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天使”背后的故事

2020年的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所有中国人的生活节奏。为抗击疫情,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数万白衣天使逆行而上,奋战在抗疫第一线。目睹新闻画面里一线医护人员奋力鏖战疫魔、播撒人间大爱的感人情景,无数人由衷感慨“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而对于那些“逆行者”背后的“目送者”们——抗疫一线医务人员的家属来说,他们每天所要承受的生活、精神压力同样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沈阳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的刘英男老师、行政服务中心的唐岩老师就是这样两位医护人员的家属,他们一面带着笑容和鼓励“送亲人、上战场”,一面含着泪花和担忧“盼凯旋、迎春归”,走近他们,我们或许才能真正体味到什么是“提心吊胆”、什么是“负重前行”、什么是“大爱无疆”。

“非典英雄,请不要有后顾之忧”

“逆行天使”背后的故事

沈阳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刘英男老师的爱人冯伟是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主任兼急诊科主任。17年前的“非典”,刚被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任命科主任不久的冯伟就经历了封院、隔离,那段“提心吊胆”的日子,让刘英男永生难忘。

而这一次,新冠肺炎来势更加凶猛,1月26日,农历大年初二,为支援湖北武汉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由辽沈地区各大医院精干力量组成的辽宁驰援湖北第一批医疗队整装出发,冯伟这次担任的是辽宁医疗队重症医学组组长,“这一次任务更加艰巨,作为家属,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放心出征,这是我们唯一能做的事情。”刘英男的语气平和而又坚定。

作为急诊科主任的家属,刘英男对丈夫“召之即来、随时待命”的工作早已适应,但这次绝非平日,她深知丈夫此行的巨大风险和非凡使命,在大年初一接到任务的第一时间,她就坚定地支持冯伟:“我和女儿会照顾好自己和家人的,武汉更需要你这样的专业医生!只是希望你在前线要保护好自己和同事、等你们平安归来!”

3天后,辽宁医疗队整建制接管了武汉蔡甸协和江北医院(蔡甸人民医院)ICU病房,这家医院是该区唯一一个设有ICU的医院,所以这里集中了该区域大部分的重症患者,近一个月来,作为重症医疗组组长,冯伟带领的是一支特种兵战队,大家在争分夺秒与病魔搏斗,最长的时候在病房里待过15个小时,其繁忙、紧张、压力超乎想象。他们除了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每个人都还要穿上纸尿裤,因为实在没有时间休息,哪怕是上厕所!为了尽可能隔离病毒,医生们是不能带手机进病区的,只有一部公用手机对外联络,晚上还要开会、整理治疗方案、随时进行半夜抢救,有时几天都不能和家人通上一次电话。

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中,刘英男密切关注着抗疫一线的各项进展,每天都是提心吊胆。因为不忍心打扰冯伟工作、休息的宝贵时间,她只能默默关注着丈夫的朋友圈和一些医疗队员的前线日记,每天,只要有空余时间,她就看武汉抗疫的新闻报道,然后把各种消息汇总,把一些好消息告诉冯伟,“因为他整天在病房里忙碌,看不到也没时间了解外面的信息,我就把很多鼓舞人心的消息告诉他,比如中央的一些决定啊,武汉去了新领导啦,网上有啥特效药啊,还有就是家人的平安啊,市妇联、工会、四院领导来家里慰问啦,物业、学校帮助解决困难啦,把这些好消息告诉他,他就会觉得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刘英男把为前线将士们加油鼓劲作为自己每天“不能放松的职责”。

在后方,除了为丈夫和战友们加油打气,她还肩负着另外两项“不能放松的职责”。春节前,冯伟的70多岁的父亲查出肿瘤,母亲的身体也不好,在丈夫带队出征的这段日子里,她需要经常带老人到医院治疗,“前方的病人更需要你,跟你生活这么久了,我差不多也成了半个医生,这些事情还能应付得来”,一次视频连线,刘英男轻松地对冯伟说。

照顾完家人,刘英男最放不下的还有她的学生,整个假期,她常常要熬夜指导研究生修改论文,“虽然有疫情,但是我觉得他们毕业肯定是不能够延期的,所以按照学校‘停课不停学’的要求,我希望我的学生也要按进度完成论文,把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这个敬业的老师,默默承受着压力,坚定而又独立。

“驰援雷神山,家人支持你”

沈阳工业大学行政服务中心唐岩的爱人关晓宣是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呼吸科的一名副主任医师,作为辽宁驰援湖北医疗队的一名队员,她和她的战友们已经在武汉雷神山医院A-11病区奋战了近半个月。

“逆行天使”背后的故事

新型冠状病毒肆虐时,唐岩和关晓宣格外关注这场疫情的发展。当沈阳市卫健委发出志愿支援武汉的号召时,小关一分钟都没有犹豫,立即向唐岩表达了想去前线的想法并争求唐岩的意见,唐岩果断回复:“没有什么好考虑的,你是医生,武汉需要你,全家支持你!”微信发出,小关第一时间递交了驰援武汉“请战书”。“她不止是一位妻子和两个孩子的母亲,更是一位医者,比起家庭,那些新冠肺炎患者更需要她。”唐岩坦言。

唐岩的家中有正在读小学的女儿、尚在幼儿园的儿子,还有年事已高的父母。但他坚定的对妻子说,“不管你被派到哪个地区哪家医院,便只管去全力以赴救治病人,家里有我,你尽管放心。”妻子递交请战书后,唐岩便开始为妻子打理临行前的一切。由于红十字会医院及整个沈阳地区医用防护物资紧缺,唐岩开始四处联系亲朋好友,筹措购买医用口罩、防护手套和防护服等物品,只为妻子在抗疫前线多一份防护,少一些职业暴露,尽快战胜病毒,早日平安归来。

2月9日一早,辽宁省第三批1000余人的医疗队,在一天之内集结出发,奔赴武汉。这批医疗队员全部进驻武汉雷神山医院——疫情防控前线中的前线。在帮助小关打理好行装送妻子上飞机那一刻,唐岩的内心是复杂的,但也是坚定的。自从妻子小关踏上南下荆楚之路起,唐岩便一力承担起照顾家庭的全部责任,安顿好两个孩子的生活起居和学习教育,全力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因为他知道,这个时候,照顾好家庭,让妻子无后顾之忧,就是他能做的最大贡献。

小关这一批援鄂医疗队所在的雷神山医院救治任务之艰巨、战斗条件之艰苦众所皆知。病患数量众多,医护人员责任重大,作为医生,小关和她的战友们日常除查房、制定治疗方案、整理病例外,还要随时做好危重病人抢救的准备,每天都要忙到凌晨两三点钟才能休息,值守夜班更是家常便饭。

妻子的精神压力之大,唐岩了然于心。作为家属,作为妻子的精神依靠,唐岩每天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帮助前线的妻子减压和放松,让妻子以最好的状态投入战斗。他将记录孩子们成长和收获的小视频发给妻子让她安心,他带领孩子们编排各种小节目为妻子加油鼓劲,他每天还把包括父母在内的所有家人召集在一起连线妻子,好让她挤出更多休息时间。知道妻子没有时间关注外界信息,他还每天把抗击疫情的最新进展和最新成果整理好发给妻子,让她能在最短的时间了解到重要信息。除了不能亲赴前线,他努力做好后方的一切,只为让妻子相信,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和家人,一直在背后为她加油!

没有从天而降的天使,只有逆行而上的英雄!关键时刻,英雄们的一往无前、使命担当让我们再次想起鲁迅笔下“中华民族的脊梁”,同样不能忘记的,还有那些英雄背后默默付出、默默奉献的无私的家人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