,但實際上是因戰敗國家的人民喪失鬥志所決定的。而在未來的世界大戰中,航空兵對平民的直接打擊則將具有極大的規模,可以在敵人的陸、海軍還未受到決定性打擊以前,就摧毀敵國民眾的抵抗意志,從而結束戰爭。空中力量對戰爭結局的巨大影響,將從根本上改變空中力量的地位和作用。這種地位和作用就是空軍在戰爭中能先於其他軍種取得決定性勝利,也就是說在其他軍種之前成為決定性力量。

一戰航空兵放異彩,經典空戰理論形成,為未來空戰發展提供基礎

第一次世界大戰空戰作戰準備,圖片來源網絡

  • (三)系統論述制空權理論

杜黑是第一個系統地論述制空權的人。他的制空權理論在空戰理論中佔有重要的地位,至今還對許多國家的空軍建設和作戰運用有著重要的影響。他指出:"制空權是指這樣一種態勢,即我們自己能在敵人面前飛行而敵人則不能這樣做。"這一定義包含兩層含義,第一是能阻滯敵人飛行;第二是能保持自己飛行。這個定義基本上反映了制空權的本質,因此幾十年來各國軍語對制空權的定義和詮釋基本上都沒有超出杜黑的這一思想。

杜黑還把"奪得制空權就是勝利"作為一個公理,他認為奪得制空權本身即使還不能確保勝利,但卻是奪取戰爭勝利的必要條件。

一戰航空兵放異彩,經典空戰理論形成,為未來空戰發展提供基礎

第一次世界大戰空戰還原圖,來源網絡

  • (四)主張建立獨立空軍並實施統一指揮

一戰中,雖然英國率先成立了獨立空軍,但大多數國家對是否成立獨立空軍還存在著很多疑慮,像法國、意大利等在一戰後甚至還不同程度上削弱了空中力量建設的力度。在這種情況下,杜黑全面論述了關於必須建立獨立空軍並實施統一指揮的主張。

杜黑認為,只有採用"獨立空軍"才能成為在新戰場上作戰的一個實體,這個戰場是陸海軍都不能參與的,既然只有航空兵才能完成這樣的戰略性任務,那麼這樣的航空兵必然是一支戰略力量,它不應再隸屬於陸海軍,而應成為與陸海軍平等的獨立軍種。

杜黑的空戰理論幾乎包括了空軍建設和作戰使用的各個方面,總體戰思想是其整個空戰理論體系的邏輯起點;建立一支能奪取制空權的獨立空軍是其核心;獨立空中作戰是未來戰爭中戰略行動的主要樣式,空中戰場將是決定性戰場等創新性觀點是其整個理論體系的主要支撐點。

杜黑的空戰理論為世界許多國家建設空軍所借鑑,對各國空軍的建設發展以及在戰爭中的運用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戰航空兵放異彩,經典空戰理論形成,為未來空戰發展提供基礎

第一次世界大戰空軍假想圖,來源網絡

二、英國空軍之父、空戰理論家特倫查德的空戰理論創新

休·特倫查德為英國第一個空軍元帥,一戰爆發後,積極倡導英國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支與陸軍、海軍平行的獨立空軍,英國史學界對其評價說:"沒有特倫查德就沒有英國皇家空軍"。特倫查德空戰思想的創新,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戰航空兵放異彩,經典空戰理論形成,為未來空戰發展提供基礎

休·特倫查德,油畫,來源網絡

  • (一)以三軍合同作戰的優越性強調加強獨立空軍建設的重要性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由於經濟不景氣,軍費不足,英國進行了大規模裁軍。陸、海軍為了自身利益,藉機提出撤銷空軍,並提出將航空兵配屬給陸軍和海軍。在英國空軍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特倫查德承受著來自各個方面的貶低空軍作用的巨大壓力,努力爭取使空軍保存了下來。

特倫查德雖然堅持"空軍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應集中統一指揮和領導",但他也並不輕視陸、海軍的作用和地位,而是反覆強調整個國防力量是三軍合成體系,缺一不可。他認為,空軍是唯一能夠使整個國防力量形成一體的關鍵,因為空軍的職能之一是為陸軍作戰鋪平道路和通過封鎖海上通道協同海軍作戰。因此,特倫查德特別注意從三軍合同作戰優越性的角度,大力強調加強獨立空軍建設的重要性,既突出了空軍的地位,又避免了貶低陸、海軍的作用。

一戰航空兵放異彩,經典空戰理論形成,為未來空戰發展提供基礎

第一次世界大戰航空兵與海軍協同作戰,資料圖

(二)極力主張通過人才培養加強空軍建設質量

特倫查德認為,空軍是新的年輕的軍種,其特點是高度的技術性。這種特殊性決定了全體空軍官兵必須具有專業技術知識,特別是軍官,必須具有較髙的軍事理論和現代科學技術知識素養。在他任職期間,按照空軍人才培養的層次性和空軍部隊的需要,創建了訓練官兵的永久性基地——哈爾頓皇家空軍初級學校、克倫威爾皇家空軍學院和安多維爾皇家空軍參謀學院。

特倫查德根據戰爭實踐經驗和空軍人才培養規律,為皇家空軍訓練的思想體系、內容和方法作出了巨大努力和貢獻。現代皇家空軍的基本教程目前仍然以特倫查德的思想為基礎,沒有太大的變化。

一戰航空兵放異彩,經典空戰理論形成,為未來空戰發展提供基礎
  • (三)將"戰略阻滯"思想系統化

"戰略阻滯"主要指空軍通過摧毀敵人的政治經濟中心和交通運輸系統,來支援配合陸、海軍奪取戰爭的勝利。特倫查德系統化地發展了這一思想,他認為英國皇家空軍獨立存在的基本依據就在於有相對獨立的戰略任務戰略阻滯。基於對下次戰爭仍然是陣地消耗戰,而地面軍隊的消耗戰必然使國家對戰時生產和物資供給、運輸的需求增加的判斷,特倫查德認為要打破這種地面作戰的僵局,就必須使用空中力量在敵人後方實施獨立作戰,對敵人的軍品生產基地和交通運輸系統進行戰略阻滯。由於特倫查德的積極倡導,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英國空軍先後制定了16個以戰略轟炸為手段的作戰計劃,以達到使德國工業全面癱瘓的目的。空軍的這些作戰計劃充分體現了特倫查德"戰略阻滯"的戰略思想。

特倫查德在空軍建設和作戰使用方面的建樹都具有開創性,對英國皇家空軍的建設與發展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對世界空軍的發展也有著全面而深刻的影響。

一戰航空兵放異彩,經典空戰理論形成,為未來空戰發展提供基礎

第一次世界大戰空戰畫面,圖片來源網絡

三、美國空戰理論家米切爾的空戰理論創新

米切爾是一戰中參加法國部隊作戰的第一名美國軍官,也是第一個乘飛機跨越德軍戰線和第一個被授予戰爭十字勳章的美國人。1946年,美國國會決定將"美國空軍之父"的榮譽授予已經逝世10年的米切爾,褒獎其"作為美國軍事航空領域的傑出先驅者所做的貢獻和遠見卓識"。

米切爾在空戰理論上的最主要創新,是他提出的"沒有制空權就沒有制海權"的論斷。

一戰航空兵放異彩,經典空戰理論形成,為未來空戰發展提供基礎

美國空軍之父米切爾,資料圖

一戰結束後,美國流行的國防觀念是"大炮鉅艦"模式的制海權理論。人們普遍認為,美國兩面環海的獨特地理位置,使海軍在其國防力量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彰顯了制海權理論的重要性。面對這種情況,米切爾基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空中作戰實踐經驗,認為空中力量對陸、海軍的作戰行動及其地位作用有著很大影響,尤其對海上力量的影響更大,從而提出了沒有制空權就沒有制海權的觀點。

1921年6月2日至7月20日,在他的推動下先後使用飛機成功擊沉了一戰中繳獲的德國潛艇U-117、魚雷驅逐艦G-102和巡洋艦"法蘭克福"號。隨後,又獲准使用飛機攻擊德國戰列艦"東弗里斯蘭"號,並同樣獲得成功。米切爾的這些成功試驗,使各國海軍不得不修改他們傳統的海戰理論,戰列艦在艦隊中的核心地位從此開始讓位於航空母艦。米切爾由此得出了"沒有制空權就沒有制海權"的重要結論。

一戰航空兵放異彩,經典空戰理論形成,為未來空戰發展提供基礎

第一次世界大戰航空兵與海軍協同作戰,來源網絡

四、其他空戰理論創新成果

這一時期,蘇聯及德國空軍也分別提出了各具特色、具有重要價值的空戰理論和原則,主要是圍繞航空兵重點使用的方向問題而展開的。

  • (一)蘇聯空軍支援地面部隊作戰理論

20世紀30年代,以杜黑為代表的"空軍制勝論"頗為流行,但是蘇軍始終認為,戰爭的勝利只有依靠各軍、兵種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在未來戰爭中陸軍仍然是奪取勝利的主角,航空兵的基本任務是在主要方向上協同陸上和海上部隊作戰。

30年代圖哈切夫斯基等人創立的大縱深進攻戰役理論,成為蘇聯空軍支援地面部隊作戰的理論基礎。大縱深進攻戰役理論強調,戰爭中要首先以航空兵和炮兵等殺傷兵器同時壓制敵人整個防禦縱深,然後投入坦克、摩托化步兵、騎兵等後續梯隊,並以空降兵實施機降,迅速把戰術勝利發展為戰役勝利。大縱深進攻戰役理論在1938年至1939年基輔軍區、白俄羅斯軍區、莫斯科軍區等多次演習中得到證明。到衛國戰爭爆發前,蘇軍已經確信,大縱深進攻戰役不僅可以由一個方面軍,而且可以由相互協同的幾個方面軍在大量空軍兵力參與下實施。

一戰航空兵放異彩,經典空戰理論形成,為未來空戰發展提供基礎

空地協同作戰,資料圖

  • (二)德國航空兵與裝甲兵協同實施"閃擊戰"理論

20世紀30年代後期,德軍十分重視空軍與新型裝甲師和摩托化步兵師的協同作戰,在施利芬的"速決戰"和魯登道夫的"總體戰"等思想基礎上,形成了著名的"閃擊戰"理論。

一戰航空兵放異彩,經典空戰理論形成,為未來空戰發展提供基礎

所謂閃擊戰,是以飛機和坦克為主戰兵器,採取突然襲擊、高速突破的方式,在敵人尚未實施總動員、做好反擊準備之前,就閃電般地將其粉碎,迅速奪取戰役乃至整個戰爭的勝利。具體地說,要首先使用空軍對敵人最重要的機場、重要的政治經濟中心、交通樞紐及居民點進行猛烈轟炸,迅速奪取制空權,遲滯敵軍的調動和集中,在敵國軍隊和居民中造成恐慌和混亂。與此同時,地面軍隊發起進攻,首先使用以裝甲兵為主要突擊力量的第一梯隊,在航空兵的支援下高速突破。隨後,由以坦克為主組成的戰役集群向敵方國土縱深快速推進,迅速奪取整個戰役的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