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女情怨——为什么传统戏曲文学中闺阁女儿大都是宅女?

<strong>一个笼子寻找鸟的时代,是有罪的。千百年来,中国戏曲文学中的闺阁女儿大都是宅女,只不过有的是居其屋囿于园,或有形的红楼,但都是一座看不见的礼教之所罢了。

宅女情怨——为什么传统戏曲文学中闺阁女儿大都是宅女?

杜丽娘

封建时代的女儿家,在家养在深闺人未识,非礼勿视,非礼勿听;出嫁从夫,只不过是从一个家宅,换成了到另一个地方继续宅,相夫教子。

宅女中最著名的,莫过于《牡丹亭》的杜丽娘了。杜家园林春光灿烂,姹紫嫣红开遍,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悦事谁家院,都付于断璧残垣!她忧伤的是燕成双,蝶成对,而伊宅居无人伴,却并沒有出去看一看的想法,寂寞帘栊空泪垂,终事如春梦了无痕。杜丽娘一辈子宅在自家小小花园的里,直到她的青春,爱情,还有生命悄然逝去。

《墙头马上》,无名无分宅了七年的李千金。这也是一出的著名的元戏曲:三月初八上巳节,唐武帝年间,李氏宗亲家族的千金小姐,见惯了自家春花秋月,忍不住倚站在墙头看看外面的风景:不曾想郎骑着白马来,在看墙头上的她……

宅女情怨——为什么传统戏曲文学中闺阁女儿大都是宅女?

《墙头马上》邮票

难忘千金倩影的裴少俊,借买李宅的花木苗藏书以诗传情:只疑身在武陵游,流水桃花隔岸羞。咫尺刘郎肠已断,为谁含笑倚墙头?而千金手执青梅半掩羞,亦回赠诗曰:"深闺拘束暂闭游",自己是个宅女出不来,约他月上柳梢头。

奉旨寻奇花异草的少年,于是如约而来。海誓山盟二人情定之际,被嬷嬷发现说要告官。千金在梅香帮助下剧情反转,嬷嬷给了千金两条路:一是公子别去,得了功名再来求亲;二是放二人远走高飞,功成名就再来认亲。千金不愿分离,她毫不犹豫跟着他离开洛阳故宅去了长安裴家。

(按说二人门当户对,赶紧提亲不好么?大约李小姐等不及三媒六骋来回折腾了,在家宅得太久,也看看外面的世界吧。)

然而,按古代婚姻制度规定娶则为妻,私奔为妾,然而爱情,总让多情女子不惧将来的忧伤。顶着伤风败俗非议的千金到了长安,没有名沒份地在少俊书斋七年宅下来,直到两个儿女端午和重阳都出世了,还沒把夫家宅子走遍。

宅女情怨——为什么传统戏曲文学中闺阁女儿大都是宅女?

《墙头马上》剧照

直到一天公公裴尚书,无意走进后花园发现隐情,驳然大怒令儿子休妻。千金面对公公自己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娶进门的媳妇不予认可,棒打鸳鸯喊出了:"我们的姻缘是天赐的!"

父权威逼无奈之下,千金含泪和儿女分离,回了娘家继续宅。好在少俊争气得了功名,父子登门认错,一床锦被遮了丑事,破镜重圆倒成就了一段佳话。若是遇人不淑始乱终弃,那就是另一番悲剧景象了。

嫁了人要学王宝钏,守寒窑十八载,苦待夫君薛平贵归来。只是薛宝钗独守空房寂寞一生,未必能等到贾宝玉归来,多少女子就这样划地为牢,不是她们愿意宅,而是无处可去。哪能潇洒如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呢?

《红楼梦》大观园那么大,好个世外桃源。。李纨宅于稻香村,黛玉宅于潇湘馆,宝钗也曾借宅于衡芜苑……一大群姐妹相伴,春天观桃花,秋来赏金菊,日日琴棋书画,悠悠度华年。诸丫鬟印都挤破头要往里钻,晴雯袭人死也不出去,而一听要撵出去,她们吓破了胆。嫁出去迎春回门哭诉不幸之际说,若能在自家园子紫菱洲再多住几日,死也值了!在她们看来大观园宅上一辈子,是多么幸福啊!

宅女情怨——为什么传统戏曲文学中闺阁女儿大都是宅女?

贾探春

只有探春勇敢地说:"我若是个男儿,早走出去了……"终远嫁外番,或遂其自由之愿。直到有一天大观园宅女们,听闻四海走遍的薛宝琴,讲黄头发的真真国女子,外面的五光十色人生时,纷纷生出这样的心思来:世界原来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地上凡夫俗女不得自由,天上又怎样?《天仙配》七个小仙女羡慕人间的生活,齐刷刷跑来看新鲜:哦,打鱼的,一网鱼虾一网粮,出沒风波里,哪有甚风花雪月情怀;哦,砍柴的,披星戴月,最后成了满面尘灰烟火色的卖碳翁,拿什么浪漫?所以六个小姐姐们,都是叽叽喳喳好奇心满足后,就要回天庭去了——宅仙不是谁想当,就能当的哦。

宅女情怨——为什么传统戏曲文学中闺阁女儿大都是宅女?

七仙女的六个姐姐

偏小妹七仙女幼稚要私自下凡,去体验一番人间烟火生活不说,还相中了穷汉子董永,连个书生都不是。当然不可能盼望他否极泰来,皇榜高中当夫人,富贵体面地宅于府第之中。他们得靠着年轻来打拼未来了。好在七仙女接地气,金梭银梭都织过,使木梭技术更是一骑绝尘,夫妻恩爱苦也甜。你耕田来我织布,天挑水来妻浇园,比翼双飞在人间,……

婚姻讲求门当户对,视爱情为洪水猛兽加以扼杀,在诸多文学戏曲作品本得到了表现。但古代的女子并非只能终日宅在家里,才符合一个良家妇女的行为规范,否则就有失检点。

女子们虽然有很多的束缚,也可有一定的行动自由:比如宋代《清明上河图》就有很多妇女形象出现,北朝有花木兰参军仗,唐代贵族女子出行也不在话下,故"清水河边多丽人"。礼教束缚最严重的明代,妇女也可出门看戏,踏青,上香等活动存在。

宅女情怨——为什么传统戏曲文学中闺阁女儿大都是宅女?

明 仇英《南繁都会图》女子出门看戏

更别说先秦时代,中国的女性还是很幸福的。当时并未要求女性不得抛头露面。青年男女相互馈赠,借此订下白头之盟,简直就是古代自由恋爱的黄金时代。她们常年在外劳动,与男性交往较多,礼教观念淡薄,感情自然纯朴奔放,所以通常恋爱自由。以《诗经》诸多爱情诗为证,大多写劳动妇女自由的爱情生活。

甚至女追男都很正常的,其中《郑风 溱洧》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溱水东流去,三月春水凉。男女来春游,熙攘满河傍。女约郎看景,子曰我已逛。再去又何妨?洧水河滩外,宽广又舒畅。女携子手游,情喜互赠芍,别后相思长。

只是大部份时间仍然男尊女卑,经济政治类的社会生活,基本不属于女性。富贵家庭的闺阁女儿,到明清缠足行走不便,二怕青春情动,人约黄昏后,弄出不体面的事来,难得出回门。

宅女情怨——为什么传统戏曲文学中闺阁女儿大都是宅女?

元宵灯会

比如《红楼梦》中清虚观打平安醮,丫头婆子一大堆,闲杂人等统统回避,小道童跑慢了些就挨了凤姐一大巴掌,要想看个美男子太不容易了,所以表兄妹相恋比较多,好歹小时候看见过几回,知道长成什么模样吧。

<strong>感叹神游结束,今朝无奈宅于家才明白:不自由的宅,家就是樊笼。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这才是美好的人生状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