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裡的祥瑞之物,如意


春節裡的祥瑞之物,如意


“爆竹聲聲除舊歲,平安如意賀新年。” “如意”是中國人新春的吉利詞,器物“如意”更是備受中國人喜愛的傳統祥瑞之物,一種祈福納祥的重要載體。

據統計,北京的故宮博物院現藏有近3000 件如意,皆是清代朝賀、祝壽、喜慶時的吉祥瑞器。它們風格各異、做工精美,有些還雕刻有御製詩文,彰顯了皇家獨有的尊貴與榮耀。

作為宮廷中的重要擺設和皇帝后妃們把玩的珍奇,如意在很多古籍資料、歷史文獻中都有記載。如先秦的重要古籍《山海經》記載:約五千年前,黃帝炎帝兩兄弟不和,炎帝的部下蚩尤發兵攻打黃帝部落。當時的黃帝部落得到了西王母及其弟子九天玄女的指導,製造了一種勾形兵器。這個兵器就是如意的原型。明代道家學者朱權的《天皇至道太清玉冊》有載:“如意,黃帝所制,戰蚩尤之兵器也。後世改為骨朵,天真執之,以闢眾魔。”骨朵,一種像長棍一樣頂端瓜形的古代兵器。後世將之縮小,改為骨朵,製成禮器,有防非潔己、懾服群魔之意。

南朝的梁簡文帝蕭綱作《詠舞詩》,其中的“入行看履進,轉面望鬟空。腕動苕華玉,衫隨如意風。”苕華喻指美人。“履進”“轉面”“腕動”“衫隨”,是描繪的一位伴著音樂節奏翩翩起舞的少女。細品詩句,少女腕上的玉飾隨舞蹈的躍動發出清脆悅耳的撞擊聲,寬大炫美的衣衫和著如意一起旋轉,形成一陣陣有韻律的輕風。在這裡,“如意”又是舞蹈用具,手執如意的舞蹈稱為“如意舞”。

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之一南朝《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描繪了曹魏時期的“竹林七賢”嵇康、阮籍、山濤、劉伶、阮咸、向秀、王戎和春秋時期的高士榮啟期,結伴于山陽(今河南修武)作“竹林之遊”,寄情山水,談玄彈琴,縱酒嘯歌的場景。魏晉時期,社會動盪、政權更迭頻繁,文人們的才華難以施展,便紛紛遠離朝政,崇尚老莊,不務世事,用清談、飲酒、佯狂等形式排遣苦悶。他們飲酒清談,為求長生煉丹服藥,穿衣喜寬袍大袖且經久不洗,故而多蝨,因而有“捫蝨而談”,這在當時被視為高雅之舉,形成特有的魏晉風度。

清談不是聊天,而是就一些玄學問題析理問難,反覆辯論。清談者通常席地而坐,討論爭辯、各抒歧異,擺觀點、援理據,以駁倒他人為能事。談玄時主講者通常手執麈尾,或持如意,比劃指點,以作談興之具,此時的如意既與其清談功能有關,也與其搔癢功能有關,被稱為“握君”“執友”或“談柄”。磚畫中的王戎,長於清談,只見他頭露髻,一手靠幾,一手舞弄著如意,仰首、曲膝、赤足,坐於皮褥上,以“王戎舞如意”而聞名。

古代石窟壁畫中,與維摩論辯的文殊菩薩通常手持如意。此時的如意又是說法、講贊、法會時,講師手持以示威儀的用具。如意,梵文名阿那律(aniraddha),最初由西域傳入中原,並逐漸與我國固有的搔癢杖一類的器物合流,廣泛普及。佛家之如意,柄端做“心”字形者,以犀角、竹木、玉石、銅鐵等制之,長三尺許,僧講持之,可記文於上,以備遺忘,此即所謂“如意杖”。

唐代之後,如意講經說法、談玄論道的功能逐漸淡去,形制發生了明顯變化,出現了手形、捲雲形、靈芝形、“心”形及團花形等多種,製作的材質和工藝也極為講究。最有代表的是唐朝的“闢暑犀如意”。犀如意的犀牛角有“闢寒、闢暑、闢塵”的功效,為邊郡或外邦貢品。唐蘇鶚《杜陽雜編》記載,唐文宗李昂常請飽學之士到宮裡講學,一次請易學大師、後官至宰相的李訓講《周易》微義,時值盛夏,李訓講得滿頭大汗,唐文宗便派人取來水玉腰帶和“闢暑犀如意”,賞賜李訓,還對李訓說:“如意足以與卿為談柄也。”《歲時廣記》中有記,楊貴妃夏季怕熱,唐玄宗曾賜給她一柄犀如意用來“卻暑”。

北宋典籍《釋氏要覽》裡說:“古之爪杖也……刻作人手指爪。柄可長三尺許,或脊有癢,手所不到,用以搔抓,如人之意,故曰‘如意’。”此時的如意是癢癢撓,以“如意”定名,取吉祥嘉義之意。宋朝貴族對如意的使用非常講究,要材質珍貴、工藝精美,久而久之,特質的如意就成了華貴之寶。這時的如意,頭上雕刻的祥瑞圖案大都借“如意”二字順意發揮,如雕刻成柿子形狀,取“柿”“事”同音,寓意“事事如意”;如雕刻五隻蝙蝠圍繞一個壽字飛翔,取“蝠”“福”同音,寓意“五福捧壽”等等。宋代以後,儒教復興,佛教式微,如意遂成為道教器物。

明代以後,如意更因特有的雅緻,成為尚古文人的文房雅物,以天然木根、竹根稍加雕飾的新奇如意最為流行。如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中有記“如意,古人以鐵為之,防不測也。時或用以指畫嚮往。後有雕竹為之,近得天生樹枝,磨作如意,精巧入神。復得竹鞭、樹枝屈結,如意肖生,而柄亦天成,不事琢磨,無一毫斧鑿痕。執之光瑩如玉,其堅比鐵,惜不多得。”

滿人入關後,如意的吉祥優雅迎合了帝王貴族們的鑑古雅好。這時如意的材質多以金、玉、水晶、象牙、瑪瑙、硬木等珍貴材料製成,採用浮雕、鏤空、鑲嵌、景泰藍等工藝,紋飾華美、工藝精湛、盡顯吉祥富貴。一部記載清朝各種大事的《清會典圖》中有,皇室過春節,一般在初一早晨祭拜天地、祭拜宗祖,再到太和殿廣場接受群臣朝賀,然後皇帝就會把內含“如意”的荷包賞賜給大臣、宮女、太監等人,意為新年如意。

後來,民間也紛紛效仿這一表達美好祝福的習俗。如《王文韶日記》記載,同治七年(1868年)四月,官員王文韶的母親做壽時,在京城的朋友們紛紛送來賀壽禮,其中有“如意七柄”,這讓王氏全家非常開心,鄭重錄於日記之中。

目前所見的如意,多為明清所制,清代最多。清代玉如意的造型大致可分為天官式、三鑲式和靈芝式三種。天官式如意是一種直柄形狀,雖然線條簡單,但高貴威嚴。三鑲式如意,清代最為流行,是在木柄的首、中、尾三處分別鑲嵌古玉或寶石,乾隆皇帝曾贊“含一得三”,意思是欣賞一柄如意同時得賞三塊古玉,實在是大飽眼福。靈芝式如意造型像靈芝,柄身或有花卉纏枝紋,象徵吉祥如意,祥瑞長壽。

幾千年來,從漢代至清朝,從宮廷到民間,從貢品到陳設,如意已是家居重要的祥瑞器物,來源於如意的雲朵狀如意紋樣,又成為中華民族獨有的吉祥符號。如傢俱中的黃花梨如意紋面盆架和黃花梨如意紋圈椅,如建築中的如意紋飾的窗戶和地面,如瓷器中的各種彩繪圖案,如服飾中的典型的“四合如意”形雲肩等等。採用如意紋樣,物品的整體效果或和諧高雅,或色彩豔麗,充滿了富貴祥瑞的氣息。

可見,一件小小的“如意”,如人之意、寓意吉祥,集宮廷禮儀、民間往來、陳設賞玩為一體,它反映了古代宮廷的奢華生活,也體現了出中國傳統吉祥文化的無窮魅力。關於它的收藏,專家建議,近年來,如意的成交價格不斷攀升,刺激了人們投資收藏如意的積極性。但市面所見如意以清代最多,明代製品已不多見,收藏者須避免“盲目崇古”。


春節裡的祥瑞之物,如意

清乾隆 鶴頂紅靈芝如意

如意通體橙黃半透,如膏凍般,有細微龜裂,紋飾凸起處和邊沿均為紅色,呈現出別樣風格。柄尾系黃色字條,正背分書:“皇太后賜鶴頂紅如意一柄”及“乾隆三十五年八月十二日收”。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春節裡的祥瑞之物,如意

清 紫檀嵌金八卦紋柄三鑲白玉如意

清代中期三鑲如意之典型作品。其柄首所嵌“鶻捕天鵝”玉飾為遼金時期著名的“春水”玉,玉質瑩潤細膩,極其珍罕。柄身嵌錯金片八卦符號,使器物平添了一種神秘之美。


春節裡的祥瑞之物,如意

清中期 掐絲琺琅九如如意

此套共有九柄,分別嵌有“如山”“如阜”“如川之方至”“如松柏之茂”等吉祥詞句,是化用了《詩經•小雅•天保》中“九如”的描述,表達了福壽綿長的美好祝願。


春節裡的祥瑞之物,如意

南朝《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印模畫


春節裡的祥瑞之物,如意

王戎舞如意


春節裡的祥瑞之物,如意

文殊菩薩


春節裡的祥瑞之物,如意

清早期 靈芝形銅如意


春節裡的祥瑞之物,如意

元 趙孟頫《諸葛亮像》


春節裡的祥瑞之物,如意

清《胤禛妃行樂圖軸》


春節裡的祥瑞之物,如意

清 白玉嵌百寶靈猴獻壽如意


春節裡的祥瑞之物,如意

清乾隆 紫檀嵌白玉靈芝紋如意


春節裡的祥瑞之物,如意

清 郎世寧等《弘曆雪景行樂圖軸》

乾隆皇帝端坐在龍椅上,手裡就握著一把精美的如意。


春節裡的祥瑞之物,如意

沉香木雕八仙慶壽圖刻“萬福攸同”如意

如意首呈心形靈芝狀,柄略寬,中間拱起。通體以松枝、壽石圖案為背景。如意首部雕飾突額長髯的壽星,一手託如意,一手持桃,盤腿曲膝端坐正中。兩旁伴有八仙中的漢鍾離、韓湘子。柄中部呂洞賓、李鐵柺同立。柄下方由上到下依次為張果老、曹國舅、蘭彩和、何仙姑。它們手持法器,端坐在流雲之上,神態各異。柄上還浮雕4個委角方框,框中分別刻有陽文楷體“萬福攸同”四字。柄尾繫有用紅絲編結的壽字和黃絲纏成萬字的黃絲穗。


春節裡的祥瑞之物,如意

清乾隆 掐絲琺琅福壽紋如意


春節裡的祥瑞之物,如意

迎新年如意祝福年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