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残志不残 大疫浪潮显本色(记者:乔望键,程菊芬,周庆艳)


身残志不残 大疫浪潮显本色(记者:乔望键,程菊芬,周庆艳)

(郝保兴在抗疫第一线为看守人员送药)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国,很多人谈“疫”色变。但在抗疫战线上,有一位年过花甲,腿还残疾的特殊逆行者,作为一名退役不褪色的退伍军人,有着30多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勇于担当的乡村医生,他就是河南省孟州市槐树乡龙台村的---郝保兴。

在疫情肆虐的紧要关头,郝保兴主动请缨,逆行而上,在槐树乡这片热土上留下一段段感人的佳话。郝保兴1976年参军,1981年退伍,回乡后担任村司机,1981年3月由于一次车祸,造成左腿截肢,年纪轻轻的他成一名残疾人,尽管安了假肢,但生活中依然有许多不方便。可身残志不残的他不想就此沉伦下去,总想再干点什么,让生活更加充实。思来想去,他决定自费学医,学成之后,回到家乡成为一名乡村医生,由于他勤奋好学肯钻研,为村民提供优质服务,得到村民一致好评,198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村卫生室一干就是30多年。平日里他除了在卫生室坐诊,还经常入户给老年人看病送药,无论刮风下雨,从不间断。只要有群众说身体不舒服,他总是随叫随到。“有一份热,就发一份光,能为患者减轻痛苦,就是我最有成就感的时候。”郝保兴如是说。


身残志不残 大疫浪潮显本色(记者:乔望键,程菊芬,周庆艳)

郝保兴在防控现场

今年春节前夕,当他知道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消息后,他主动找到村干部,诚恳地说:“我是一名退伍军人,又是一名党员,还懂点医学知识,永远不能忘记神圣的初心和使命。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尽管我腿不行、年龄大,不能去武汉疫情第一线,但我能用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为父老乡亲办点实事。” 经村里请示乡里,安排他负责龙台、上汤沟两个村的公共卫生工作。他说干就干,由于行动不便,电动车成了他必备的代步工具,每天都要奔波于龙台、上汤沟两个村,对居家隔离人员进行一天两次的体温监测,统计上报数据,给村民耐心细致的宣讲居家隔离的措施和自我防护消毒的知识,每个环节他都认真讲解,一丝不苟。随后他又承担了发放中药任务,每天从龙台村出发骑行到10里之外的槐树乡卫生院,带上熬制好的中药汤剂,再返回龙台、上汤沟两村,将中药分发给居家隔离的居民手里,每次看着村民把药服下,做好登记才放心离去。


身残志不残 大疫浪潮显本色(记者:乔望键,程菊芬,周庆艳)

(郝保兴在给村民宣讲疫情防护知识)

2月6日,天下起了雪,老伴劝他:“下雪天路滑,就转告村民自己量体温吧,你行动不方便,别把自己摔坏了,中药等天好了再去送。” 他却坚定地说:“你的心意我都懂,可这是我应尽的责任,没有半途而废的道理,在大疫面前我不可能当逃兵!至于我你放心。” 他武装好自己,骑上电动车冒着寒冷就直奔乡卫生院,取药、送药,一路上经过五六个卡点,每个卡点都得经过登记签字、量体温、消毒杀菌等程序,坡陡、路滑,正常人行进都困难,更何况雨雪天气的残疾人呢?每天需要三个多小时的工作,那天整整用了五个多小时才完成,到家已是晚上八点多。他取下假肢,默默地抹点药膏,看到腿皮与铁架子摩擦渗出的鲜血,儿女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老伴更是热泪盈眶,也都为这样一个高风亮节的家人而自豪。

身残志不残 大疫浪潮显本色(记者:乔望键,程菊芬,周庆艳)

郝保兴在给村民测体温

除此之外,他还主动承担起村卫生室及附近街道的消毒喷洒任务,收入不高的他,毅然慷慨捐献了400元。他说:“只要我们携手并肩,同舟共济,严阵以待,必将能够早日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他就是槐树乡最美的人,用最朴实的行动,践行着入党誓词,用最真的情怀,履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最平凡的岗位上,散发着最耀眼的光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