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狼兵那麼厲害,為什麼歷史書從未提起過?

哈根達斯看電影


廣西狼兵很厲害,歷史上最出名的是馮子才率領的廣西兵抵禦法國的入侵。雖然在抗法戰爭中,廣西兵的英勇善戰得到歷史的肯定,但廣西有成千上萬的兵,他們的名字卻沒人知道,而指揮作戰的馮子材卻大名鼎鼎,婦孺皆知。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歷史是不會記載小人物的,廣西兵雖然英勇,但都是在馮子才的率領下作戰,因此,歷史的筆墨就要突出馮子才,而不能突出不知姓名的士兵們。而馮材才的出生地欽州,在新中國成立前隸屬廣東省。嚴格地說,清代的馮子材是廣東人。

那麼,廣西為何不能出良將,只產狼兵呢?如果我們翻閱歷史,就會發現,臨近廣西的雲南和貴州在歷史上都沒出過什麼風雲人物。原因何在呢?因為這三個省都屬少數民族省份,無論是雲南貴州,還是廣西大多是在明代以後才有大量漢人遷入,在明代以前雖然也隸屬中原,但多為地方自治,文化底蘊上無法與漢地相比,因此,雲貴桂等地,雖然民風彪悍,民眾英勇,卻無將帥之才。

那麼,同為嶺南的廣東,為何出了袁崇煥、洪秀全、馮子材、孫中山等的歷史風雲人物呢?因為廣東自秦朝征服嶺南後,嶺南的政治中心一直都在廣東,而且歷史上多次中原移民南遷嶺南多在廣東,中原文化南移嶺南也就集中在了廣東地區,廣東的漢地文化就比廣西深厚得多。因此,同屬嶺南的兩廣卻不能同日而語。廣東出了將才,帥才,而廣西則出了狼兵。


若愚趣談


說說我叔公給我們講的故事,我家廣西來賓的,以前我爺爺和我叔公還小,抗戰的時候有一支日軍小隊到過我們那裡,我們村前面是一片田,很寬闊。日軍小隊就是從那裡過來的,有十幾人,那時信息傳遞很滯後,我們又是處於大山深處,對外界消息不夠靈通。當時這十幾人是大搖大擺進來的,村裡人因為對外界消息不夠清楚,所以對日軍也沒怎麼感到恐慌,當時村裡正在給忠伯建房子(如今村裡的五保戶,尚還健在),日軍進村後,膽子小的都進屋躲起來了,只有男人們在外建房子,當時建的是泥房,是用木頭在壘(砸)泥巴,日本人看到後很好奇,嘰裡呱啦和他們交流,都聽不懂,但是看懂了他的手勢,他的意思是讓他們來試試,於是三四個日軍拿著木頭學著村民的樣子,邊幹邊笑,嘰裡呱啦的。村民看到也是在笑。過了一會他們隊長吹了一聲哨子,他們就馬上跑去集合,往山上走,山上有我們村的小孩在放牛,當時有個小孩拿著很像槍一截木頭,日軍看到後很警覺,人馬上分散躲到石頭和樹後面,馬上把小孩拉過來問,結果那小孩什麼都聽不懂,接著日軍拿著手指了指方向,又指了指他手中的木頭槍。那個小孩就用手指了一個方向,日軍十幾人馬上集合嘰裡呱啦說了幾句,端著槍往那個方向跑。(這個是後來別人問放牛娃,放牛娃說的)。事情到這也就告一段落。直到過了幾天有消息傳過來,說中央村的村自衛隊把一支十多人的日本鬼給幹掉了。後來經過了解,是這麼個情況,那支日本小隊,往放牛娃指的那個方向追過去後,什麼都沒有發現,天色也快暗了,正好走到中央村周圍,於是找到一所爛小學駐紮了下來,一群人嘰裡呱啦的,那時中央村離鄉府很近,收到的外界信息很全,知道有日本鬼進到廣西來賓了,於是他們聯合周邊幾個村組建了村自衛隊,定甲村,小桃村,黃瓜村,中央村,大年村,這幾個村組成了上百人的村衛隊,這幾個村有個共同點,就是全部都是說客家話的😄。他們收到消息,說有一支日本鬼在中央村的爛小學裡面駐紮,他們就商量半夜去把這十幾人幹掉!大概在半夜兩點多,依靠地形,他們就把學校半包圍了,因為那個學校只有一個門,就跟一個房間一樣,只不過比房間大兩三倍而已,其他的兩邊各兩扇大窗戶,頂上是木頭支撐瓦片,包圍了之後,大家先把土炸藥先準備好。大概幾十個土炸藥,然後是幾十把砂槍對準門口,後面還有十幾把砂槍,因為裝槍很麻煩,所以留著備用,剩下的都是自制的長矛,還有砍刀。三面包圍,兩邊膽大的拿炸藥摸到十米遠的距離,旁邊有土包,剛好躲人,也能防止被自己人誤傷,畢竟砂槍是散彈。第一槍先把門口外面放哨的日本鬼給打中了,可惜打不死,他跑了進去,於是土炸藥上場,幾十個土炸藥一直丟,砂槍往門口窗戶打,結果房子被炸塌了。塌了還要炸!因為只塌了一點,裡面還有一個小房間,老師的辦公室。還不清楚裡面的情況,一輪過後停火,膽大的十幾個扛著砂槍就往裡衝,結果裡面全是死人。有幾個受傷的躲在小房間裡面,後面也被打死了。 好了這是我叔公跟我們說的,我是廣西來賓的,故事裡面的人物有幾個還健在,有疑問大可過來求證。

1984年當時我們村應該只有一兩百人吧,還有三個參加越戰的,現在他們每家都發了一塊 “光榮之家”的牌牌。

最後說一句我們那裡的諺語: 遷江水,河裡鬼,良塘七洞出土匪😏😏😏。


天下來賓


桂軍一個字(精、狠)

川軍一個字(勇、直)

湘軍一個字(猛、橫)

廣西兵的特點:行動靈活、下手狠快、善於翻山越嶺,善於打暗殺戰打游擊戰,一般會和敵人正面出擊,喜歡躲起來伏擊敵人。廣西兵不足的地方是:古代狼兵大部分都是壯族部落和土司的(僱傭兵)不算是正規軍,文化不高脾氣暴躁蠻橫,不愛管事也不愛被太過約束,所以才有廣西兵是好兵,但無將才之說。又由於抗戰時期是國民黨的部下,所以不被歷史提起是正常的。

川軍的特點:英勇無畏、不怕死,團結聽話,善常和敵人硬碰硬,喜歡直接正面出擊,也有將才之軍。但是太過於太直接正面交戰,所以戰場上川軍傷亡的也比較多。

湘軍的特點:戰鬥蠻橫兇猛,善於團隊大戰,號召力極強,善於管制軍隊,所以湘軍出將才多。但由於脾氣暴躁,不夠耐心和定力,加上喜歡團體大戰目標太大也容易被暴露行蹤,不適合打暗殺戰。

別的省份也有好的兵,但沒這三大軍系出名,抗戰時期這三大軍系奉獻的也比較大,特別是川軍,所以就不一一說出來了。

最後總結:不管是哪個省的兵現在都是我們可愛的偉大的(人民子弟兵),是我們祖國的守護神。最後願武漢疫情(中國疫情)早點散去,也祝願正在一線抗戰疫情的工作人員和我的“兄弟姐妹老戰友”平平安安!


1陽光小兵1


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而新桂系的代表人物李宗仁和白崇禧在歷史關頭,卻分別以各自的方式放棄了最後的機會,終於使桂系軍事集團被掃進了歷史的垃圾堆。其中文的一個,是李宗仁作為國民政府“代總統”,拒絕在北平和平談判達成的協議上簽字,武的一個,是白崇禧率兵抗拒人民解放軍渡過長江。

(建國大業劇照)

1949年1月21日,傅作義與我軍平津戰役前線指揮部正式達成和平協議,意味著北平馬上將和平解放,同一天,南京的蔣某人不得不宣佈“引退”。次日離開南京返回奉化溪口,繼續在幕後操控軍政,而也是在這一天,新上任的“代總統”李宗仁發表文告,稱願意與我方進行和談,並且決定派出了以邵力子、張治中為首的五人代表小組,前往北平進行談判。

為了配合和談的氣氛,李宗仁還命令行政院實施七項“和平措施”,第一條就是把各戰區的“剿總”更名為“軍政長官公署”,最後一條是通令取消特務活動,把特務大本營的保密局裁撤到僅有幾十人(毛人鳳當然陽奉陰違,率領大部分人馬跑到上海繼續進行秘密活動),但是李宗仁根本無力掌握實權,所以他的命令大多無法真正落實。

(李宗仁劇照)



比如他也曾經下令釋放張學良、楊虎城兩位將軍,但是顧祝同和陳誠毫不理會。他們只聽溪口的命令,蔣某人在溪口緊急架設了37部電臺,仍然遙控著中央軍和特務系統,李總仁亦無可奈何。而“參謀總長”顧祝同也發佈密令,要求各部隊抓緊備戰,抗拒解放軍渡江南下,同時計劃在江南設立11個編練司令部,準備將部隊重新擴充到350萬到500萬人的規模。

西柏坡在《關於時局的聲明》一文中,對和平談判提出了八項基本條件作為基礎,這八條分別是:(一)懲辦戰爭罪犯;(二)廢除偽憲法;(三)廢除偽法統;(四)依據民主原則改編一切反動軍隊;(五)沒收官僚資本;(六)改革土地制度;(七)廢除賣國條約;(八)在南京召開沒有反動分子參加的政治協商會議,接收南京反動政府及其所屬各級政府的一切權利。

(白崇禧劇照)

毫無疑問,其中每一條對南京政府都是致命的,並且聲明指出,無論和談成功與否,人民解放軍都一定要渡過長江,無非就是“唱著歌過去或者打過去”。此時,我軍第二、第三野戰軍全部和第四野戰軍先遣兵團,約120萬大軍正分路向長江北岸集結,淮海戰役總前委遂行“渡江戰役總前委”之責。

實際上,李宗仁本人也缺乏和談的誠意,他在上任不久就主持召開了“長江防務會議”,聲稱“我們要在上海守六個月到一年是沒有問題的”,而掌握桂系軍隊的白崇禧更是叫囂:“我們以前是穿草鞋出身的,最後還可以上山打游擊,同他們拼一下”,桂系軍政領導人的如此態度,決定著北平和談不可能有真正的結果。



而桂系交代給和談代表團的原則是:拒絕以八項條件為談判基礎,拒絕人民解放軍渡過長江,堅持就地停戰和搞所謂“劃江而治”。而我方的態度非常堅決:無論南京方面是否願意在和平協議上簽字,解放軍都必須向江南進軍,無論是中央軍還是桂軍,都必須接受改編,不得保留任何形式的反動軍隊。為了體現誠意,和談期間西柏坡分別致電前線各將領,暫停對安慶、太原等地的攻擊,同時要求二野和三野暫緩渡江。

對桂系軍隊的實控人白崇禧,西柏坡也進行了爭取,表示雖然人民解放軍必須過江,但只要桂軍不出擊,則我軍也不與桂軍打,以待商討具體解決辦法,西柏坡的偉人甚至許諾,既然白崇禧喜歡帶兵,一旦和談成功“我們可以請他繼續帶兵,請他指揮30萬軍隊,這樣做,不是我們沒有力量打贏他,而是讓國家和人民少受損失”。然而白崇禧最終拒絕了,他的底氣就在於,認為桂系軍隊仍有相當實力和解放軍一較高下。



1949年4月1日,北平和談正式舉行,經過半個月的談判擬定了《國內和平協定草案》,4月16日南京代表團攜案返回,4月20日,在白崇禧的慫恿和溪口的堅決反對之下,李宗仁拒絕簽字並宣佈不接受該案,標誌著和談徹底破裂。次日,朱總司令發佈《向全國進軍令》,要求人民解放軍奮勇前進,堅決、徹底、乾淨、全部地消滅一切敢於抵抗的反動軍隊。

命令發佈之日,長江上已經是萬帆如林,我第二、第三野戰軍渡江後目標直指浙贛,而林彪指揮的第四野戰軍主力負責消滅白崇禧的部隊解放中南,什麼廣西狼兵也好桂系虎將也罷,在強大的四野面前通通土崩瓦解,至1949年12月底,四野和二野陳賡兵團在欽州灣全殲桂系殘餘部隊,李宗仁流亡海外,白崇禧成了光桿司令。


度度狼gg


首先我從以下幾點回答你的問題

1廣西狼兵雖然很厲害但是他畢竟不是正歸軍隊,中國人有個排外的傳統,把有功績都統統歸到統治者手裡!所以在歷史和正史上記錄的很少或者沒有。

2歷史書上提起的並不一定是誰厲害,而是說誰的功績對後世影響大,對整個民族有深遠的意義,從這點來說,他可能也上不了歷史書!

3關於狼兵有可能是個杜撰的事情,歷史中沒有記錄也是正常的


以上就是我個人觀點,歡迎大家指正


晟Mrs


日本侵華後,歷史史料這樣被人評價過:“廣西的兵,川湘的將。”這句話的背後就是指廣西出好兵,但將更多出自川湘,而這樣的記載源於歷史只論功績而載,對於小人物的列傳稍顯不足,但又不能不提及,只是少而已,那麼,這的廣西狼兵又是什麼呢?

廣西狼兵是指後世的桂軍

1.狼兵的淵源

廣西狼兵最早起始於明朝中期,乃明朝在廣西附近號召的明軍,在明朝時期享譽“以少勝多”各種大小伐倭戰役,後被明朝用於押送重犯之用。

清朝之時,狼兵才在歷史第一次嶄露頭角,那是晚明~滿清之時的寧遠戰役,當時由袁崇煥帶領廣東三千水軍、廣西六千狼兵,大破滿清八旗正規精銳軍,包括清朝裡的廣西狼兵之鎮南關戰役,由老將馮子材率領將法國軍隊重創。

但這幾次知名戰役,均是好兵,但無好將,也是後世被譽為“廣西出好兵,川湘出好將”的由來。

辛亥革命後,狼兵被稱之為桂軍,為何源於桂軍因桂軍接過了狼兵衣缽,傳承其精神,在桂軍裡,這支桂軍後續因為擅長搏殺、以少勝多,還曾讓紅軍長征銳減幾萬正規軍,因此還譽為:“黔軍滇軍兩隻羊,湘軍就是一頭狼;廣西猴子是桂軍,猛如老虎惡如狼。”

2.抗日時期的廣西狼兵

抗日時期,桂軍面對侵華日軍一樣英勇,淞滬戰役裡,蔣介石曾調遣桂軍前往上海作戰,讓即將崩潰的戰線再次峰迴路轉,因此日軍將領岡村寧次講過:“衝鋒先佔弱隊保安,再打正規軍,其次較量最強桂軍。”

從這些可以看出狼兵多強,因為這些打法經幾百年傳承下來深入到骨子裡,只是,歷史記載的確少,只因為沒出過什麼知名領袖,而史料多數的記載,都是按功績的,這也是為何川湘將記載很多,然而兵卻寥寥幾字,反之,同樣。

當然,記載甚少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擾民”,《思文大紀》卷8曾記載:“用狼兵必選狼將,否則擾民。”

狼兵英勇是英勇,但如果找不到合適的狼將,反而狼兵是一種禍,據《漕涇之戰》記載:“狼兵至漕涇時,偶遇倭寇數百,因戰事不利,導致喪人眾多,連狼兵頭目皆死,遂狼兵無法控制,在東南沿海 地區肆意殺掠,形同倭寇。”

當然,這是早期明、清兩朝時的史載。


探索歷史奇聞


廣西出好兵,但“兵”是平民百姓,在浩如煙海的中國歷史上不值一提,兵不入正史。川湘出良將,將帥被認為是關鍵人物,如十大元帥,載入歷史。

廣西人不出良將,跟文化底蘊有關係。

本人在北方生活多年,以一個南方人的視角來看北方人,至少在“當眾演講”這個事情上,北方人比南方人做得好川,為將的一個基本要素就是當眾發號施令,這是廣西人的缺陷。

古蜀,湘,楚地,桂,直到清初仍是流放犯人之地。

川湘2000多年前已是漢地,文化底蘊比桂強多了。

比如,鎮南關大捷,清兵兩勝法國,在歷史課本上也是一筆帶過。

廣西兵厲害,但歷史上不出名,正是因為中國歷史不記載小人物,僅此而已!

廣西人,一笑而過就好!


創世網神作l軍團之怒l


廣西狼兵多由壯族和瑤族組成,他們長期在山林中以遊獵為生,天生兇悍,驍勇善戰。嘉靖三十四年,浙江地區匪患猖獗,江浙等地的官軍連戰連敗,主帥張經認為,官軍不堪大用,唯有徵調廣西狼兵才能克敵制勝。狼兵屢次在戰鬥中建立奇功,取得抗倭戰鬥勝利。因此,朝廷更加倚重廣西狼兵。

明朝末年,袁崇煥取得的關寧大捷,1萬多人打敗努爾哈赤13萬軍隊,其中1萬人都是廣西狼兵。1885年,清政府大敗法國軍隊,取得鎮南關大捷,靠的也是廣西狼兵。北伐戰爭時期,廣西狼兵所在的第七軍被稱為鋼軍,第一場勝利是由李宗仁帶領廣西狼兵拿下的。1944年,日軍對廣西崑崙山發起進攻,廣西2萬狼兵硬是與日軍的十五萬兵力對抗,廣西狼兵傷亡1.2萬人打退了日軍付出了3萬人死亡的代價。

解放全中國的戰爭中,粟裕對廣西狼兵評價很高。


鐵男春秋


桂軍第一個響應老蔣抗日,當時大家都勸李白不要去南京,但白崇禧淞滬會戰一爆發就去了連徐悲鴻都說他“雷霆走精銳,舉止關興衰”促成抗日大團結。淞滬會戰死傷大半,吳興守衛掩護淞滬大軍撤退,接著又參加徐州會戰,明光,池淮阻擊戰,阻敵一個多月。接著蒙城掩護徐州大軍撤退周元師長戰死幾乎全師覆沒!隨棗棗宜會戰殲滅日軍幾萬,84軍打殘中將師長鍾毅戰死!黃梅廣濟阻擊敵人,桂軍幾乎打完,日軍死傷更慘重,不得不撤退增援!血戰崑崙關!桂林保衛戰2萬桂軍對16萬日軍無一人投降,師長闞維雍,參謀長陳濟桓戰死被稱為最令日軍膽寒的戰役!桂林是第一個收回的省會城市!一個廣西你要他怎樣?1000萬人出兵一百萬壯丁,平常只養一個軍3萬人!抗日擴軍20萬,3個集團軍去打日寇。保安徽8年不失,擊斃侵華日軍最大的官總田攻大將!抗日勝利後又甘願被整編為3個師。白崇禧無論北伐還是抗日都是副總參謀,但卻是實際上的總參謀!前敵總指揮的角色。桂林行營指揮1.4.9,漢中行營指揮5.10等幾乎全中國的部隊都在李白的指揮下,一來是戰功卓著,二來是指揮高明。網絡上有一群專門黑桂軍的東北人,捏造事件汙衊桂軍。廣西人就是嘴太笨,光做事不會說,吃大虧





常山趙子龍IlI


我就搞不懂我們廣西人和外地人爭什麼,以前廣西窮,打仗有飯吃。打仗厲害是因為拼命,拼命才有飯吃。現在沒有仗打了,我們廣西任然全國最窮。廣西的要懂我們的歷史,但並不需要給無知的人科普,歷史自有定論,不能改變。我們多希望我們廣西的歷史是和平無波瀾的,多喜歡國家能平等對待我們廣西,能多一些投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