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P2P积木盒子宣布退出网贷业务 疫情之下P2P转型进程或受阻

2月15日,北京P2P网贷平台积木盒子发布《关于积木盒子战略转型及网贷业务处置工作的公告》(下称《公告》)称,公司已具备转型小额贷款公司的条件,经过谨慎研究,决定即日起开启战略转型,申请转型为小额贷款公司。同时,平台将按照“83号文(《关于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转型为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的规定,退出网贷业务。

老牌P2P积木盒子宣布退出网贷业务 疫情之下P2P转型进程或受阻

利润下降

官网资料显示,积木盒子于2013年8月上线,系积木拼图集团旗下线上网络借贷信息中介平台,运营公司为北京乐融多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截止2020年1月底,积木盒子平台累计促成借贷额592.446亿元,累计借款人407.5万人,截至2020年1月末,积木盒子待收规模为40.2亿元。

关于清理存量项目,合理处置不良资产,妥善清退出借人资金等业务结清工作流程,积木盒子表示,平台决定自本公告刊发之日起:平台系统将停止发布新标、停止债权转让操作、关闭充值通道,接受项目期满已实现回款的以及充值未出借的用户发起的提现操作;成立退出工作小组,该小组将协同平台长期合作的第三方资产管理公司共同开展债权债务清算工作;启动债权人委员会的筹备工作,债权人委员会成立后将与退出工作小组共同制定与业务处置相关的各项执行方案并监督落实;平台将组建若干出借人沟通平台,包括但不限于论坛、邮箱、电话等,解答网贷业务清结过程中出借人的各类疑问,并在多渠道对清结工作的进度进行不定期、多频次的公布。

作为老牌P2P,积木盒子退出网贷业务引起业内关注。积木盒子表示,第三季度开始,受整体经济影响,来自第三方合格融资机构的放款人放款意愿有所减弱。虽然贷款中介业务客户基础稳定增长,但放款人采取更为保守的做法导致当季该业务出现下滑。这一业务表现从财报中可见一二。积木集团2019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该集团前三季度累计实现营收9936万港元,同比下降29.2%。

其实早在1月2日,积木盒子法人代表董骏曾发布公开信称,在行业政策监管还未落地情况下,已经有一些同行在退出这个行业。鉴于此,转型小贷似乎是P2P活下去的另一重要出路。《公告》中指出,经过与监管、股东和董事会密切沟通,仔细研究2019年11月监管发布的83号文后认为公司已经具备转型小额贷款公司的条件。

转型小贷

在积木盒子之前,已有至少6家互金企业着手申请网络小贷牌照。包括港股上市公司51信用卡以及美股上市公司微贷网、和信贷以及地方平台金筑财富、信通袋。积木盒子成为复工以来首家公布转型小贷的P2P平台。

2019年以来,监管部门加大P2P 行业整治工作的力度,行业出清速度也加快中。2019年11月26日,互金整治领导小组和网贷整治领导小组联合下发的《关于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转型为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即“83号文”)流出,网贷转型小贷的方案落地。

“83号文”中指出,P2P平台转型小贷公司的基础条件是存量业务没有违规、最近1年保持全量业务银行存管上线状态、近2年网贷机构及其实际控制人、主要高管无严重违规处理和违法犯罪记录等合规条件外,还对股东消化处置存量业务风险的能力、转型方案可行性、金融科技实力等方面设置了相应条件,如原股东不具备消化存量业务风险能力的,必须引进新的有实力的股东,并作出消化存量业务风险的承诺。另外,“83号文”中还规定有“红线”和“黄线”条件,包括股东未经监管部门同意不得直接或间接转让小贷公司股份、在处理存量业务时出现重大隐患或发生恶性群体性事件,另外还规定平台需要每周与监管部门汇报工作。“P2P转型小贷的门槛不低。注册资本、实缴货币资本方面的规定对于现金流有极高的要求。”一家P2P平台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转型或受阻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的疫情或将对小贷行业产生影响。在查阅材料,财产清算、合规检查等方面,由于这一次临时性的调休,都会相应延迟。此外,在疫情尚未结束、催收难度加大的情况下,有些平台关于监管指导下的清退兑付方案,或者转型下必须100%完成的存量兑付方案等政策支持都将延期,回款或将进入漫长的等待期。

2月10日,中国小额信贷联盟在线举办了疫情对小贷行业影响分析研讨会。会上,小贷机构相关负责人谈到行业目前出现的一些现实问题,例如,在无法开展新业务的情况下,仍须支付融资所产生的利息与经营支出,小贷公司运营压力加大;此外,疫情之下小贷行业正常的收放贷等业务也受到了间接影响。

中国银行法学研究会理事肖飒认为,疫情发生后,无接触办公开始让更多企业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网络小贷利用互联网平台完成用信申请、风控与授信等操作,且网络小贷无地域限制。虽目前网络小贷的新设审批已终止,但未来传统小贷平台思考展业,在满足软硬件设施设备、大数据风控、坏账处理等各项风险控制措施之后,“互联网+小贷”应是行业发展的长足方向。线下与线上模式均为小贷公司的经营模式,人为的分割行业企业为小贷牌照与互联网小贷牌照无法保障行业的体系化发展。在已有网络小贷控制风险能力基础上,线上线下融和发展不再是难事。

新金融记者 宁广靖

关注新金融传媒微信公众号(xjrcm1),获取更多财经资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