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疫情促增“到家”业务“共享员工”何乐不为


疫情促增“到家”业务“共享员工”何乐不为

时下,为防控疫情,城镇老百姓宅足不出户,线上购买必需品特别是买菜成了刚需,这使得“送货到家”业务获得空前的爆发式增长。据媒体报道,一直布局“到家”业务的盒马、每日优鲜、京东到家、美团买菜等生鲜电商企业,业绩增长十分亮眼,促进了线下零售向线上零售的转变与发展。而“共享员工”模式的出现,更使实体店走出了暂停业务面临亏损难以为继的窘境。

笔者认为,互联网销售已成趋势,只不过这次由于疫情,居家隔离会加速消费者线上购物习惯的养成,使线下企业的“到家”业务更加迅猛增加,但相关问题亟待解决。而盒马鲜生等企业开启的“共享员工”模式,或成为未来灵活用工的一种常态,实现了线上和线下企业的双赢。何乐不为?

其实,不仅生鲜电商,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全渠道委员会近日针对部分企业的调查显示,受疫情影响,包括百货业态的线下企业到家业务,普遍增长80%~200%之间,部分企业大年初一(1月25日)到正月十五(2月8日)期间的线上业务比去年同期增长三倍以上。

总体看,线下商超无论大店、小店,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都成了或大或小的前置仓(离消费者较近便于配送的仓库)。以天虹百货为例,目前几乎全部通过到家方式销售。

对做线上者讲,不少企业暴露出供应链不稳定、预测不准、波峰和波谷运力调配不均的问题。如果全渠道企业或生鲜电商能解决线上暴露出的问题,比如解决线上品种普遍比线下实体门店少以及供应链的问题,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化提升企业的预测和管理水平,今后到家业务还将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对现仍做线下业务的商家讲,随着线上业务的发展趋势,原先不做线上线下融合的零售企业,绝大部分将会发展到家到店一体的业务。因此,这将倒逼线下实体商超、快消品企业和百货店进一步转型,找到适合自己的盈利模式,以求得生存和发展。

值得推广的是,在疫情期间,盒马鲜生等企业开启的“共享员工”模式,既解决了电商业务激增但人手短缺的现状,又缓解了尚不具备电商条件的实体餐饮行业暂时只能歇业,无力负担企业成本的困境。

而此次疫情期间,又有一些企业开启了新的创新和尝试。例如,近日,银泰百货联合淘宝,推出导购在家直播计划,实现了“无接触购物”。这一新零售模式已初见成效:一名导购直播3小时服务的消费者人数,相当于平常6个月服务的客流。一次直播产生的销售额,相当于在门店上了好几天的班。可以预见,随着5G技术的普及、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未来更多无接触商业模式将逐步涌现。

本报特约评论员:李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