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唱:特別的生日

我的防疫故事 | 淺唱:特別的生日

今天是正月初七,是“人日”,傳說中人類誕生的日子。於我,更是個特別的日子——N年前的今天,媽媽在農村老家生下了我。據說我早產了很多天,很小很輕,三姨媽把我兜在圍腰裡,穿過田埂小溪,我小嘴微微地一張一合著,還未成形……這樣的圖景,媽媽描述過很多遍,每每聽起來、想起來,心裡都湧起一股陌生而熟悉的暖意……

早上醒來便收到閨蜜和表姐的微信祝福,農曆生日,能有至親摯友記得,便是滿滿的溫馨。

今年是我的本命年,節前就請了初七一天假,打算回老家與同學一塊兒過生日。好友巧巧與我同年,農曆生日正好在我前一天,我們約好了幾個老友一塊兒聚聚。殊不知遇上特殊疫情,幾乎是全民在家。老家雖離成都不遠,但依現在形勢,回去的計劃只好取消了。

現我們小家呆在城東,媽媽和妹妹一家住在城南。昨天給媽媽打了電話,說今天我們過去一起吃個飯。然而今天一早就接到媽媽電話,說小區要求嚴格,挨家挨戶打招呼讓親戚最好不串門兒……唉,罷了,老老實實宅在家裡吧。想是這麼想,然而心裡還是不由得隱隱掠過一絲落寞。

小朋友起床後,按我的口授,煮荷包蛋。從小過農曆生日,外婆、媽媽或姨媽表姐們都要為我煮荷包蛋。有次在大表姐家,居然煮了5個荷包蛋。而今,與他爸分享著小朋友煮的荷包蛋,倒是別有一番感觸。

正吃著荷包蛋,手機響了,媽媽在電話裡說她已到樓下了!

這麼大冷的天,早上還跟我說各自吃好過好的媽媽,居然到樓下了!我心想,媽媽準是給我們送吃的來了。我趕緊衝下樓,只見戴了口罩的媽媽在單元門口椅子上坐著,見了我,立即翻開大大的拉桿包,說給我們帶了雞肉、豬肉、香腸……

“這個春節我準備的年貨多,你們不幫著吃就會壞的!”媽媽用的是一貫的語氣,容不得你推讓。我能說啥呢,只有接受……

從小到大,我都一直沒有離開媽媽這樣的呵護。

十八歲離開家到成都上大學,媽媽每次來看我,都會給我帶上些吃的,有時還炒了臊子送到宿舍來,那香味飄滿了室友們的飯盒。

踏上社會,喜歡自由的我第一份工作選擇了到報社做記者,與夥伴們成天滿城轉悠,不時赴各地採訪,媽媽便常打電話,囑咐我要照顧好自己、吃好穿暖,在外注意安全……成天為我“漂泊”的狀態而擔憂。

後來,媽媽聽說了公務員招考的事,專門到成都給我做工作,幾乎是押著我去報了名。也許是託媽媽的福,我考上了一個民生部門,媽媽心裡一塊大石頭算是落了地。後來,又是操心我的個人問題、孩子問題……

再後來,家裡的頂樑柱爸爸不幸患上重病,給我們全家重重的一擊,在爸爸臥床的那段日子,媽媽日夜陪伴,常跟爸爸講過去的事情,鼓勵和安慰爸爸。爸爸最後安詳地走了,留下媽媽堅強而樂觀地繼續前行。儘管媽媽自己身體也有著這樣那樣的毛病,而她時時記掛的卻是孩子和家人。這就是媽媽!

我不禁聯想起近日裡讓無數網友淚目的90歲武漢老母親守護64歲兒子的故事,老母親那份堅韌厚重的舔犢之情,深深地震撼了我們。是啊,只要媽媽在,你就永遠都是孩子!疫情,給人類帶來了災難,也讓真情的力量熠熠生輝!

而疫區之外的我們,得以放慢生活節奏,有更多的時間靜下來,去品讀親情,去回味過往,去感悟點滴。我們為疫區祈禱,希望真情與大愛能挽救更多的生命;我們給人生打個休止符,聆聽喧囂之外的那些聲音;我們與心靈對話,於留白處投射一縷脈脈溫情。此後,我們再向暖前行!

感謝媽媽,溫暖了我這個特別的生日,明朗了我這份特別的心情。(作者 | 淺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