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天使”背後的故事

2020年的春節,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所有中國人的生活節奏。為抗擊疫情,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數萬白衣天使逆行而上,奮戰在抗疫第一線。目睹新聞畫面裡一線醫護人員奮力鏖戰疫魔、播撒人間大愛的感人情景,無數人由衷感慨“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為你負重前行”,而對於那些“逆行者”背後的“目送者”們——抗疫一線醫務人員的家屬來說,他們每天所要承受的生活、精神壓力同樣是常人無法想象的。

在這場疫情阻擊戰中,瀋陽工業大學管理學院的劉英男老師、行政服務中心的唐巖老師就是這樣兩位醫護人員的家屬,他們一面帶著笑容和鼓勵“送親人、上戰場”,一面含著淚花和擔憂“盼凱旋、迎春歸”,走近他們,我們或許才能真正體味到什麼是“提心吊膽”、什麼是“負重前行”、什麼是“大愛無疆”。

“非典英雄,請不要有後顧之憂”

“逆行天使”背後的故事

瀋陽工業大學管理學院劉英男老師的愛人馮偉是瀋陽市第四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ICU)主任兼急診科主任。17年前的“非典”,剛被瀋陽市第四人民醫院任命科主任不久的馮偉就經歷了封院、隔離,那段“提心吊膽”的日子,讓劉英男永生難忘。

而這一次,新冠肺炎來勢更加兇猛,1月26日,農曆大年初二,為支援湖北武漢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由遼瀋地區各大醫院精幹力量組成的遼寧馳援湖北第一批醫療隊整裝出發,馮偉這次擔任的是遼寧醫療隊重症醫學組組長,“這一次任務更加艱鉅,作為家屬,讓他們沒有後顧之憂放心出征,這是我們唯一能做的事情。”劉英男的語氣平和而又堅定。

作為急診科主任的家屬,劉英男對丈夫“召之即來、隨時待命”的工作早已適應,但這次絕非平日,她深知丈夫此行的巨大風險和非凡使命,在大年初一接到任務的第一時間,她就堅定地支持馮偉:“我和女兒會照顧好自己和家人的,武漢更需要你這樣的專業醫生!只是希望你在前線要保護好自己和同事、等你們平安歸來!”

3天后,遼寧醫療隊整建制接管了武漢蔡甸協和江北醫院(蔡甸人民醫院)ICU病房,這家醫院是該區唯一一個設有ICU的醫院,所以這裡集中了該區域大部分的重症患者,近一個月來,作為重症醫療組組長,馮偉帶領的是一支特種兵戰隊,大家在爭分奪秒與病魔搏鬥,最長的時候在病房裡待過15個小時,其繁忙、緊張、壓力超乎想象。他們除了穿著厚厚的防護服,每個人都還要穿上紙尿褲,因為實在沒有時間休息,哪怕是上廁所!為了儘可能隔離病毒,醫生們是不能帶手機進病區的,只有一部公用手機對外聯絡,晚上還要開會、整理治療方案、隨時進行半夜搶救,有時幾天都不能和家人通上一次電話。

遠在千里之外的家中,劉英男密切關注著抗疫一線的各項進展,每天都是提心吊膽。因為不忍心打擾馮偉工作、休息的寶貴時間,她只能默默關注著丈夫的朋友圈和一些醫療隊員的前線日記,每天,只要有空餘時間,她就看武漢抗疫的新聞報道,然後把各種消息彙總,把一些好消息告訴馮偉,“因為他整天在病房裡忙碌,看不到也沒時間瞭解外面的信息,我就把很多鼓舞人心的消息告訴他,比如中央的一些決定啊,武漢去了新領導啦,網上有啥特效藥啊,還有就是家人的平安啊,市婦聯、工會、四院領導來家裡慰問啦,物業、學校幫助解決困難啦,把這些好消息告訴他,他就會覺得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劉英男把為前線將士們加油鼓勁作為自己每天“不能放鬆的職責”。

在後方,除了為丈夫和戰友們加油打氣,她還肩負著另外兩項“不能放鬆的職責”。春節前,馮偉的70多歲的父親查出腫瘤,母親的身體也不好,在丈夫帶隊出征的這段日子裡,她需要經常帶老人到醫院治療,“前方的病人更需要你,跟你生活這麼久了,我差不多也成了半個醫生,這些事情還能應付得來”,一次視頻連線,劉英男輕鬆地對馮偉說。

照顧完家人,劉英男最放不下的還有她的學生,整個假期,她常常要熬夜指導研究生修改論文,“雖然有疫情,但是我覺得他們畢業肯定是不能夠延期的,所以按照學校‘停課不停學’的要求,我希望我的學生也要按進度完成論文,把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這個敬業的老師,默默承受著壓力,堅定而又獨立。

“馳援雷神山,家人支持你”

瀋陽工業大學行政服務中心唐巖的愛人關曉宣是瀋陽市紅十字會醫院呼吸科的一名副主任醫師,作為遼寧馳援湖北醫療隊的一名隊員,她和她的戰友們已經在武漢雷神山醫院A-11病區奮戰了近半個月。

“逆行天使”背後的故事

新型冠狀病毒肆虐時,唐巖和關曉宣格外關注這場疫情的發展。當瀋陽市衛健委發出志願支援武漢的號召時,小關一分鐘都沒有猶豫,立即向唐巖表達了想去前線的想法並爭求唐巖的意見,唐巖果斷回覆:“沒有什麼好考慮的,你是醫生,武漢需要你,全家支持你!”微信發出,小關第一時間遞交了馳援武漢“請戰書”。“她不止是一位妻子和兩個孩子的母親,更是一位醫者,比起家庭,那些新冠肺炎患者更需要她。”唐巖坦言。

唐巖的家中有正在讀小學的女兒、尚在幼兒園的兒子,還有年事已高的父母。但他堅定的對妻子說,“不管你被派到哪個地區哪家醫院,便只管去全力以赴救治病人,家裡有我,你儘管放心。”妻子遞交請戰書後,唐巖便開始為妻子打理臨行前的一切。由於紅十字會醫院及整個瀋陽地區醫用防護物資緊缺,唐巖開始四處聯繫親朋好友,籌措購買醫用口罩、防護手套和防護服等物品,只為妻子在抗疫前線多一份防護,少一些職業暴露,儘快戰勝病毒,早日平安歸來。

2月9日一早,遼寧省第三批1000餘人的醫療隊,在一天之內集結出發,奔赴武漢。這批醫療隊員全部進駐武漢雷神山醫院——疫情防控前線中的前線。在幫助小關打理好行裝送妻子上飛機那一刻,唐巖的內心是複雜的,但也是堅定的。自從妻子小關踏上南下荊楚之路起,唐巖便一力承擔起照顧家庭的全部責任,安頓好兩個孩子的生活起居和學習教育,全力做好後勤保障工作。因為他知道,這個時候,照顧好家庭,讓妻子無後顧之憂,就是他能做的最大貢獻。

小關這一批援鄂醫療隊所在的雷神山醫院救治任務之艱鉅、戰鬥條件之艱苦眾所皆知。病患數量眾多,醫護人員責任重大,作為醫生,小關和她的戰友們日常除查房、制定治療方案、整理病例外,還要隨時做好危重病人搶救的準備,每天都要忙到凌晨兩三點鐘才能休息,值守夜班更是家常便飯。

妻子的精神壓力之大,唐巖瞭然於心。作為家屬,作為妻子的精神依靠,唐巖每天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幫助前線的妻子減壓和放鬆,讓妻子以最好的狀態投入戰鬥。他將記錄孩子們成長和收穫的小視頻發給妻子讓她安心,他帶領孩子們編排各種小節目為妻子加油鼓勁,他每天還把包括父母在內的所有家人召集在一起連線妻子,好讓她擠出更多休息時間。知道妻子沒有時間關注外界信息,他還每天把抗擊疫情的最新進展和最新成果整理好發給妻子,讓她能在最短的時間瞭解到重要信息。除了不能親赴前線,他努力做好後方的一切,只為讓妻子相信,她,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和家人,一直在背後為她加油!

沒有從天而降的天使,只有逆行而上的英雄!關鍵時刻,英雄們的一往無前、使命擔當讓我們再次想起魯迅筆下“中華民族的脊樑”,同樣不能忘記的,還有那些英雄背後默默付出、默默奉獻的無私的家人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