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科普】新型冠狀病毒三大傳播途徑及預防措施

【防疫科普】新型冠狀病毒三大傳播途徑及預防措施


新型冠狀病毒有哪三大傳播途徑?

1. 直接傳播

當患者或者隱染者咳嗽,噴嚏,說話噴出的飛沫,呼出的氣體中帶有新型冠狀病毒,都有可能會傳播給近距離的接觸者。

2. 接觸傳播

剛才提到噴嚏,咳嗽產生的含有病毒的飛沫,如果落在衣物或者其他物品表面,健康人用手接觸後,通過口腔,鼻腔,眼結膜等造成傳播.當患者在打噴嚏時習慣用手捂住嘴巴,這樣患者的手被病毒汙染後,在接觸門把手,公交車把手,門窗,座位等有可能傳給接觸這些汙染物品的人。

3. 氣溶膠傳播

由新型冠狀病毒混合在空氣中形成的氣溶膠,通過呼吸道吸入可以引起人與人之間的傳播。簡單說就是固體或者液體微粒均勻懸浮在空氣中形成的分散體系。就像一把食鹽撒在水中,形成均一的鹽溶液。只是這裡的溶質換成了病毒或者其它固體顆粒,及液體微粒,水換成了空氣。

【防疫科普】新型冠狀病毒三大傳播途徑及預防措施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在我們瞭解了新型冠狀病毒傳播途徑後,就可以未雨綢繆,做好以下3項日常防護措施,更有效預防病毒感染

1. 加強消毒、勤洗手

做好家庭日常消毒,可使用諾赫雪松酵素殺菌消毒水,尤其是對門把手、桌椅、水龍頭、馬桶坐冰箱門、遙控器、手機、鑰匙等手須要觸摸頻繁又容易被忽略的部位,殺菌率高達99.9%,溫和無毒不刺激,家裡有寶寶也可以安心使用。還要飯前便後要用流動的水、肥皂或洗手液來洗手,至少20秒以上。可以有效提高避免病毒的接觸性傳播。

2. 確保呼吸環境健康,保持室內好空氣

長時間待在室內,更要確保呼吸的環境健康。人體無時無刻不在呼吸,且新型冠狀病毒可以通過在空氣中形成氣溶膠從而傳播,所以室內的空氣質量更加不能忽視。

3. 儘可能避免與確診或疑似病例人員接觸

雖然目前大部分確診人員都已經有效的隔離,但由於病毒潛伏期存在14天之久,人群中仍有很大可能存在著未被發現的已感染者,且目前已經發現了無病症的感染案例。像商超、火車站、機場等場地,大家應該可能避免進入,才能更有效避免與確診或疑似病例人員有接觸性傳播。

新冠肺炎疫情發展至今,儘管感染人數每天的增加,但只要提高防範意識,做好各項防範措施,仍可避免傳染。這場疫情,終究需要我們所有人一起度過,共度難關。我們的城市病了,但是我們會治好它。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