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企業出現“倒春寒”降薪裁員這個鍋該不該讓員工背?

有人認為降薪應該從老闆做起,而不是讓員工背鍋!

疫情期間企業出現“倒春寒”降薪裁員這個鍋該不該讓員工背?

疫情之下各行各業收到不同的影響,很多企業元氣也大傷出現“倒春寒”,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現導致線下門店關閉,營收停滯,支出不減,疫情期間,線下商業苦不堪言。賬上現金只夠撐2個月,餐館靠賣菜自救;衣服在倉庫裡堆積如山,有人買也發不出;門店關了一個月,店員工資和店租還沒有著落。更多企業面臨著青黃不接的經營環境,正愁怎麼解決面臨的種種危機?是否對現有人員採取降薪裁員政策?人才問題是當下最難處理的。

疫情期間企業出現“倒春寒”降薪裁員這個鍋該不該讓員工背?


為了幫助創業者看清局面、應對危機,2月21日,智聯招聘CEO郭盛分享的《疫情之下,企業如何招人用人》所反饋的實時數據和建議如下:

• 今年有17%的人放棄跳槽,簡歷投遞量下滑了70%-80%;

• 看到疫情就去安排裁員或者降薪是過激反應,企業應該做長線安排,看到不確定性背後的東西;

• 降薪調整要從老闆自己做起,不要讓員工成為疫情的背鍋俠,現在其實是儲備人才的好時機;

• 有IT、產品、程序等經驗求職者的工資漲幅要高於普通求職者,建議普通求職者掌握新技能,對職業重新定位;

• 視頻本身是一個風口,但視頻面試未必是風口。在未來,面試一定還是視頻和線下相結合的狀態;

疫情期間企業出現“倒春寒”降薪裁員這個鍋該不該讓員工背?

眼下很多企業都在做調整,在裁員降薪、優化人員、調整架構的過程中,企業主也會犯一些錯。

第一個錯誤是,老闆很焦慮,一焦慮就開始各種調整,會引起整個組織的焦慮。原本船隻是稍微進了一點水,結果船長一直在想辦法把金銀財寶往自己口袋裡裝,隨時準備跳船。這種焦慮不斷傳遞,就會讓整隻船失去方向。當企業主看見了困難要進行調整的時候,一定要有相當大的定力。心裡心急如焚,面上也要雲淡風輕。

第二個錯誤是,發生險情後老闆讓員工成為背鍋俠,沒有對自己做任何處理。員工會想,為什麼老闆的錯誤要讓我們來承擔,即便他離職了,也是心懷怨念地走。老闆一定要先看到自己的問題。

第三個錯誤是,老闆沒有看到明天。大家都知道今天很艱難,但在這個過程當中,作為老闆,一定要看到明天,想明白明天的情況。應激反應往往是錯誤的反應,老闆要看到不確定性背後的東西。

疫情期間企業出現“倒春寒”降薪裁員這個鍋該不該讓員工背?

人才儲備更重要一些,還是降薪裁員減少成本讓企業先活下來?取決一家企業面對危機應該做出一系列的補救措施,主要從目前大環境影響下,重新挖掘新的突破口。

疫情期間企業出現“倒春寒”降薪裁員這個鍋該不該讓員工背?

新的突破口變現在哪些方面?

  • 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創業公司,都應該重塑新零售“人、貨、場”的關係,重新定位企業在互聯網環境影響下的經營策略,不單單只是優化組織結構,降薪裁員。危機中往往也存在很大的機遇,很多品牌利用直播秒殺、線上互動、社群營銷、微信小程序、小程序商城等多元化銷售模式。 在利用智慧零售工具進行客戶管理方面,歌莉婭的方法論是:導購引導進店和試穿過的客戶掃描導購二維碼,以綁定專屬關係,建立聯繫後導購可以通過企業微信和微信二次觸達用戶,當顧客通過微信小程序再次下單時,業績會歸屬到導購員個人。這事實上已經確立了歌莉婭線下線上聯動的機制。


疫情期間企業出現“倒春寒”降薪裁員這個鍋該不該讓員工背?

.盒馬先生、蘇寧易購充分發揮“人才共享”價值,在非常時期緩解的招人難、人才缺、訂單壓力大、服務體驗跟不上等一系列問題。很多創業公司應該對此有不少啟發,電商平臺在網店客服美工崗位則是採取“客服外包”、“美工外包”等來解決淡季的用人成本過高、人員流失率過高等帶來的困擾。

線下體驗,線上觸達,開啟全網營銷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抖音、快手、今日頭條、小紅書、美團、支付寶口碑、淘鮮美達等平臺,覆蓋線上線下很多行業和類目,把寶押在不同的註上,方能減少危機降低風險。我們深知企業轉型不是小孩過家家,說轉型就轉型,轉型中也會出現一系列的問題,但是一味的通過降低薪裁員來節省成本也不是長久之計。

面對接下來的復工潮,作為企業、作為求職者都應該認真的去思考下應該怎麼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