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要長江中峽水,蘇軾取了下峽水,泡上一壺茶一眼被識破

原創文章,已開啟全網維權,抄襲必究!


《紅樓夢》第四十一回《賈寶玉品茶櫳翠庵》中,眾人在櫳翠庵品茶,妙玉給賈母泡茶,用的是“舊年蠲的雨水”,而後單獨招待寶玉、黛玉、寶釵,用的又是“五年前她在玄墓蟠香寺住著時,收的梅花上的雪,用鬼臉青的花甕埋在地下,剛取出的”。

王安石要長江中峽水,蘇軾取了下峽水,泡上一壺茶一眼被識破

(《紅樓夢》妙玉奉茶劇照)


古代文人雅士,熱衷於品茶論道。品茶,講究的不僅有茶葉和茶具,就連泡茶用的水,也是非常有講究的,文學作品中如此,真實生活中亦然。《紅樓夢》中的小文人尚且能嚐出是雨水還是雪水,歷史中的大文豪更是把品茶之道修煉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若論雅緻,首推宋朝文人,其中知名度最高的便是蘇軾和王安石。


蘇軾既是文學家,又是美食家,他的詩詞,充滿生活情趣。

王安石要長江中峽水,蘇軾取了下峽水,泡上一壺茶一眼被識破

(蘇軾畫像)


比如《食荔枝》: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再比如《浣溪沙·元豐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從泗州劉倩叔遊南山》: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而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思想家,他的詩詞,充滿哲學意味。

王安石要長江中峽水,蘇軾取了下峽水,泡上一壺茶一眼被識破

(王安石畫像)


比如,《棋》:


莫將戲事擾真情,且可隨緣道我贏。

戰罷兩奩分白黑,一枰何處有虧成。


再比如,《蘇秦》:


已分將身死勢權,惡名磨滅幾何年。

想君魂魄千秋後,卻悔初無二頃田。


在我們的刻板印象中,蘇軾具有生活情趣,當是細酌之人,王安石偏重政治實幹,當是牛飲之人。豈不知,王安石也是愛茶懂茶之人。

王安石要長江中峽水,蘇軾取了下峽水,泡上一壺茶一眼被識破

馮夢龍的《警世通言》記載,王安石因幼年寒窗燈下日久,染成陳疾,在太醫院覓得一偏方,需用中峽巫峽之水作引送服。恰逢蘇軾回京,走水路經三峽,王安石便寫信請他幫忙取一壺中峽之水。


蘇軾過三峽時,見風光無限,一時興起,只顧著賞景吟詩,竟把正事忘了,等到忽然想起王安石的請託,所乘之船早已過了中峽,進入下峽了。回去取水是不可能了,蘇軾暗想:“三峽相連,並無阻隔,本是一江水,哪分什麼中峽與下峽?”於是,蘇軾便取了下峽水,意欲矇混過關。

王安石要長江中峽水,蘇軾取了下峽水,泡上一壺茶一眼被識破

收到蘇軾的三峽水,王安石當下拿來泡了一壺陽羨茶,未待品嚐只觀其色,王安石便哈哈大笑,對蘇軾直言道:“又欺老夫!這明明是下峽之水,怎麼騙我說是中峽之水呢?”


蘇軾大驚,竟不知如何被王安石一眼識破。王安石解釋道:“三峽之水,上峽水性太急,下峽水性太緩,中峽水急緩相當。我的病症居於中脘(人體穴位,位於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的中點),必須用中峽水作引送服方可。《水經注》記載,上峽水烹陽羨茶味濃,下峽水烹陽羨茶味淡,只有中峽水烹陽羨茶方才濃淡適宜。這壺茶我泡了好一會才出茶色,所以知道必然是下峽之水了。”

王安石要長江中峽水,蘇軾取了下峽水,泡上一壺茶一眼被識破

王安石涉獵廣,茶道精,蘇軾佩服得五體投地,又因為自作聰明耽誤了長者病情深感愧疚, 於是連連認錯賠禮。


飲茶尚且如此講究,治學更加嚴謹細緻,這就是中國古代的“文人”,不同於如今的“學者”或“作家”,他們是真正的全才,身兼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書畫家、收藏家、品鑑家、茶道家等多職。只有如此,才堪當“一代文豪”之美譽。


文中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