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晓华:惊险又疲惫的一天

吉林市化工医院 吉林市化工医院 昨天

援鄂日记 | 邹晓华:惊险又疲惫的一天


援鄂日记 | 邹晓华:惊险又疲惫的一天

邹晓华入舱前

我是邹晓华,今天白班的组长,主动承担了管理20个病人的任务。入舱后前一班的组长特别交待我,32床的指脉氧一直在91-92%之间,属于偏低,建议患者转定点的对口医院,患者还未同意。

于是,我为逐个患者查房时,详细询问了32床患者的发热、气短症状、核酸检测及肺CT情况。

当患者说到21日刚退热,体温最高38.9℃,近2日出现气短,活动后明显,咳嗽,痰中带血,21日验核酸检测阳性,肺CT还没有做时,我意识到患者病情严重,立即让护士为患者测指脉氧,结果仅为91%。按照新冠肺炎最新6版试行指南,此患者属于重型患者,必须马上转至定点医院进一步治疗,否则随着病情进展会有生命危险。

援鄂日记 | 邹晓华:惊险又疲惫的一天

邹晓华穿好13层隔离服进入方舱

我立即将患者情况上报上级医生吉大医院徐大海医师。徐大海老师指示给予患者5升/分鼻导管吸氧并协调转院。于是,我和护士将患者转到抢救室吸氧,并将患者为重型新冠肺炎,病毒载量大,传染性强,病情可能进展,不适宜在方舱治疗等情况耐心讲给患者。没想到这次听了我的解释后,他欣然同意转院了。

于是,我立刻为患者写转出病程和转诊单。患者走路已有气促症状,我一边叮嘱患者戴好口罩,捏紧鼻夹,一边拎着患者的生活物品护送患者一起上了120急救车。

车上空间有限,我不得不近距离地询问患者一些必要问题。得知患者是去隔离点为居民送蔬菜时感染的可能性较大。

20分钟后,我们到了泰康同济医院。院内停有多辆往这里转运患者的救护车。可是,当我将患者送至感染科再出来时,却找不到来时的车了。我身上没有电话,也不知道医院的电话,站在这个陌生的地方,我一下子就急出了汗。戴了一天的眼镜已经布满雾珠,为了防护安全我也没有戴近视镜,此时我只能模模糊糊地透过护目镜向外张望。万般无奈之下,我与另一处隔离点来送患者的120司机说明情况,多亏这位好心的司机一路导航将我送回了汉阳体校方舱医院。

援鄂日记 | 邹晓华:惊险又疲惫的一天

邹晓华(左)和赵舒畅出舱后见面

这可真是惊险又疲惫的一天。下班到了宿舍,虽然12个小时没吃饭没喝水竟然一点都没感觉到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