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怕”却又勇敢前行……这群普通街坊,让广州更可爱

24日,广东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级别由一级调整为了二级。作为广东的“心脏”,广州,有哪些变化呢?

冬日渐暖。复产复工的人流、车流,慢慢回归街头。对每一个广州人和生活在广州的人来说,过去的一个月都是极不平凡的一段经历。奔波在广州,我们的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会场到坚持生产的企业、从严格防控的社区到忙碌着春耕的田间,也见到了很多这样普通而不平凡的人。

他们在采访中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我也很怕。但这句“怕”,并没有阻挡住他们阻拦疫情的脚步和战胜疫情的决心。有人说,真的勇敢,不是无所畏惧,而是带着恐惧前行。我们记录下了这些勇敢的普通人,因为他们是我们爱这座城市的理由。

社区工作者:在朋友圈鼓励大家宅 自己却日日在外跑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鄢敏

作为广州最大的城中村,石牌村有3200栋出租屋,6万多外来人口。但当对疫情时,这些数字就成了巨大的考验。可截至目前,石牌村依然保持零确诊病例的记录。

深入村居现场采访时,我认识了一位社区工作者——池伟东,他是石牌村绿荷社区居委会主任,管理辖区内1.3万居民。从大年三十开始,他就投入了疫情防控工作,不间断地在一线奔走了三十多天。打电话询问住户、在公交站做志愿者、安排废置口罩的垃圾桶、消毒杀菌……池伟东日常做的都是这些琐碎却极为重要的事情。他管辖范围内有153栋楼,“每一栋都要粘贴穗康小程序的单张。”碰到涉及湖北的重点防控人员,他还要与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上门建立档案,执行居家隔离事项。“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池伟东想的是,自己的管辖范围,甚至整个石牌村,不要有疑似、确诊案例。

“很怕”却又勇敢前行……这群普通街坊,让广州更可爱

石牌街在石牌村出入口筑牢第一道防线。资料图

让池伟东略感安心的是,绿荷居委会不是单兵作战,与他们站在一起的,还有出租屋管理中心、志愿者队伍、治保队、党员突击队。在这次防疫中,池伟东能明显感受到,不是一个单位、一个人在做事,“一有文件,就开会落实,街道、社区沟通得很好。”为了同一个目标,大家拧成了一股绳,就特别有力气。池伟东的团队有7位同事,年纪最大的50岁,最小的还是90后。池伟东是2005年从警校毕业后回到石牌村工作的,2011年加入居委会,“我自己从基层过来,很明白这些刚工作的年轻人的感受。”所以,很多时候池伟东会自己多干一些,不要让年轻同事压力太大,“很想请他们吃顿饭,但现在条件不允许”。

采访时,池伟东坦言自己亏欠家人很多。大年初二,他把妻子和孩子送回了爸妈家,自己一个人住,开始了一段期限未知的“自我隔离”。他深知在社区工作,每天要面对面接触很多人。虽然自己做了周全的防护措施,但心里还是害怕,“不怕一万,最怕万一。”到现在,池伟东已经20多天没跟家里人吃过一顿饭,“只有视频的时候能见到”。每一天,池伟东都时常能感受到内心的矛盾。一边在朋友圈鼓励大家,为了安全宅在家、少出门,自己却因为工作需要,天天在外忙碌,“心里当然会有落差,但不影响我做好工作”。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繁华喧闹的广州变得安静,城市就像飞速奔跑的巨人忽然放慢了脚步;但只是慢了,并没有停止,“很多普通岗位上的平凡人,像我一样冒着风险,在为我们提供日常所需,让我感觉除了多戴一个口罩,生活好像与平常无异”。

医学集中观察点的酒店老板:从恐惧到理解,完全不付出是不可能的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谭铮

这个春节,对于越秀区某酒店的老板陈绍鹏来说,过得极不容易。除了要面对客流量严重下降的现实,他的酒店还被选作越秀区一个医学集中观察点,接收了一批被称为“密切接触者”的特殊客人。他自己,也经历了从最初的恐惧,到理解,再到主动成为服务人员的过程,甚至还为自己的员工做起了心理安抚工作。

刚过大年三十没多久,陈绍鹏就接到了越秀区某街道工作人员的电话,告诉他,他的酒店被选中了,请他来商量一下。“接到电话已经很晚了,具体的内容在电话里没有说得很明白,只是说有一批客人要过来住一下,大概住十几天。”陈绍鹏告诉记者,“后来见面谈细节的时候,我才知道是要作为医学集中观察点,接收密切接触者。我们谈了很久,大概到当晚12点多吧。在谈的过程中,酒店的经理和员工就收到了消息。”

“很怕”却又勇敢前行……这群普通街坊,让广州更可爱

作为密切接触者的集中医学观察点,陈绍鹏的酒店内有机器人为客人提供送餐服务。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谭铮 摄

陈绍鹏说,消息传得很快,但他觉得消息“宜疏不宜堵”,还是要和员工说清楚。

“其实我当时也挺害怕的,因为在网络上看到的消息很不乐观,酒店员工包括我都怕一感染就会死。很多员工对我说,‘老板,这个时候命重要,钱不要赚了。’”陈绍鹏记得,当晚就有4名酒店员工要求辞职。在沟通无效的情况下,陈绍鹏给这些员工结完了当月工资,批准了辞职。他说:“人对于未知事情的恐惧,是可以理解的。所以他们要走,我也理解。”

在二月初,记者探访该酒店的时候,陈绍鹏说,如今酒店还有20名员工在工作,其中一个员工在前台负责对入住人员进行登记,其他则负责保证密切接触者的餐饮供应和其他后勤工作。他这样说服自己的员工:“我年纪比你们大,我也害怕,但如果做好防护,保护好自己,应该是没问题的。”他还曾邀请越秀区疾控中心的卢嘉明副主任来和员工们交流,加强员工对新冠肺炎的认识,了解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护好自己,甚至给他们做心理安抚工作。

为了让酒店在特殊时期能够顺利运行,陈绍鹏也干起了送餐、进房间铺床、修建临时洗手池等工作。他说,自己曾“打过退堂鼓”,“但最后想通了,疫情里大家想百分之百不付出,是不可能的。不是你牺牲多一点,就是他牺牲多一点。”(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农户:作为农业人,我们有使命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焕坤

“等疫情过去了,对农产品需求量就会增加,一切都会好起来!”孔杰荣说。这是一位农业人对疫情最朴素的希望。

孔杰荣是南沙区东涌镇勤家园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该合作社带动周边农户1000多户,覆盖面积达12000多亩,日产10余吨果蔬供应广州及珠三角市场。疫情来势汹汹,合作社受了不小的影响。“我们的下游客户是餐饮店、水果店,春节到现在他们不少都没开过业,资金回笼不了,给我们的货款也推迟。但因为要保障本地蔬菜供给,合作社要赶快复工并扩大果蔬种植规模,现在只有本地村民能上班,复工工人少了,工资又要增长……”

这一件件烦心事成为压在孔杰荣心上的“大石”,但随着政府陆续出台政策、搭建平台,孔杰荣得到了喘息的机会。“两周前政府出台了让金融机构支持中小微企业的政策,我已经向三家银行递交了贷款申请,听他们透露的信息,贷款申请还是有希望的。另外政府也给我们积极找销售渠道,这在往年是比较少的,现在我们已经和网购平台对接了,也在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举办的网上对接活动进行登记。”

孔杰荣介绍,待资金充足,合作社就能扩大果蔬种植规模,提高日产能约50%,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复苏,农产品的需求量会增加,“‌‌我们‌‌很欣慰,因为这个紧急时候国家还能想到支持我们农企的发展。同时作为农业人,我们有这个使命响应‘保障菜篮子’的号召,这是一个艰难的时刻,各个政府部门很艰难,医护人员也很艰难,这么多人到前线去了,我们作为民生供给企业,不能通过涨价‘欺负’大家,而是要尽自己所能扩大生产、提供优质产品、保障市民需求。”2月底,合作社基地的小番茄田已经不时有戴着口罩的果农穿梭其中,红红黄黄的小番茄在阳光下显得饱满剔透,果农熟练地把它们从枝头掐下,放到准备好的篮子里。田埂已经有好几筐装满小番茄的篮子,孔杰荣蹲在旁边,一个个地细心检查着产品。不用多久,这些小番茄将会被打包好,送往广州市区各大商超。

澳门企业家:一周开了一个口罩厂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罗仕

近些天,澳门企业家郑健锋一直奔波往返于澳门广州两地,为的是让自己投资的口罩厂尽快投产,缓解目前抗疫物资紧张的燃眉之急。

“很怕”却又勇敢前行……这群普通街坊,让广州更可爱

郑健锋在他只用了一星期就建成开工的口罩厂里。图片由被访者提供

从小在澳门长大的郑健锋,大学时选择到广州的中山大学药学专业求学,毕业后,他回到澳门创立爱勤集团,从事医药和国际贸易行业。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口罩、防护服成为了抗疫的“刚需”。最早,郑健锋只是利用自己的采购渠道和网络,紧急从全球采购口罩、防护服等紧缺防疫物资,运往包括广州在内的内地城市。日本、韩国、俄罗斯、欧洲、美国、南美洲.......都被他买了个遍,“很多澳门人知道我正在做采购的事,也主动联系我,捐助资金或防疫物资,少则几千澳门元,多则上百万澳门元”。

在采购中,由于物资需求量太大,郑健锋发现采购防疫物资越来越困难,投资建设口罩厂的想法应运而生,“我在广州求学多年,创业后与广州也有业务来往,对广州非常熟悉、有感情。广州在这次疫情中防疫物资也很紧张,所以我将目光投向了广州。”

2月12号组建团队、2月17日注册公司、2月18日机器到位、2月19日项目投产......短短一个星期时间,在番禺当地政府部门的全力支持下,紧急投资1000万元的“尚正医疗科技(广东)有限公司”,便在广州番禺区呱呱坠地,投产营运。项目引进了四条N95立体口罩全自动生产线和四条平面口罩全自动生产线,首月口罩产量可达400万个。目前已预订两条全自动包装线,未来月产能将进一步提升至800万个。“我在广州度过了美好的大学时光,我们都是‘湾区人’,当‘家乡人’遇到困难时,我不能袖手旁观,能出多少力就出多少力。”郑健锋说,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一定会渡过难关。

跑腿小哥:“医护人员最辛苦,我能送快点就送快点”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梁栩豪

在复工后的这段时间,跑腿小哥小何每天都要往好几家医院送咖啡。

在位于广州市中山三路的一家咖啡店,记者遇到了小何。在这家咖啡店附近,有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小何刚接了一单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咖啡订单,正在店门外等着店员把咖啡做好。往常,小何也会收到很多来自各家医院的咖啡订单,但在疫情期间,小何的感受却有些不一样。“现在我靠近医院,或多或少还是有点怕的。”与其他跑腿单不同,小何说,接到医院的订单时心里还是有些担心。午餐、晚餐时段是接到订单最多的时候,因为这个时段要频繁地往医院跑,在送货到医院前,小何甚至还会把口罩上用于固定的金属夹片再捏紧一些。

“很怕”却又勇敢前行……这群普通街坊,让广州更可爱

近日,珠江新城CBD收发快递的人多了起来。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巍 摄

“但我有时候真的有参与到这场战役中的感觉。”小何告诉记者,在接到的订单中,有不少来自医护人员的订单,他能从收货地址和人员名单上看到。如今,外卖平台基本都采用了无接触式配送的方式,小何无需亲自将咖啡送到医护人员手里。但小何一想到自己送出的咖啡,或许能帮助那些未曾谋面的抗疫医护人员提提神,他便感觉自己也尽了一份义务。“医护人员最辛苦,我能送快点就送快点。”疫情改变了大部分人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小何也不例外。“每天我们都要在站点测量体温、拿口罩、做好防护,然后才能正常上班。”小何相信一切都会变好。“希望疫情早点结束,大家都能回到正轨上。”

当前,广州复工复产率在逐步提高。众多外卖平台采取多种帮扶举措助力商家们恢复经营,商家们也纷纷新上线外卖功能以“自救”。记者从美团方面了解到,从大年初六开始,美团就要求符合复工条件的外卖员逐步返岗,各个站点的外卖员目前都已陆续上岗。为保障外卖员的健康安全,美团还为他们提供了从检查到治疗各阶段最高30万元特殊保障金补助等保障计划。


来源 | 羊城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