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輕閱讀時代,你有多久沒有靜下心來看一本書了?

謝小呆照實說



戴家圩


看到這個問答,真是一言難盡!

以前年輕的時候,特別愛看書,記得小學時候借到同學的《高玉寶》,看的津津有味,欲罷不能!因為答應第二天給人家,當天通宵就看完了,那時候還沒有電燈,還是油燈,可想而知是多麼愛閱讀,靜靜的讀,靜靜的感受,靜靜的感動!

再後來一次借到外甥的《射鵰英雄傳》,也是因為要急著還給人家,挑燈夜戰不止,二個通宵看完了還是意猶未盡,餘味悠長!

這幾年,玩手機,聊微信,看頭條,不亦樂乎,已經忘了閱讀了,前天和老婆說很多字認識,但是單獨寫的時候已經不知道怎麼寫,不知道從哪裡下筆了,成了認識字的文盲!

以前很多書來來回回搬家已經丟的差不多了,最近又買了不少書,特別是中外文學名著,可是不知道怎麼了,總不能安安靜靜地讀著,也是有時間也是想讀,就是讀不進去,不知不覺就來到頭條,進去西瓜視頻滑來滑去,對聯翻來翻去,點贊上上下下,一本《紅與黑》已經看了差不多二個月了還沒有看完,悲哀啊,這還是愛看書的我嘛?

下定決心,要好好讀書了,堅決不能丟了這個愛好,不然就沒有靈魂了,最後會魂都沒有了!


美潤美幻


說起來確實慚愧,每每看到央視主持人董卿老師在舞臺上大放異彩,總恨自己讀書少,知識儲備不足,更不能像人家那樣那麼有思想、有邏輯、有條理的進行表達,收放自如。

我雖然也比較喜歡文學,大學期間經常閱覽一些書籍,整理稿件,在我們學校廣播臺投稿播誦。但自從大學畢業以後到2015年,由於自己所從事的工作與文學沒有直接親密的聯繫,又加上平時工作很忙,還要照顧家庭,真的有將近十年時間沒有好好閱讀一本書了。

不過還好,在2016年,自己從事了自由職業,有幸接觸到了周易傳統文化,現在潛心研究易經,大大激發了我的興趣,讓自己找到真正喜歡的職業,自此篤志好學,在老師的帶領之下,自己也研讀了很多這方面的書籍,可謂受益匪淺。

就像問題所說,現在是輕閱讀時代,之所以很多人沒有靜下心來閱讀書籍,也是時代進步的原因和客觀體現。現在手機、網絡等非常發達,生活節奏也特別快,人們獲取信息的方法和途徑已經沒有那麼侷限了,大大超出過去的報紙雜誌、電視新聞,變得異常廣泛。僅僅從手機客戶端來講,就有今日頭條,樊登讀書會等等各種閱讀博覽的APP,供人們在短暫的休閒之餘去獲取新聞資訊。

我也希望自己能成為在舞臺上侃侃而談的學者,所以還需要博覽群書,攝取更多廣泛的知識面,不然在大家面前,真的是沒有墨水,會恥笑於大方的,所以接下來,自己訂閱了比較喜歡的雜誌,比如《青年文摘》、《讀者》、《牧野》等等,活到老學到老,更上一層樓。






周易研究與應用學者


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記得小時候喜歡看童話故事,童話裡的故事情節很是唯美,也佔據了孩童時代的心裡,明白了一定要做個善良的人,不要做惡毒的皇后,壞人終究沒有好下場,善良的人總會得到幸福的回報。童話書看的多了,對我的影響是要做個善良勵志的人,不能貪慕虛榮,同時對我寫作文幫助也是非常大,寫作文要條理清晰,情節生動,最終感人至深,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才耐人尋味。

現在人的生活節奏加快,靜下心來看書的時間不多,然而,我們雖忙於工作,在社會這個大家庭還是要努力去學習,讀書也是必不可少的!很多歷史故事、天文地理都可以去學一學,提高個人文化修養,小編我也要認真開始讀書了,最近讀的是《上下五千年》。





儀徵升力土工膜廠家


很久了,真的很久了,上一次看完一本書還是10年前,讀的是搜神記,一本玄幻類小說,挺多本,寫的不錯,用了大概一個多月看完的。

因為現在有手機,很多書都是看個大概,沒有認真去閱讀了,而且手機裡有很多新聞都看不過來,更別提書了!


中國真話人


一直堅持讀書,因為自己是教中文的大學老師,所以算是興趣與專業的合一。最近讀胡適的傳記。胡適是一個很會寫文章的人,他的傳記以《四十自述》為代表,當然如他的中國哲學史一樣並沒有寫完。《四十自述》有一篇《九年的家鄉教育》,最初發表在《新月》雜誌,寫於1930年11月21日夜晚。

文章回憶兒時的讀書經歷與母親的教誨很感人。其中寫道母親受人欺負而忍氣吞聲含恨茹苦,讓胡適明白,“世間最可厭惡的事莫如一張生氣的臉;世間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氣的臉擺給旁人看。這比打罵還難受”。文章結尾胡適寫道,“我在我母親的教訓之下住了九年,受了她極大極深的影響。我十四歲(其實只有十二歲零三個月)便離開她了,在這廣漠的人海里獨自混了二十多年,沒有一個人管束過我。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

胡適寫到這兒是動了真情,我也一直懷疑胡適回憶至此是不是流下了眼淚。因為縱觀胡適絕大多數文章風格,一般是理性明白清楚,很少這樣感情直露,就算《四十自述》後面章節的寫法都是漸趨理智。


民國滋味


2014年以後開始匆匆忙忙地進入兩人世界、三人家庭、N人“生活”圈,幾乎沒有過長時間地一個人獨處,所以有了好幾次和別人說起我一個人吃著煎餅果子站在風中等十幾分鐘的公交、一個人開車回家在地庫聽歌的那種滿足感,不是什麼裝X,只是覺得這種“只想靜靜”狀態怎麼就變得這麼奢侈。這些年光顧著陪伴了女兒的成長,卻失去了太多自己的空間和時間。最近剛看完《末代皇帝》,然後試著去了解了主演尊龍的演員背景.....大量文章寫著“他無名無姓,無父無母,孑然一身,踽踽獨行...”的故事,又燃起了我對精彩人生的感慨和鬥志。就像從小就很喜歡各式各樣的人物訪談節目,淺顯的深刻的,龍套的泰斗的,每次都看得很有代入感,覺得他們的人生真的太拍案叫絕了!當下都很燃,很理想抱負地自我反省,最後還是在回家後,還是被女兒的嘰嘰喳喳聲音瓦解粉碎。我不知道其他媽媽們是不是和我一樣,沒有太多作為的時候,都喜歡拿孩子當幌子了。

最近看了王朔的《知道分子》,他給知道分子的人生畫了幅像:“拿來主義,無真見識,抄慣了別人的宏論,放眼望去天下事無所不知,卻終究不知自己真正知道什麼”,那會互聯網“乾貨”一詞還沒有到蔚然成風,甚至還沒出現,王朔就如此清醒地揭穿皇帝的新衣了。2020年,馬上30歲了,挺可怕的一件事。不想只當個知道分子,當然更不可能成為知識分子,希望當個“知己分子”,知道自己該幹什麼,能幹什麼。然後也希望頭條號的開通,能督促自己多讀書多分享多記錄。不要辜負了我的書架。



王小滿滿滿


好幾年了,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忙忙碌碌又一天,白天忙工作,下班忙家務,一來二去的就沒有精神看書,只想好好歇一會。



廣東中山鍾姐


零零碎碎算下來已經半年沒有靜下心來看一本書了,在這之前自己是每週必閱讀一本書的,因為那時對於書是真的愛好,時間也多,加之交際不是很廣,閱讀就成為了唯一愛好。

但是自半年前閱讀完那一本書之後,就很難靜下心來閱讀了,而這兩天才把放了半年之久的《胡適文存 四》閱讀完成,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很多時候,我也問我自己,更多的時候,是將書拿到了手中,看了兩頁,但是突然又不想繼續閱讀下去,因為沒有閱讀的慾望,繼續閱讀下去也沒有意義,只是完成作務而已。

說現在是輕閱讀時代,這一點我很贊同,因為我已經沒有精力去深入閱讀那麼世界名著了,太累了,想到書中的人物關係,並且去理解作者到底想要說個什麼東西,想要通過這個故事表現什麼東西,就真的好累。

我也想一直保持著閱讀的習慣,但是面對越來越多的生活問題,我發現靜下心來閱讀真的是奢求,因為往往想閱讀的時候,你的心 已經飛走了,往往只是草草收場。


愆之行


多少會受身邊人一點影響吧,看著他看書,也會翻翻看。勵志的看不進去,挺愛看協和醫院張羽醫生的“只有醫生知道”。JD搞活動時買書還是很划算的,PS是我這個春節的目標,學了摳圖和圖片融合[黑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