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付出超過回報時

我們總以為自己看到的就是真實的,其實很多時候恰恰是相反的。我們看到的高大,其實是渺小;我們看到的如日中天,其實已經走向衰敗;我們看到巨大的收穫,其實是損失了許多。因為我們所瞭解到的一切,都是基於感官收集的碎片信息,經過大腦整合得出來的,而感官本身有一定的侷限性,所以很難完全正確。

當付出超過回報時

大多數人喜歡積累,而不喜歡給予,因為在他們看來給予就等於損失,而事實上,施捨是獲得之道,這和人們所認知的恰恰相反。東漢的許劭寫了一本書叫《予學》,專門闡述這個道理。他說:“大失莫逾亡也,身存則無失焉。”意思是,人這輩子最大的失去沒有大過死亡的,只要人還活著,就沒有真正失去過什麼。

當付出超過回報時

“予非失,乃存也”的意思是,不要以為給予就是讓自己蒙受損失,這才是生存的根本。這段話可以說是古人做學問的最高境界,是幾千年來大多數人沒有明白的人生哲學。凡是明白這個道理的人,即便是做生意,也一定會很興隆。當別人在追求利潤最大化的時候,他已經採取了欲取先予的經營之道,想不火都很難。

當付出超過回報時

當一個人的付出超過回報時,他就取得了看不見的大回報,只要在正義的事業上。反之,當一個佔盡了便宜,卻在不知不覺中透支了福報。仁慈主說:“為主道而施捨財產的人,就如(一個農夫播下)一粒谷種,發出七穗,每穗結一百顆穀粒。仁慈主將加倍地回報他所意欲的人,主是寬大的,是全知的。”(2:26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