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下館子,吃完飯直接扔碎銀子說不用找了,萬一錢不夠怎麼辦?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便捷,以前無論是坐車還是買菜,兜裡都要時刻準備零錢,不夠的時候還要去小賣店換零錢,運氣好的時候人家給你換,運氣不好的時候,人家直接給你個白眼,很是尷尬。現在,掃碼支付代替了零錢,人們只需要在兜裡揣個手機就萬事大吉,叮叮噹噹的零錢聲也很難再聽到了。在中國古代,古人們下館子吃完飯之後,往往扔幾顆碎銀子就走了,不但不問多少錢,還說不用找了,萬一錢不夠怎麼辦?

古人下館子,吃完飯直接扔碎銀子說不用找了,萬一錢不夠怎麼辦?


首先,小編要在這裡說明一個事實,古代的中國很少產銀。在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中,和中堂動輒一個大銀錠的做派幾乎見不到,平民百姓使用的都是銅錢,即使是富商家裡,也是沒有多少銀兩的。在宋朝以前,白銀總量很少,很大一部分都要從日本、朝鮮等國家進口只有在進行多邊貿易的時候,才會用到銀兩。

古人下館子,吃完飯直接扔碎銀子說不用找了,萬一錢不夠怎麼辦?


古代的銀兩分為四種:元寶、中錠、小錠、碎銀。元寶和中錠基本不在市面流通,而小錠則是大戶人家置辦酒席時使用,碎銀是銀兩之中最為常見的。除了銀兩外,古代的貨幣單位還有黃金和銅錢,金、銀之間的兌換比例變動不是很大,1兩黃金大約可以兌換8到11兩白銀。可是,白銀和銅錢之間的兌換比例,在不同的朝代區別還是很大的。

古人下館子,吃完飯直接扔碎銀子說不用找了,萬一錢不夠怎麼辦?


道光初年,1兩白銀可以換1000文銅錢;20年後,也就是鴉片戰爭的時候,1兩白銀可以換到1600到1700文銅錢;咸豐帝之後,銀子的價格越來越高,可以換取的銅錢也越來越多,到了巔峰的時候,甚至可以換到2200到2300文銅錢。據史料記載,清朝時,京城大部分官員的月薪只有2兩白銀,普通人根本不可能拿著銀子去下館子。

古人下館子,吃完飯直接扔碎銀子說不用找了,萬一錢不夠怎麼辦?


在明朝萬曆年間,一兩銀子可以購買二石大米,而一石大米約為94.4斤,所以一兩銀子可以購買377.6斤大米,換算成現在的人民幣得知,明朝時的一兩銀子大約摺合人民幣660.8元。不過,如果把這一兩銀子放在唐朝,買的大米可不止這麼少。唐太宗時期,人民生活水平極高,物質也十分豐富,一斗米只賣5文錢,一兩銀子可以買200石米,唐朝的一石米為59公斤,所以一兩銀子相當於現在的4130元。

古人下館子,吃完飯直接扔碎銀子說不用找了,萬一錢不夠怎麼辦?


現在的人們具有一種錯誤的固有觀念,他們認為銀兩才是從古至今的流動貨幣,其實這都是受了《水滸傳》、《金瓶梅》等小說的影響。在這些作品中的人物,隨身攜帶的都是銀錠或者是碎銀子,價值幾千人民幣,這是很不合常理的。尤其是下館子的時候,一頓飯也就幾十塊錢,最多一二百,往往用銅錢支付就足夠了。

古人下館子,吃完飯直接扔碎銀子說不用找了,萬一錢不夠怎麼辦?


然而,小說的作者為了體現人物出手闊綽,或者是為了好看,就會讓他們在酒店吃完飯之後,瀟灑地扔幾個碎銀子就揚長而去,要知道,那些碎銀子足可以抵得上半個月的酒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