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喊“救命”的總是蔚來

為何喊“救命”的總是蔚來

​蔚來資金鍊告急,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早已經是業界公開的秘密。

疫情之下,各行各業無一倖免,原本就屬於“資金密集型”的汽車行業,從主機廠到全產業鏈,更是受到空前的衝擊。不少企業,甚至短期內即要面臨生死考驗。

其中,造車新勢力中的光鮮“明星”派代表——蔚來汽車,正徘徊在生死邊緣,亟待求援。

為何喊“救命”的總是蔚來

​拋開前些年幾十億上百億的“燒錢”連年虧損不說,眼下最最基本的,蔚來全球近萬名員工的薪資問題,一段時間以來成為了外界廣為關注的焦點。

先是延期,後又爆出希望員工自願“債轉股”(年終獎等薪資可以考慮轉為公司股票)。

顯而易見,在艱難“熬”過了過去幾個月的寒冬之後,新春伊始,疫情之下的蔚來汽車,正在面臨最艱難的資金流問題。

樂視之後,國內造車新勢力的“新旗手”,一眾“中國版特斯拉”當中,呼聲最高的一位選手,其生死存亡的問題,註定要牽動很多人的神經。

為何喊“救命”的總是蔚來

​不同於一味“矇眼狂奔”、騙子屬性更多一些的樂視,過去幾年蔚來已經先後量產並上市了ES8、ES6兩款車型,並且市場銷量反應也還可以,第三款準量產車型EC6也上市在即。

所以,在不少業界內外人士眼裡,蔚來是多如牛毛的造車新勢力中,堅持走中高端路線最有可能突圍成功的。

從這個角度看,縱使蔚來問題很多,但眼看著它因為資金鍊斷裂而“倒下”和死去,確實挺可惜。

這不,繼年前傳出的廣汽、吉利、上汽三方角逐,有意向蔚來注資以將其從死亡線上拉回來,日前有關吉利3億美金投資蔚來的消息,在業界迅速傳開。

為何喊“救命”的總是蔚來

​結合多家媒體的爆料來看,相比於此前廣汽投資蔚來無疾而終,此番“自主一哥”吉利投資蔚來一事,似乎已經十拿九穩。就差官宣揭蓋頭了。

至於為何在這個資本寒冬“現金為王”的節骨眼上,吉利願意向蔚來伸手馳援,業界相關分析不要太多。

簡而言之,多個維度表明蔚來還是具有較高價值、是個不錯的標的,尤其是從產業長遠投資的角度來看,主打新能源中高端路線的蔚來,或許能與吉利現有的汽車產業鏈佈局可以形成協同互補。

退一萬步講,3億美金之於財大氣粗的吉利而言,算不上是一個很“掉血”的case,輸得起。

為何喊“救命”的總是蔚來

​萬一賭贏了呢,豈不是一本萬利。

還有,別忘了吉利的掌門人李書福,本身就是個很“惜才”的汽車狂人。

遙想當年,他自己的造車艱辛之路,舒服哥怎能不發自內心的理解和欣賞,諸如李斌、李想這號“不信邪”的汽車界新生力量。

大家可曾還記得,去年上海車展期間,李書福前往理想汽車展臺“打卡”,並親自給李想和他的理想ONE豎起了大拇哥。

新“舊”勢力之間的碰撞火花,一度在業界廣為流傳成為美談。

為何喊“救命”的總是蔚來

2019年上海車展李書福點贊理想汽車

​回到主題,大環境不佳是客觀事實,但為何屢屢“喊救命”到處求援的總是蔚來?

必須指出,一段時期以來,受經濟大環境和資本市場等不利因素影響,包括蔚來、小鵬、威馬、理想、哪吒、零跑等在內的一眾造車新勢力,大家普遍都在“過冬”,都不容易。

疫情之下,研產銷等全產業鏈都不同程度受阻,情況更是不容樂觀。

相同的環境下,許多同行尚且還能夠咬牙前行、支撐應對,佔有先發優勢及各種資源於一身的蔚來,為何總是第一個“叫苦”和扛不住?

要知道,蔚來過去這些年從各種渠道募集的資金高達幾百億,甩無數新造車友商N條街。

歸根結底,蔚來選擇的“城市包圍農村”的品牌策略,是不是不切實際、甚至是失敗的。抗風險能力,還是太低!

我想,這也算是一種企業核心競爭力。同樣挨餓受凍的條件下,別人能夠頑強存活下來,蔚來不行,需要源源不斷的各種救援和接濟。

這值得李斌和蔚來,以及業界深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