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如何化“危”為“機”

《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提出,到2022年基本實現“三全兩高一大”的發展目標,即教學應用覆蓋全體教師,學習應用覆蓋全體適齡學生,數字校園建設覆蓋全體學校;信息化應用水平和師生信息素養普遍提高;建成“互聯網+教育”大平臺、努力構建“互聯網+”條件下的人才培養新模式、發展基於互聯網的教育服務新模式。

行動計劃提出兩年來,儘管社會上已經開發出許多開放的適合職業教育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出現了許多信息化教學平臺和教學工具,組織開展了許多信息化教學競賽,但由於職業院校教學理念陳舊、教學資源短缺、教學壓力大、應用動力不足,在職業院校中大規模、有組織地應用信息化教學並沒有出現,大多數院校還處於教師自發應用的狀態,信息化教學的整體推進依然任重道遠。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導致職業院校不能按期開學,學生何時返校復課目前還不確定。在教育部的號召下,目前職業院校都在落實“停課不停學”,組織教師準備網絡教學、在線教學。但是實現遠程教學在學校層面還存在許多問題與困難,主要有:一是大部分職業院校資金設備有限、開發能力不足,沒有自己的網絡平臺,數字化教學資源短缺,一些有條件的學校重資源建設、輕使用應用;二是絕大多數教師沒有開展過網絡教學、在線教學,雖然近幾年有少量教師使用過移動課程教學雲平臺開展教學,也拍攝過微課,但是對於錄播、直播則知之甚少;三是教師們的教學理念沒有根本轉變,教學還是以教師為中心、統一步調,以講授傳授知識為主,這樣的在線教學難有實際效果;四是這兩年筆者對兩所高職院校幾千名學生進行了調查,習慣網上學習的學生只有不到70%,再加上職業院校學生基本上來自於平民家庭,家裡未必具備長時間在線學習的條件。我院對全體學生的調查數據顯示:90%學生可以用手機正常學習,只有63%的學生可以用電腦學習,82%的學生家有網絡可以學習,這些問題和困難都會影響到遠程教學的實施成效。

但是時不我待,職業院校需要化“危”為“機”。

其一,目前許多教育信息化產品和服務公司,都在開展網絡和在線教育信息化技術應用培訓,如移動課程教學APP、直播、錄屏等,一些教學專家也在網上開展在線遠程教學的教學設計、教學方式、教學實施培訓,中國大學MOOC上的在線教師培訓課程也在陸續開課。職業院校應該及時收集和通報培訓信息,制定相應的制度措施,組織教師全員在線參與培訓,使得教師都能夠在短時間內掌握基本的教育信息技術,保證在線遠程教學的進行,並通過實際使用為今後普遍應用教育信息技術開展教學奠定基礎。

其二,除了國家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中國大學MOOC、智慧職教、人衛慕課等免費課程教學資源,現在一些條件好的學校也把自己的教學資源拿出來共享,還有很多做職業教育課程資源的公司也在提供免費資源,如藍墨公司的雲教材等。學校要儘快收集和提供有關的信息和渠道,鼓勵教師結合自己的專業和承擔的課程,去了解和熟悉相關網絡資源和在線課程的開課方式,設計組織好以各種方式用於遠程教學,並通過實際使用,為今後自己的教學收集課程和教學素材。

其三,利用這次的在線遠程教學實踐,充分利用網絡上的優質教學資源,學習和探索“互聯網+教學”的方法,尤其是設計如何使用互聯網真正實現學生個性化、差異化學習的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實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教育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的課堂結構積累經驗。

其四,讓學生通過這次在線遠程學習,熟悉和掌握在線學習的方式方法,促進學習的興趣提升,養成主動學習習慣,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其五,根據調查的數據,建議儘可能採用手機移動課程教學雲平臺APP開展教學,來保證絕大多數學生都能夠在線遠程上課學習,不宜過多使用直播。同時,教師在遠程教學中也不宜講得太多,而是多給學生提供學習資源,讓學生自主去學習,多組織在線的討論交流、測驗,開展一對一的答疑指導,適當佈置線下作業,在線提交,相互批改等。

由此,職業院校可以變被動為主動,化消極為積極,初步實現教學應用覆蓋全體教師、學習應用覆蓋全體學生,為學校教育信息化的科學建設、教育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積累經驗,從而為全面普及“互聯網+教學”,廣泛應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打開突破口,促進教學信息化的應用水平和師生信息素養的普遍提高。

同時,職業院校在充分利用公共教學資源的過程中,可以為建立“互聯網+教育”大平臺提供有益經驗。通過實際檢驗各類專業教學資源庫和網絡、在線課程資源的優缺點,使其更加完善;通過對各種教學平臺和工具的使用,識別良莠、優勝劣汰。

(作者系廣東新安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二級教授)

《中國教育報》2020年02月25日第7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