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跟着德鲁克学时间管理

同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跟着德鲁克学时间管理

一、同读缘由

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是现代管理大师,对世人贡献卓越,影响深远,被尊为“大师中的大师”、“现代管理之父”。2002年6月20日,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宣布彼得·德鲁克成为当年的“总统自由勋章”的获得者,这是美国公民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他在6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共写了29本书,大约发行了600万册。他的著作很直白,少有歧义,不必揣摩,也没有必要用心去悟。虽然德鲁克并不擅长也不打算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思想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骄傲,他对社会的价值贡献已经成为举世公认的事实。

1966年,他出版《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本书是德鲁克最著名的管理学著作之一,倾注了德鲁克极大的心血,是德鲁克本人推荐的两本书之一(另外一本是《管理的实践》)。作为—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在思想上养成如下五种习惯: 善用时间、着眼贡献、聚焦优势、要事优先和有效决策。他认为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是管理哲学,本次同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包括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分享德鲁克的思想,第二个环节是悦读者们围绕其思想分享自己的感想和实践。

同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跟着德鲁克学时间管理

二、德鲁克说

悦读者们首先分享了德鲁克给自己印象深刻的话。


  • 一个重视贡献的人,为成果负责的人,不管他职位多卑微,他仍属于“高层管理者”。


  • 要说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与其他人有所不一样的话,其最大区别就在于,他们对自我的时间十分爱惜。


  • 时间稍纵即逝,无法储存,时间才是最短缺的东西。


  • 为了保证最低的效益,管理者的绝大部分任务都需要有相当多的整块时间。每一次所花的时间若少于这个极限,事情就做不好,有时候还得重新来过,那等于浪费时间。


  • 如果卓有成效还有什么“秘密”的话,那就是善于集中精力。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总是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先做,一次做好一桩事情。


  • 一次做好一件工作,恰恰就是加快工作速度的最佳办法。管理者越是善于集中时间、精力和各种其他资源,那么他就越能完成好各种各样的任务。


  • 要想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于一项工作,前提就是安排你的工作优先顺序。只有这样,管理者才能有希望成为实践和任务的主要,而不是只当它们的奴隶。


  • 管理时间三步骤:记录时间、管理时间和安排时间。


  • 一个人如果只知道埋头苦干,如果老是强调自己的职权,那不论其职位有多高,也只能算是别人的“下属”。反过来说,一个重视贡献的人,一个注意对成果负责的人,即使他位卑职小,也应该算是“高层管理人员”,因为他能对整个机构的经营绩效负责。


  • 决策从洞见开始,而非从搜集事实开始。


同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跟着德鲁克学时间管理

三、悦读者说

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悦读者们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和实践。

思思:拥有自己的整块时间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很多时候我们的时间其实给了别人,供自己支配的时间比较少。这一点看似容易但实践起来却很困难,原因在于人有各种缺点和惰性,另外外部也有很多的影响因素。如何能在有限的时间里避免碌碌无为,活出精彩的人生呢?那就需要我们下点功夫在时间的管理上。时间是最稀有的资源。人生短短两万多天,在有限的生命里,我们应该把握好自己的时间,做更多自己喜欢的、对社会有贡献的事。


智远:提起管理学,没有人不知道彼得•德鲁克,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他的经典代表作,这本书中处处强调有效这个词,正体现了管理者和管理学的特点,管理很多时候没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更多的是有效和无效之分,正因为如此,才需要研究什么样的管理行为是有效的。


周晓云:如何诊断自己的时间?

第一步是记录自己时间耗用的实际情形。(以连续三四个星期为一个时段,每天记录,一年内记录两三个时段。有了时间耗用的记录样本,他们便能自行检讨了。)

第二步是要做有系统的时间管理。(首先要将非生产性的和浪费时间的活动找出来,尽可能将这类活动从时间表上排除出去。)

记录时间这个方法我自己也在实践。比如,读书的时候记下起止时间,一本书读完知道用了多少小时(不一定是一两天)。记录一天做过的重要事情,一个月结束总结本月的收获。


再兴:对于德老师分析问题时既穷尽又不重复印象深刻,决策的五个要素:1、认清问题的性质。经常性问题要设立一套规则;2、找出解决问题的限制因素;3、先找正确方案,再考虑条件、妥协;4、解决方案要兼顾执行;5、执行中重视反馈,以印证决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从我个人工作实践角度理解,一是将时间有效分块(一天大致分为8块),二是明确每块时间的用途(常规性事务和突发性事务有效区分),三是不断总结每块时间的使用规律和流程并根据新情况不断优化,四是每个半年一年对自己时间的分块、使用、效果进行反思并作出战略调整,五是不断将潜在的突发性事务转变为预研的常规性事务从而使得时间使用安排更为稳定高效;


空格:在德鲁克先生看来,想要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其先决条件是作为管理者必须先管理好自己。德鲁克老先生在本书强调的第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时间管理。这本书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关于时间的新的概念。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每天24小时,不会多也不会少。


晓一:我实践了德鲁克先生提出来的三个步骤:

(1)记录时间。这个看着简单,还是有点挑战的。一方面如果说时间如同钱一样,那么就相当于金钱的流向,很多人是不敢记录的,在钱方面是不敢看到自己的巨额账单,在时间方面是不敢去面对自己花了很多时间在低效率上;另外一方面其实要记录自己的时间去向,也是需要花时间的,这个需要时刻提醒自己,因为我们记性没有那么好;第三个方面是坚持,因为样本如果太小不具备参考性,连续记录也是一种坚持,而坚持一件事情其实比较难。我自己的实践是12年的时候开始客观记录时间,用手写和电脑结合进行,我就客观记录下来自己醒着的时间段+所做的事情,连续记录了近100天,每周每月会回顾一下,发现自己有很多时间是空耗过去或者不知所踪就过去了的,而这样的时间是需要避免的。


(2)管理时间。当你面对自己的时间清单的时候,哪些时间是饱满充实的,哪些时间是无所事事的,哪些时间固定用来做一些有益的事情,哪些时间总是被用来做一些浪费生命的事情,其实是一目了然的,我觉得评判时间是否有意义的标准是看你是否有收获或者让别人有收获。可以很清楚地知道:1、什么事对于自己来说不必做,比如说一个无趣的会,一次没有目标的网络冲浪,一次不知所云的娱乐节目,下次注意避免;2、什么事可以由别人来做而并不影响结果,这样的事情可以委托给别人来做,什么时间容易做一些低效率的事情,需要警惕;3、尽量不浪费别人时间,比如开会或约了人,没有按照规定的时间开始或结束,比如说一些没有营养的话占用别人注意力,比如说开会召集了不相干的人。


(3)安排时间。基于前面的时间耗用记录和分析后,就能够比较切实地安排自己的24小时了,请务必将时间贡献在对自己重要的事情上,分配去做能够对自己或外界有贡献的事情上。这个与每个人的价值观有关,比如说让自己提升或者促进公司使命的实现或者给周围的人爱与善意,并将你经常做的事情,逐渐形成习惯。对于我个人来说,举几个例子:在工作方面:1.每天会花30分钟左右时间来阅读行业资讯,自己学习并选择其中的好的分享给团队成员;2.每天会花60分钟左右计划今日要做的事情、记录本日的完成情况(这里是24小时的时间);3.上午基本不接受外部问询,而是集中注意力了解情况和分析思考,若有会议和外部沟通会安排在下午。在生活方面:1.每天会花60分钟来阅读,具体的阅读内容根据当天的主题来定;2.每天会跑步2-3KM;3.每天尽量早睡早起。在关系方面:1.每天为朋友做一件事;2.每天给父母发一个笑话,并打一个电话;3.每天在群里分享一则#读书要趁早#。这些是部分要做的具体事情,我现在自己实际用的方法是五色时间元管理法,基于时间类似于金钱的开支,去决定时间花在必要的使用(消费)、将其投资自己或者投资关系(投资)、毫无目标的闲逛(浪费)。今天是第49天,目前是第二个阶段,有待进一步实验。

总的来说:我现在有一点的时间感,时间利用率得到了比较好的提高。有待进一步提升。


雪儿:“拟一份报告大概得花7、8小时才能完成第一稿。如果说每次花15分钟,每天2次,一共花上2个星期,虽然总时间也达到7个小时,恐怕结果还是空白一片。但如果能主动地切断打扰,集中精力5、6个小时,一份自己基本满意的第一稿就应该能完成了。有了这个基础,再做进一步的补充,以及继续的深入修改。”这个案例给我印象很深,想到另外一个实验,每11分钟就会被打断一次,而重新集中注意力则需25分钟,人类正处于一个“充满中断的时代”,随时被打断,时间的碎片化越来越强。科学家发现,处于这种多任务切换状态的人,其智商的下降比吸大麻还厉害。多任务其实一方面会让人的压力增加,有更强的挫败感,并且付出更多的努力;另一方面,有时人们是以牺牲工作质量为代价的。


葛伟华:番茄工作法属于分割工作法,我自己使用过,有些体会,感触就是机械运动,毫无效果。简单来说:我觉得番茄工作法的一个最大的问题是过于地重视节奏和细枝末节,导致在工作的时候要时常第,要心神紧张第注意要把思维随时收回。等于是机械地做了很多无用的工作。心神和注意力大量地浪费了,对计划的执行上。完全限制了思维和思想的。不系统的知识不能被称为知识,不能连贯思考的思维不能够被称为思考。对于心智的进步没有任何的作用,导致我身心俱疲。


齐京京:我简单说说自己对番茄工作法的看法。并没有一种工具适合所有的情况。我使用番茄是在需要一个人专心在办公室处理一些案头工作时,这个的确可以让我集中精力专心做好一件事。 但是如果是出差、会议中等情况时, 并不适用。 现在的办公环境因为即时社交工具的普及和email的滥用,已经让人很难集中精力专注做一件事情。经常是同时有几个事情在处理。可能是接着电话,同时看着邮件,那边微信又响了。 貌似忙得很,效率好高,其实回头一看,哪件事都做不好。 不如一个时间段只做一件事,反而效率高。 但我的工作性质,也不可能一天在办公室一个番茄一个番茄的做下去,经常会被打断。


春涛:德鲁克所说“寻找人的潜能并花时间开发潜能”,实质上就是舍己牺牲的表现,组织的建立,不论是组织本身还是其中的带领人和成员,都需要奉献自己的生命和时间。


李昕:更有效地利用时间,首先是要利用好工作的时间,七八小时也好,加班加点也罢,要尽量使自己保持较高的工作效率。我的想法有如下几点:1、总结自己的工作规律,尽量使各项工作流程化,给各项工作找出一些规定动作,同时根据工作情况编制工作时间表,形成习惯。2、多对工作进行梳理,搞清不同任务的时限和要求,分出轻重缓急,增强工作的计划性,也能减少遗漏。3、德鲁克先生强调要把零碎的时间尽可能集中起来,加以充分利用。由于经常担负起草材料的任务,对此我是深有体会,每天下午写两个小时的效果,绝对没有两天各写四个小时的效果好。连续四周各开半天研讨会,效果恐怕也没有集中研讨一天深入彻底。当然了,从我们的工作中找出大块儿时间来使用是比较难的,需要我们一方面想办法集中零碎时间,一方面当有整块儿的时间出现时,及时利用起来。


简宁:读《富甲美国》,山姆·沃尔顿先生一手创建沃尔玛,真正实践了两件事,一件是do right things,即做正确的事,另一件是do things right,即正确的做事。说来易,行之难,坚守更为可贵。这跟德鲁克强调的管理者需要做有效的事情不谋而合。


马向前:你是能量场,你是信息源,你变世界都跟着你变,任何人都具有一定的信息,任何人都具有一定的场能,你的情绪波动,都会影响身边的人或带有情感的物体,因为心里情感活动时,都在发放不同频率的波濒和信号,它会直接影响身边的一切,无论是人还是物体,乃至灵,它们存在的方式,都是因为振动频率和信息所具有能量的大小来决定,它们或有情感,或有感知,或有受觉,因此当你的心态在发生变化时,肯定会给身边的一切带来变化,或许会更加美好,或许会更加遭糕,因为你所发出的信息会有相同的信号与之对接,它也会改变你自己的场濒,这些就足以影响其他人或物体的场能受到改变,#所以说一个智者具有掌控任何场地的主动权,因为他能随时调节自己的场能和信息的频率,对抗、压制、掌控都是使事情走向反面的根源,和合、相融、利导都是使事情走向发展的动力,不要强制,因为有反抗的心里存在,不舒服,不接受,就会潜移默化地产生抵制,就会产生背动的局面,相反你把爱和阳光传递出去,你就会收到快乐、幸福、团结的凝聚,你就是阳光,你就是摆脱阴暗束缚的天使,你是走向光明的阶梯,#让你的家庭、朋友、同事拥有一个善良、仁爱、向上、知心的你吧!让你的变濒能量场和信息源,去改变那些污浊的病态吧!世界的美好都来自于每个人的平和仁爱的心态!


摘自 解桐林。中间一段似和管理相关,我觉得高明的“管理”当是这样相互激发正能量的,任何时候[愉快]


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管理者,只要你能独立思考,能约束自我,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那么你就是自己的头和兵,就需要对自己和工作负责。愿你自己成为一支队伍!

同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跟着德鲁克学时间管理
用五色时间管理法,做五彩人生的主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