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員工”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共享員工”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 疫情下的北京,部分外賣業務恢復,送餐員的身影在路上出現的頻率提升。(圖片源於網絡)

2020年的春節,讓身在北京的20歲甘肅小夥兒張軍刻骨銘心。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他所有計劃。

“我2019年7月技校畢業後,來到溫莎KTV北京國貿店工作,春節前主動留下來,想著能在這個黃金週多賺點兒錢。”張軍的家在甘肅農村,父母平時省吃儉用,供3個孩子讀書非常辛苦。他本想用春節期間賺來的錢,給遠在老家的父母買一臺全自動的洗衣機,“冬天媽媽就不用在冷水裡手洗衣服了”。

受疫情影響,1月24日(除夕),溫莎集團宣佈,包括北京國貿店在內的全國16家KTV陸續歇業。“大家都在宿舍裡發愁接下來該怎麼辦的時候,集團迅速與北京的盒馬鮮生達成‘共享員工’的協議,2月2日,我和其他員工被派往北京的盒馬工作。”張軍說。

“溫莎集團是最早與我們達成共享員工協議的文化娛樂企業。截至目前,全國已經有來自超40家餐飲企業的2700餘名‘共享員工’,加入盒馬臨時用工隊伍。”盒馬全國經營管理總經理胡秋根向《今日中國》記者表示。

受疫情影響,2020年春節假期,中國餐飲服務、休閒娛樂等企業損失巨大。與此同時,線上經濟等面臨新的發展機遇,由此催生出的共享員工新模式走俏。中國各類型經濟主體正在疫情防控期間,尋找適合自身的生長模式,復工復產。

新的用工模式

“每天都在刷手機看新聞,關注疫情發展。”20多天宅在家裡不出門,身為溫莎集團副總經理的楊穎說,“這個反常的春節假期,過得一點兒不輕鬆”。

“往年春節假期是集團上下所有員工最忙的時候,每年僅春節所在的這個月份的營收是平時旺季的3倍還要多。”楊穎坦言,今年春節受疫情影響,1月份僅最後一週,全國16家店的總收入減少了2000萬,“儘管目前在想辦法降低損失,但2月份欠收五六千萬已成定局”。

楊穎告訴記者,1月24日集團宣佈所有店陸續關門歇業後,一部分員工選擇回家等待復工消息,另一部分員工留下等待新的轉機。“在為留下的員工提供食宿的前提下,我們還要給他們希望和戰勝疫情的信心。”

就在楊穎和集團高管們絞盡腦汁為留守員工想出路的時候,新零售平臺盒馬鮮生的共享員工模式讓溫莎高管們看到了一線生機。“我們的所求正是對方的所需,兩家一拍即合,達成‘共享員工’合作協議。”楊穎說,根據溫莎集團全國16家店的實際情況,共有200多名員工加入各地盒馬商超,“我們全國有2000多名員工,10%的員工進入盒馬,雖然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但在特殊時期,我們這樣做,想傳遞給員工的信息就是我們在努力,只要信心在,一切都會有希望”。

“共享員工”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 疫情期間,走進盒馬商超的“共享員工”。(受訪者供圖)

藉助“共享員工”這一模式,截至目前,溫莎集團另有100多名員工進入家樂福、蘇寧生鮮等平臺,在過渡時期用靈活的方式,讓員工與集團共克時艱。

線上的機遇

隨著居家隔離的人群對生活物資的需求增長,線上經濟可以說異軍突起,生鮮電商盒馬鮮生、每日優鮮、叮咚買菜、蘇寧生鮮等企業,訂單增幅都達到了100%以上,在某些城市甚至成數倍增長。

“春節假期,盒馬全國門店在崗員工只有70%,而今年受疫情影響,很多人都宅在家裡,因此今年線上訂單遠遠超過以往春節。”胡秋根說,春節假期盒馬在崗員工減少了30%,而訂單卻翻番增長,造成了員工供需極大的不平衡。

胡秋根介紹,疫情之下,供應、物流、人力、防疫成為盒馬要解決的當務之急。“疫情影響導致封城封路,首先要做的就是保供應。先解決武漢供應,然後是全國範圍內。在需求激增的情況下,首先要解決的就是人力。”

除了溫莎,盒馬還首先向餐飲巨頭西貝等受到疫情影響嚴重的餐飲企業發出“共享員工”的邀請。

彼時,西貝因全國400多家店鋪歇業,正面臨困境。胡秋根說,疫情給中國餐飲業帶來的巨痛是非常殘酷的。“關門還不是主要的,痛心的是西貝兩萬多名員工,1萬待在家裡,1萬多困在職工宿舍裡。”

“共享員工”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 通過“共享員工”模式,走上盒馬理貨崗位的“新”員工。(受訪者供圖)

一邊是暫停營業後大批員工待業生存堪憂的餐飲行業,一邊是人力緊缺的生鮮電商及配送行業。“很快,我們雙方達成合作協議,西貝的1000多名員工經過面試培訓陸續加入到了盒馬的隊伍。”胡秋根說,這種特殊時期的快速“互救”非常及時。

盒馬與西貝、溫莎等先吃螃蟹後,其他企業也紛紛效仿。目前,沃爾瑪、京東、聯想等企業都開始行動起來,“共享員工”的效應正在擴大。

“這種合作模式,可以解決現階段傳統服務行業待崗人員的收入問題,緩解企業成本壓力,同時還可以解決線上商超生活消費行業人力不足的難題,一舉兩得。”楊穎認為,疫情結束後,這種“共享員工”模式還可推廣用於消費行業的“淡旺季”。

“共享員工的合作成為國內企業應對疫情進行積極自救的一次創新之舉。”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也對媒體表示,靈活用工將成為未來中國人力資源供給的一個重大變化。“如果能夠藉助數字經濟的發展,解決資源壁壘,拉近人力過剩企業和人力緊缺企業的距離,實現供求雙方的快速、精準匹配,促成員工轉移各方面程序的快速執行,將能讓勞動力資源得以更有效流動。”


- END -

記者:馬 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