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能用”邁入“實用”,深度改進的直-8系列直升機

前文說到直-8直升機經過兩個階段的研發,已經達到了“能用”的程度。在裝備了穩定可靠的發動機,並改進了旋翼系統後,直-8的性能已經超過了仿製原型SA321直升機。不過與世界第三代新型直升機相比,直-8性能依舊落後,主要問題就是直升機自重太大。在當今電子技術和材料技術突飛猛進的大背景下,對直-8機身基礎設計的改進挖潛也就可以付諸實施了。

從“能用”邁入“實用”,深度改進的直-8系列直升機

AC313


直-8直升機的機身基礎設計基本沿襲SA321直升機的設計。其機身為普通全金屬半硬殼式機身,機身下部船形機腹由水密隔艙構成。在SA321直升機研發的1960年代,這種設計在海軍用直升機上較為流行,同期的SH-3,S-62,米-14等都採取了這樣的機身設計。這種設計主要是為了考慮直升機在水面起降和低速滑行的需要,帶有很濃重的時代特色。但是這種設計帶來的問題便是直升機自重的嚴重增加,而且基本是無用的“死重”,而帶來的功效非常有限。對於重量控制非常嚴格的飛行器,特別是對重量控制近乎嚴苛的直升機來說,這樣的設計非常得不償失,所以70年代以後的直升機設計都不再採用船型底設計。直-8直升機雖然在試飛階段曾經進行過水麵起降試驗,但是裝備部隊以後從未實際使用過水麵起降的功能,更多的是將其作為發生意外情況下水面迫降能力而保留。不過現在直升機水面迫降已經廣泛採用應急水面漂浮氣囊,這種附加式的組件重量輕,不使用的時候體積很小,且加裝方便,比直接設計船型機身高效很多。所以直-8的水密機身設計事實上沒有保留的必要。

從“能用”邁入“實用”,深度改進的直-8系列直升機


直-8直升機第三階段研發取消了船型水密底部設計,這樣機身蒙皮便可大量使用複合材料。取消了機身兩側的浮筒,改用短翼作為起落架安裝基座。這兩項設計大大降低了直升機的自重,提高了有效載荷。新改型採用了複合材料球柔性旋翼系統,其旋翼和尾槳均為複合材料製作,具有無限壽命,這是國內大型直升機旋翼製造技術的一個突破。採用發動機全權限數字電子控制、綜合化航電系統、數字化設計製造等先進技術,在信息化方面有很大提高,整體設計符合最新適航安全性CCAR-29R1適航標準,採用與國際接軌的適航審定程序來進行。由於注重使用維護細節設計、壽命可靠性設計和保障性設計,在全壽命週期使用經濟性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從“能用”邁入“實用”,深度改進的直-8系列直升機

帶消防水箱的AC313


直-8F-100

是直-8第三階段研發工作的第一種產物,後期被重新按民用直升機編號規則命名為AC313,於2010年3月18日在江西景德鎮首飛成功。首次高原海拔4500米野外場地起降試飛在2010年9月7日進行。2011年9月2日,AC313成功飛越海拔8000米,改寫了世界直升機高原飛行的紀錄。2012年2月4日完成高寒試飛,在零下40攝氏度的低溫下,AC313先後完成9.2噸、9.4噸、10.4噸有動力與無動力1500米和3500米最大不可超越速度(VNE)試飛,一舉創下國產直升機每小時336千米的飛行速度紀錄。該機還具有安全性高、三防性能佳、客艙空間大、運載能力強、航程長、操縱性能優良、適用範圍廣等優點。該機具有安全性高、運載能力強、航程遠、操控性優良等特點,最大起飛重量為13.8噸,可搭載27名乘客或運送15名傷員,最大航程為900公里。AC313還發展了專用的海監型,用於裝備國家海洋局大型海警艦。該型機是第一種在國內通航企業投入使用的國產大型民用直升機,在森林消防和應急搶險中得到實際應用。不過該型機因為裝有三臺發動機,耗油高,在民用市場使用前景不如進口的米-17和卡-32直升機。

從“能用”邁入“實用”,深度改進的直-8系列直升機

帶消防水箱的AC313


直-8AWJS:

是基於AC313為武警森林消防部隊研製的消防直升機,可以在機腹下掛載大型滅火水箱執行滅火任務。利用其優秀的高原性能,該機可在雲南等高原地區執行任務。該型機是直-8WJS直升機的升級版本。

從“能用”邁入“實用”,深度改進的直-8系列直升機

直-8AWJS

從“能用”邁入“實用”,深度改進的直-8系列直升機

帶消防水箱的直-8AWJS


直-8NWJ:

是為武警內衛部隊研製的,該機裝有中國第一款專用直升機艙門機槍,可以在高危地區機降時保護自身安全,併為機降步兵提供火力掩護。主要用於執行重特大反恐任務行動。後期生產的直升機對尾樑上方的尾槳傳動軸整流罩進行了縮小減重,並可以在尾樑上安裝衛星通訊系統天線。

從“能用”邁入“實用”,深度改進的直-8系列直升機

早期生產的直-8NWJ

從“能用”邁入“實用”,深度改進的直-8系列直升機

後期生產的直-8NWJ,注意尾梁的區別


直-18、直-18F、直-18J

是為中國航母工程配套同步研發的三種艦載直升機。為了便於海上應急漂浮,這三種直升機均保留了機身兩側的浮筒,但並沒有船型水密機身。直-18系列為海軍型專用的編號,只有為航母使用而研製的直-8系列直升機才被稱為直-18系列直升機。

從“能用”邁入“實用”,深度改進的直-8系列直升機

直-18原型機


直-18為航母艦載早期預警直升機,該機取消了機艙尾部的尾門,安裝了一部可收放的KLC-11型搜索雷達,主要用於航母編隊的早期空中預警。

從“能用”邁入“實用”,深度改進的直-8系列直升機

直-18原型機尾部,可見雷達已經拆除


直-18F為艦載反潛直升機,該機在機頭位置安裝了一部大型水面搜索雷達,在機腹佈置有吊放聲吶布放孔,尾部有聲納浮標投放裝置,機身兩側各安裝有兩個魚雷掛架,最多一次可以攜帶4枚反潛魚雷,是航母的空基反潛力量。

從“能用”邁入“實用”,深度改進的直-8系列直升機

直-18F


從“能用”邁入“實用”,深度改進的直-8系列直升機

直-18F


直-18J是艦載運輸直升機,主要用於岸艦、艦艦之間的人員、物資運輸。

從“能用”邁入“實用”,深度改進的直-8系列直升機

直-18J


直-8G

是陸軍運輸直升機。直-8G對機身進一步進行修形,採用了更為流線的“海豚”型機頭外形設計,其氣象雷達可直接安裝在頭錐中。同時駕駛艙高度降低,可以獲得更好的駕駛視野。直-8G曾經被軍迷誤稱為直-18A,外觀看起來與EH101有幾分相似,其高原性能相當突出,可取代米-17V7執行各類高原任務。直-8G已經批量裝備陸軍航空兵空中突擊部隊。該機實現了陸航部隊提出的“6000米海拔,載重600公斤,飛行600千米”的三個6指標,為直-8軍用型後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從“能用”邁入“實用”,深度改進的直-8系列直升機

直-8G


直-8C/CJ

是海軍陸戰隊裝備的新型運輸直升機。誕生於新一次軍改大潮中的海軍陸戰隊航空旅,是一支以海軍航空兵直升機部隊為基礎組建的部隊。其建立的目的在於讓海軍陸戰隊獲得陸軍空中突擊旅那樣的空中突擊作戰能力,以海軍兩棲登陸艦為基地獨立發起全方位立體兩棲登陸作戰。

從“能用”邁入“實用”,深度改進的直-8系列直升機

直-8C

海軍陸戰隊航空旅剛剛組建,人員裝備都處於初創時期,除了從海軍航空兵直升機部隊接收小部分直-8J直升機以外,還新訂購了一部分直-8C/CJ直升機用於訓練和戰術摸索。

從“能用”邁入“實用”,深度改進的直-8系列直升機

直-8CJ參加2019年海軍成立70週年海上閱兵


直-8C/CJ直升機採用AC313構型的複合材料機身和機頭設計,但機身下部恢復船型底和浮筒設計,這主要是考慮訓練用途直升機發生意外的可能性較高。發動機採用渦軸6的最新改進版渦軸6C,其整體性能和進口發動機接近。

從“能用”邁入“實用”,深度改進的直-8系列直升機

直-8CJ交付海軍飛行學院儀式


從“能用”邁入“實用”,深度改進的直-8系列直升機

直-8CJ頭部特寫


直-8C/CJ性能優於直-8J,但比同期發展的陸軍型直-8G差不少,屬於短平快的低成本項目,目的是為海軍陸戰隊航空旅獲得快速直-8直升機操作和戰術運用能力,為後期裝備新型直-8寬艦載型直升機打好人員和戰術基礎。

直-8系列直升機的第三階段研發使直-8系列完全脫開了原準機的基礎設計,這一系列直升機使直-8從“能用”狀態邁入“實用”階段。這個階段的直-8直升機,工藝生產水準也大為提高,對發動機進氣口,排氣管,傳動軸等位置的細節設計也已經非常細緻,完全一改原來直-8粗糙的感覺。其中直-8G直升機的性能已基本達到早期EH101型直升機的性能,達到國際第三代直升機的水平。目前這一系列的直升機是近期生產裝備的主要型號。(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