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金箍棒的四位主人,東海龍王不在裡面,孫悟空是最弱的一個

如意金箍棒的四位主人,東海龍王不在裡面,孫悟空是最弱的一個


如意金箍棒的四位主人,東海龍王不在裡面,孫悟空是最弱的一個

在古典名著《西遊記》中,孫悟空作為主角之一,除了擁有七十二變、翻筋斗雲等高超法術外,還配備如意金箍棒這種神奇兵器,威力無窮,成功協助師徒四人取得聖經。

但如意金箍棒的原主人並非美猴王,這點從小說開頭便可得知,孫悟空為了重回花果山對付混世魔王紅孩兒,決意去東海龍宮索要兵器。

如意金箍棒的四位主人,東海龍王不在裡面,孫悟空是最弱的一個

起初挑選的兵器都不合悟空心意,直到金箍棒的出現,彷彿是天註定,這根金箍棒能夠隨著孫悟空的心意隨意變化大小體積,且只服從孫悟空的法力約束,因而成為了他的專屬兵器,也是美猴王的標誌之一。

如意金箍棒的四位主人,東海龍王不在裡面,孫悟空是最弱的一個

實際在孫悟空出現之前,這根金箍棒早已發揮了巨大作用,而且除了孫悟空之外,還有其餘三位主人,且一個比一個厲害,他們分別是誰呢?

三、大禹

大禹為黃帝的玄孫,一出生便光芒四射,震撼三界,散發著奇異力量。

禹的父親鯀因治水不利被天帝殺死,禹在長大後受天帝和舜帝之命開始治理黃河。傳說他治理洪水期間,深入民間,同后稷等人一起視察水道,改革治水方法,多次與水神共工發生大戰,最終化身黑熊成功斬殺共工和其坐騎相柳,在掩埋屍體時又開闢池塘鎮壓妖魔,可見實力非同一般。

如意金箍棒的四位主人,東海龍王不在裡面,孫悟空是最弱的一個

禹善於借用神器,除了河圖、開山斧和避水劍,金箍棒也是他從太上老君那借來用以測量海水的深淺的工具,水災平定後,為了江河永固,以絕後患,大禹將它遺留在東海,成為了"定海神針",同時警醒東海龍王要恪盡職守,防止水災再次氾濫,龍王大人受到震懾,將金箍棒供奉起來,作為龍宮的私藏,其實嚴格說起來,這個定海神針並不算是東海龍王的東西,因為大禹並沒有給他。

“我們這海藏中,那一塊天河底的神珍鐵,這幾日霞光豔豔,瑞氣騰騰,敢莫是該出現,遇此聖也?”龍王果引導至海藏中間,忽見金光萬道。龍王指定道:“那放光的便是。”最初作為定海神針的金箍棒“乃是一根鐵柱子,約有鬥來粗,二丈有餘長”。棒是九轉鑌鐵煉,老君親手爐中煅。禹王求得號神珍,四海八河為定驗。

此後九河疏通,平地積水與江河連接,中原百姓不在遭受水災困擾,生產力大增,禹也成為了九州之主。百姓為了感激他的豐功偉績,尊稱他為"大禹",禹逐漸成為神人合一的化身。

如意金箍棒的四位主人,東海龍王不在裡面,孫悟空是最弱的一個

傳聞禹死後得以昇仙,曾率眾仙降服妖猴無支祁,說明法力高超,而且禹還是凡人時就能夠借走金箍棒,可能早已肉身成聖,畢竟金箍棒不是隨便什麼人都可以駕馭的,因此悟空如果沒了金箍棒,實力也許略遜一籌。

二、太上老君

太上老君被認為是道教始祖,以青牛為坐騎,所到之處,開天闢地,歷劫渡人。

如意金箍棒的四位主人,東海龍王不在裡面,孫悟空是最弱的一個


《西遊記》中太上老君法力無邊,善於煉製仙丹,奇珍異寶不計其數,在小說中他的法寶仙丹多次出場,如金剛圈,可以吸走其餘神仙的貼身兵器,並助二郎神捉拿悟空。而他的紫金紅葫蘆、芭蕉扇以及七星寶劍,更是功能強大、有趣無比。他煉製的還魂丹據說可以起死回生,悟空在煉爐期間服用的丹藥,使得他煉就了金剛不壞之身。

如意金箍棒的四位主人,東海龍王不在裡面,孫悟空是最弱的一個

可見太上老君不僅法力高強,還是個富於創造力的發明家,很多赫赫有名的神仙聖人都使用他煉製的武器,部分成為了他的徒弟或者是化身。古人對其崇拜之極,東漢時期張道陵創立的五斗米道,表達出太上老君的至尊仙位。

這樣一位無所不能的神仙始祖,自然有能力打造出金箍棒這種上古神器,他用神鐵冶煉成型,輔以黃金和天成九轉鑌鐵,精心雕刻花紋龍紋,再經過煉丹爐的煅煉提純,完工後可達一萬三千五百斤,既然太上老君是金箍棒的製造者,自然更加熟悉這件寶物的脾性,不用怎麼適應就能輕鬆駕馭這件寶物。

一、 鴻鈞老祖

前文提及很多神仙是太上老君的徒弟,那麼太上老君又是誰的徒弟呢?答案就是這位鴻鈞老祖。

傳說他是三清之師,元始天尊、通天教主以及太上老君都是他的徒弟,輩分奇高,道行有多深自然不用多說。用以煉就金箍棒的原材料天成九轉鑌鐵,原是天庭沒有的東西,只有三界之外的鴻鈞老祖擁有這種神鐵,他將神鐵傳給了太上老君,太上老君又經過修飾雕刻成型,借給了大禹,最終成為了悟空的專屬武器。所以鴻鈞老祖算得上是金箍棒的第一任主人,當之無愧的神仙鼻祖,實力自然是比悟空要厲害百倍。

如意金箍棒的四位主人,東海龍王不在裡面,孫悟空是最弱的一個

由此可見,金箍棒是富於靈性的兵器。雖然孫悟空使用金箍棒時遊刃有餘,切換自如,但相比較其餘三位主人來說,悟空的道行算是最弱的一個了,不過悟空一路斬妖除魔、保護唐憎勝利取經,也算是功德圓滿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