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紧急建成的这两所医院,全都在说着东北话,“同胞有苦难哪能不救人,翠花,上酸菜”

01

提起东北人,很多人人都会想起一个词“老铁们666”,喊麦成了东北人身上甩不掉的标签;而在某短视频平台,东北的主播也占据了半壁江山,说话一口大碴子味的东北人,又被贴上了“糙老爷们”的标签;但是面对武汉肺炎疫情的蔓延,东北人的“糙”有了新的含义,热情、奔放、豪爽、大气!

2月8号晚上,辽宁省再派1000人的医疗队伍驰援武汉。

这已经是辽宁派出的第四支医疗队了,截至2月9号,辽宁总共驰援武汉医护人员1382人,居东北三省首位。

1000多人,对于抑制武汉的疫情也许只是杯水车薪。但辽宁这个人口总共才4100万的省份,真的是倾城相助。他们把当地最好的医院里,最好的医生,都送去武汉。连自己医院的院长,都送去了雷神山。以至于大连全市医院的门诊都关了,只留下急诊接待治疗。

这让我想起了那个经典的故事。

同样是帮助别人,有的人有十块钱,他可能会捐出一块。而有的人,可能他东拼西凑也只能凑出一块钱,但他愿意全部给你,分文不留。

在这次驰援中,东北就是后者。

虽然总被人说穷,经济落后,但关键时刻,共和国长子一腔肝胆,永远赤诚。

武汉紧急建成的这两所医院,全都在说着东北话,“同胞有苦难哪能不救人,翠花,上酸菜”

如果不是因为元宵节晚上的热搜,我可能永远都不会注意到,在这次疫情驰援的队伍中,还有东北这样默默无闻,埋头做事的省份。

武汉紧急建成的这两所医院,全都在说着东北话,“同胞有苦难哪能不救人,翠花,上酸菜”

东北不光送了自己最精锐的医疗团队去,还卖力的为武汉运去了前线急需的医疗设备和原料。

还记得前段时间,那个在网上求购口罩生产线的中国石油吗?他生产的熔喷无纺布——聚丙烯,是N95口罩和一次性防护服的主要生产原料。为了保证生产原料不缺货,不断货。大年三十,本该喜迎春节和家人团聚的日子,大连中石油的工人自发自愿回到工作岗位,加班加点生产口罩原料。这帮热心肠的东北人,向全国人民保证,生产原料不断货、不涨价。而他们从大年三十开始加班,甚至都没时间回一趟家。

1月26日,辽宁省首批医疗队137人出征,驰援武汉;

1月31日,辽宁援鄂疾控队4人从沈阳北站出发,支援湖北咸宁;

2月2日,辽宁危重症患者救治医疗队118人出发奔赴武汉;

2月4日,辽宁省国家紧急医疗队46人前往武汉;

2月8日、9日,辽宁再次派出驰援湖北医疗队1000人。

02

而在武汉紧急建成的两所医院,也全都在说着东北话。

辽宁1000名医护人员,直接接管雷神山医院。沈阳北部战区总医院,又接管了火神山医院。毫不夸张的说,这次,东北就是抗疫的主力军。

武汉紧急建成的这两所医院,全都在说着东北话,“同胞有苦难哪能不救人,翠花,上酸菜”

疫情到了关键时期,全国都从各地调派医护人员。截至2月11日,共计11921名。而在这其中,整个东三省就占了2000余人,是总数的五分之一。要知道,东北的总人口也只是全国的十四分之一,这真的是用尽了倾城之力。

而这直接导致的后果是什么?大连全市门诊部诊所全面停诊。沈阳全市门诊部诊所全面停诊。即使市民生小病在家里忍着,也不能在疫情时期出一点事,这就是东北人的特质。

武汉紧急建成的这两所医院,全都在说着东北话,“同胞有苦难哪能不救人,翠花,上酸菜”


武汉紧急建成的这两所医院,全都在说着东北话,“同胞有苦难哪能不救人,翠花,上酸菜”

一手拖火神山,一手拖雷神山,两座医院的背后,是一群竭力死战的东北人。两座神山,都说东北话。

武汉紧急建成的这两所医院,全都在说着东北话,“同胞有苦难哪能不救人,翠花,上酸菜”

有钱捐钱,有物捐物!网上充斥着太多互联网巨头捐款数额,其实东北的企业和医院也在默默做事。只是没什么宣传,也就没人知道。他们不仅送去了最精锐的医疗团队,还送去了最急需的医疗设备和原料。

武汉医疗设备紧缺,东软医疗捐赠了超高端CT。

武汉紧急建成的这两所医院,全都在说着东北话,“同胞有苦难哪能不救人,翠花,上酸菜”

华晨汽车将30台负压救护车驶向疫区。

武汉紧急建成的这两所医院,全都在说着东北话,“同胞有苦难哪能不救人,翠花,上酸菜”

为了更好地保护医疗人员,新松向前线捐助了31台机器人。

武汉紧急建成的这两所医院,全都在说着东北话,“同胞有苦难哪能不救人,翠花,上酸菜”

而辽宁省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更是迅速集结,为湖北带去了方舱车队,每车两名司机,两千公里,昼夜不停,两天抵达!

武汉紧急建成的这两所医院,全都在说着东北话,“同胞有苦难哪能不救人,翠花,上酸菜”


武汉紧急建成的这两所医院,全都在说着东北话,“同胞有苦难哪能不救人,翠花,上酸菜”

沈铁将急发的60吨大米、13吨消毒液,第一时间运送至武汉。

武汉紧急建成的这两所医院,全都在说着东北话,“同胞有苦难哪能不救人,翠花,上酸菜”

03

近几年东北人在外的名声,被妖魔化了。

现在提起东北,我们想到的都是:喊麦、土味视频···就连这次疫情爆发,网络上竟然也有黑子黑东北人吃野味?甚至把“东北野味”整上了热搜。逼得东北人在线问:你说的野味是什么野味?傻狍子吗?

武汉紧急建成的这两所医院,全都在说着东北话,“同胞有苦难哪能不救人,翠花,上酸菜”

东北人十分不解:我在家中坐,锅为何从天上来?

其实被黑的背后,无非是因为东北,经济增速倒数。这次疫情是一面镜子,让大家看到了真正的东北人:

辛有志,哈尔滨人,是一名快手网红,为武汉捐款1.5个亿;

赵本山,辽宁人,每次灾难必捐款,这次捐了1000万;

甚至就连在东北种大米的周杰,都为武汉捐了20000斤大米。

除了明星,还有普通人的接力:辽宁菜农捐20吨茄子,直接送到武汉协和医院食堂!放下就走,只说了一句:不能让医护人员饿着肚子,为患者拼命。

武汉紧急建成的这两所医院,全都在说着东北话,“同胞有苦难哪能不救人,翠花,上酸菜”

这次疫情中,东北表现可圈可点。但是,东北需要的不是热搜。而是一句谢谢。

东北作为老大哥,从来没有一声抱怨,但是东北人不是铁人,如果你用针扎他,他也会痛。就连日本的乒乓球选手福原爱,从小在东北训练,也潜移默化的一身东北秉性。直爽,又善良。在得知汶川地震时,操着一口东北话,满脸焦急地说:

“听了地震后,哎呀妈呀,给我心疼坏了,日本去了40人支援,那哪够啊,为也去啊!”

武汉紧急建成的这两所医院,全都在说着东北话,“同胞有苦难哪能不救人,翠花,上酸菜”

那一句略带粗俗的话语,透露着的是东北人最憨厚仗义的本质。兄弟有难,砸锅卖铁也得上。

东北人从没躲开过地域黑的歧视,也没从没逃避过国难当头时的担当。要说全国被放地图炮最多的省份,东北三省一个都跑不了。

你说东北人粗鲁,庸俗、混黑帮。但真正的东北,不是这样的。

武汉紧急建成的这两所医院,全都在说着东北话,“同胞有苦难哪能不救人,翠花,上酸菜”

东北人很本分。

别人吃野味,他们只吃野菜,最野的野味,就是大酱蘸菜,婆婆丁、木耳、猴头菇......

东北虎和大黑熊根本不敢碰,傻狍子村里遍地跑,他们也不会打扰,黄鼠狼在当地,更是敬而远之的存在。

武汉紧急建成的这两所医院,全都在说着东北话,“同胞有苦难哪能不救人,翠花,上酸菜”

东北人很实在。

电影《钢的琴》里的有一个情节,一个东北下岗工人去朋友家借钱,却发现人家比自己家里更困难,然后去自行车上把刚割下来的一条猪肉送了出去。

东北人很仗义豪爽,但不打老婆。东北老爷们都是在外面仗义彪悍,但回家特听话,财政大权上交,还得干点家务,把老婆当女王一样宠着。

东北人不惹事,也不差事。一方有难,全力支援。国家危机,挺身而出。掏光了兜里最后一块铜板送给你,然后还要说一句:老弟够不够啊,不够哥这儿还有!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可能东北人不会跟你说这样的话,但他们把每一个字都用实际行动做了出来。大灾之下,许多人性中会淹没的特质,都会特别凸显出来。

《哪吒》说,“偏见是一座大山。”希望这次大家能跨越这座大山,看看东北,看看他真实的样子——长子情怀,忠诚担当!

这,才是真实的东北。

俺们那旮旯都是东北人

俺们那旮旯盛产高丽参

俺们那旮旯猪肉炖粉条

俺们那旮旯都是活雷锋

俺们那旮旯没有这种人

同胞有苦难哪能不救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