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張作霖造的中國第一艘航母,後來去哪了?

用戶6333433435


張作霖改造的這艘戰船並不能被稱為航空母艦,就連先進一點的戰艦都比不上。

航空母艦是以艦載機為主要武器的大型海上艦艇,在艦艇上有為艦載機提供起飛和降落的甲板,而且航空母艦不是單獨存在的,一般是以航空母艦為主艦而形成一個大的作戰群,艦隊中的其他軍艦為其提供保護和供給,航空母艦很大,當時最小的也有一萬噸以上,一般為3-6萬噸。

而張作霖的戰艦是1923年從煙臺某公司買的一艘德國商船,重約2708噸,原來是德國海軍的運輸船,一戰戰敗後被改為商船,張作霖的海軍處長沈鴻烈把它買來改造成了一艘戰艦,戰艦上配備的有兩門119毫米主炮,4門75毫米副炮,使用燒煤鍋爐蒸汽機,1200匹馬力,該艦可以搭載兩架水上飛機,當時東北海軍有6架這樣的水上飛機。
(鎮海號上的施萊克水上飛機)


張作霖當時剛好被北洋政府任命為鎮威上將軍,他就把這艘軍艦命名為“鎮海”號,“鎮海號”雖然與傳統航空母艦相差甚遠,但是在當時中國卻是首屈一指的,張作霖在對孫傳芳和北伐軍的戰鬥中,鎮海號都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經過中東路事件和九一八事變等眾多劫難後,鎮海號到了國民革命軍手裡,被改編為海軍第三艦隊,由原參謀長謝剛哲任司令,但沈鴻烈依然控制。


盧溝橋事變後日軍入侵青島,沈鴻烈決定沉船阻擊日本海軍登陸,1937年12月26日,由謝剛哲主持沉船工作,鎮海號沉於青島小港碼頭,鎮海號雖然沉了,但是其戰艦上的大炮被運往了抗戰第一線,代表鎮海號對敵作戰。

鎮海號被稱為中國最早的水上飛機母艦,也是民國海軍中噸位最大的水上飛機母艦,可以從鎮海號看出當時張作霖的實力有多強。


司馬長史


東北王張作霖的一生可謂是傳奇的一生,憑藉短小的身材,生生的做到了北洋軍閥老大的地位,直到皇姑屯被炸,才結束了他傳奇的一生。那麼說道這艘航空母艦,我們不得不說一說它的來歷。

時間退回1922年,當時直奉兩系派系作戰時期,奉系張作霖由於海上軍事力量薄弱大敗,於是他認識到了海軍的價值,他當機立斷把黑吉江海軍參謀沈鴻烈挖了過來幫他組建海軍,後來經過考慮之後,發現自己的力量不能夠造出軍艦,於是沈鴻烈建議張作霖買一艘,找了好久,最終買到了一艘德國運輸船,這艘運輸船因為德國戰敗而遺留下來。

但是張作霖買回來之後,發現自己這邊並不能改裝,於是便將這艘商用運輸船送到了日本,張作霖花費了大價錢進行改造,在船上安裝了4.7口徑的海軍炮兩門,3英寸口徑陸軍炮4門,還改進了動力裝置變為蒸汽機,而且這艘船被稱為當時的航空母艦也是沒毛病的,因為張作霖還在船上放置了兩架水上飛機,所以按照當時的軍事以及科技力量,這艘船被稱為第一艘航空母艦一點都不過。改造成功後,這艘船按照張作霖的軍銜,改“祥利”號為“鎮海”號。

之後,第二次直系奉系戰爭爆發,張作霖憑藉鎮海號大獲全勝。

那麼這艘當時威震全國的鎮海號最終去了哪了呢?讓我們再跟隨時間的腳步來到1937年,這一年抗戰全面爆發,鎮海號迎來了他最後一個使命,阻礙日本軍隊南下,於是,在最後時刻,鎮海號拆掉了船上的六門炮,自沉在了青島的小碼頭,為的就是構建起阻礙日軍南下的阻礙線,在水路上斷了日軍的念頭,鎮海號也以這種悲壯的方式走完了他最後一段路。


小太陽D


日本人打過來的時候,“鎮海”號水上飛機母艦不戰而自沉,包括中國第三艦隊在內所有軍艦全部自己鑿沉於港內。


1937年12月26日,“鎮海”、“永翔”、“江利”、“楚豫”、“定海”、“同安”等艦沉塞於青島小港碼頭,“海鷗”、“海清”等4艇沉塞於劉公島。這些船隻基本原來都歸屬於東北海軍。


事實上,“鎮海”號作為兩千多噸的改裝軍艦,基本不具備海戰能力,自沉是明智之舉。“鎮海”號的艦炮(120毫米速射炮2門,76毫米速射炮4門)提前兩個月就被拆卸下來,與其他軍艦所卸艦炮組成海軍炮隊,隨第三艦隊人員組成的陸戰隊轉戰于山東。據稱,該炮隊於10月21日擊毀了日軍企圖突破禹城徒駭河鐵橋的鐵甲列車兩列。



陶式防務評論


張作霖搞的航母叫做鎮海號,這艘船的結局非常悲壯。

嚴格來說,鎮海號並不能算航母,它原本只是一艘德國產的運輸船,後來被張作霖買下,改裝成了一艘軍艦。它只能搭載兩架飛機,而且上面甲板很短,還沒有安裝彈射器,飛機無法從船上起飛,而且也無法在船上降落。

是不是感覺很懵逼,既然不能起飛和降落,搭載的兩架飛機是幹什麼的呢?

原來這兩架飛機是水上飛機,起飛的時候需要用船上的起重機把飛機吊到海面上,飛機直接從水上起飛。降落的時候也是直接落到海面上,然後慢慢的滑到船身附近,再用起重機吊回到船上。正因為這種特殊的飛機起降的方式,所以鎮海號當時被稱為水上飛機母艦。

船上的武裝主要靠兩門主炮和4門副炮,而艦載機主要用途是攜帶炸彈進行轟炸的。

以現在的眼光來看,鎮海號雖然很落後,但在當時可是中國噸位最大的軍艦。而且軍艦加飛機的組合,放眼世界海軍,也是比較先進的。

在奉軍對其他軍閥作戰時,鎮海號也立下了不少功勞。

日本開始侵華,東北軍幾經整頓,鎮海號來到了青島港鎮守。當時東北海軍的締造者,也是最高指揮是沈鴻烈。為了阻止日本海軍靠近青島,沈鴻烈下令在航道上佈置了很多水雷。

除此之外還把很多船都拉倒碼頭附近炸沉,想以此來堵塞港口,阻止日本軍艦靠岸。很不幸,鎮海號因為體積夠大,也在沉船名單中。

最後鎮海號被拆除掉武器裝備,在青島小港碼頭被炸沉。不過拆掉的火炮也沒浪費,被裝備到了其他地方,為抗戰也是做出了很多貢獻。



漂浮菌


2012年9月25日,中國在用了幾年時間以後,終於將烏克蘭的廢棄航母改裝成為我國海軍的第一艘航母“遼寧號”,並交付海軍使用。2013年,我國開始自行研製第二艘航母。目前,我首艘國產航母已經下水,完成了主體建造和動力、電力系統設備的安裝。

今天,我來來聊下上個世紀,中國人對於航母夢的第一次嘗試!

這個“中國第一艘航母”就是東北軍的“鎮海號”,它也是“舶來品”,張作霖只是對它進行了改裝。不過,這不影響我對張作霖表示敬意,他真是有錢,有人,有魄力!可惜大帥一代梟雄,就差有個好兒子。

1922年,張作霖宣佈東三省獨立,自任保安總司令。張作霖開始擴充東北軍,並組建“東三省保安司令部特設航警處”(就是東北軍海軍),任命留日歸來的沈鴻烈為航警處少將處長。沈鴻烈認為吉黑江防艦隊實力單薄,提出通過購買舊商船改造成軍艦的方式,組建"海防艦隊"。

1923年7月,沈鴻烈從煙臺政記輪船公司購買了商船"祥利"號。這艘商船原為德國海軍的運輸船,航速12節,也算跟“戰艦”沾邊了。就是噸位小,才2708噸。有這個底子在這擺著,再怎麼改裝,也只算是攜帶水上飛機的“準航母”。

該船買回來以後,東北軍沒有實力改造。沈鴻烈就把"祥利"號開到旅順口日本海軍基地改裝。完成改裝之後,該艦回到葫蘆島作為當時航警學校的練習艦。張作霖將該艦命名為"鎮海"艦。

改裝以後,鎮海號裝備了4.7英寸口徑阿姆斯特朗海軍炮2門、3英寸口徑陸軍炮4門,動力為燒煤鍋爐往復蒸汽機,1200匹馬力,航速可以達到12節。

1924年12月,張作霖向法國訂購了"施來克"FBA-19型水上飛機。該型飛機全長12.87米,翼展8.94米,裝備裝1挺機槍,可掛載2個小型炸彈,時速180公里/小時,升限6000米。法國只生產了9架,張作霖買走了8架。其中,有兩架放到了“鎮海號”上。

不過,“鎮海號”噸位在哪擺著,不具備甲板起降飛機的能力。“鎮海號”每次施放飛機,都要停車拋錨,然後用吊臂將飛機放到水面上起飛。飛機回收時,也要先停在水面上,用吊臂回收。不過,鎮海號作為中國人對第一艘“航母”的嘗試,依然很了不起。

1926年3月,東北海軍“水面飛機隊”在秦皇島正式成立。到1927年,“水面飛機隊”擁有了8架飛機,並改名“海軍航空隊”,聘請俄籍軍官進行水面起飛和投彈訓練。

“鎮海號”使用水上飛機作戰。

1927年7月22日,“鎮海”和“威海”兩艦偽裝成商船,使用水上飛機轟炸北伐軍的海州灣(今連雲港)。“鎮海”上的水上飛機對海石、新浦等地投下數枚炸彈,造成當地恐慌。兩艦在返航途中,俘獲北伐軍的運兵船"三江"號。截獲“三民主義書刊數萬冊,軍衣8000套、雨衣1000套、水壺20箱以及馬槍5支”。

同年9月3日,"鎮海"、"海圻"等4艦,攜帶水上飛機轟炸上海“江南造船廠”。雖然,沒有什麼實際戰果,但是,引起了上海當地恐慌。畢竟,這是上海第一次遭受空襲。

1928年5月3日,"鎮海"等3艦對吳淞口進行炮擊,並施放兩架飛機對高昌廟和浦東投下了多枚炸彈。

這幾次戰鬥,雖然戰果有限。但是,威脅到了北伐軍的海運,致使北伐軍無法通過海運獲得後勤補給。

"九一八"事變後,鎮海號轉移至山東青島。“盧溝橋事變”以後,沈鴻烈任青島海陸軍總指揮,隸屬於李宗仁的第五戰區。沈鴻烈為了阻止日軍登陸青島,下令拆下"鎮海"等東北艦隊所屬艦船的火炮,機槍等武器,然後自沉、堵塞港口。

其實,我覺得“鎮海號”只能算是拉著飛機的戰艦,不能算是航母。畢竟,噸位在哪擺著,也不能使用甲板起降飛機。但是,軍閥張作霖組建“水面飛機隊”的做法,值得稱讚。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張大帥的航母在當時可以說是全國獨一份,在當時的軍閥混戰中也幫助張大帥取得了不少的“面子”

這一艘航母其實是由貨船改裝而來,張大帥對其起名“鎮海”號航母,上面的飛機搭配也只有兩架水上飛機,但在當時看來,也是一個很不錯的水上武器了。

後來張作霖也開始大力發展他的海軍,畢竟軍閥都是希望手裡面的槍桿子可以再硬一點,再硬一點,於是又在這個鎮海號航母上又添加了4.7英寸口徑阿姆斯特朗海軍炮2門、3英寸口徑陸軍炮4門。

在張大帥添加了這些武器之後,張大帥陸上有坦克,空中有飛機,地上有軍工廠,海上有航母,在當時的軍閥集團內也有了很大的底氣去說話。

後來的張大帥在這些武器的幫助下也打過不少的勝仗,但張大帥在皇姑屯被炸身亡之後,這些武器全部都有張學良接管。

而張學良作為一個接手的軍閥,對於這些武器系統也都沒有什麼太大的變動,因為當時的日本軍隊已經開始咄咄逼人,甚至頻繁的越境。

後來918事變爆發之後,張學良奉行不抵抗政策,帶著東北軍入關,這艘鎮海號也隨著編入了民國海軍。

在民國海軍內,這一艘鎮海號也是一個吞金大戶,還要配置飛機,而且因為飛機架數的原因,成為了民國海軍的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最後這一艘航母也為抗日戰爭做出了貢獻,和當時無數的商船一樣,因為雙方實力的巨大差距,為了不讓日軍繼續南下,這一艘鎮海號最後也沉在了青島碼頭!


娛樂吃瓜主


中國第一艘航母是遼寧艦,張大帥造的航母只是一艘大戰艦而已。不過張大帥當年打造的東北海軍確實是中國最強大的艦隊,可惜沒用在抗日上,最後為了防止落入日寇之手,只好炸沉了事。

張作霖是東北海軍之祖,沒有他就沒有東北海軍

張作霖是奉系軍閥領袖,號稱“東北王”,他在統治東北期間,一手建立了號稱“遠東第一大兵工廠”的瀋陽兵工廠(又稱東北兵工廠),打造了一支規模龐大、訓練有素、武器裝備精良的東北陸軍,更創建了一支號稱當時中國最強的海軍。

東北海軍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19年,當時俄國“十月革命”爆發,遠東地區一片混亂,形勢很不明朗,為了確保與其接壤的東北邊境安全,北洋政府開始籌劃建立江防部隊,這支部隊的名字是“吉黑江防艦隊”,編有艦船8艘,總排水量約2200噸,直屬於北京海軍部。

到了1922年,北京那邊鬧得歡,吉黑江防艦隊沒了經費,工資都發不起,張大帥抓住機會,把這支艦隊弄到自己手裡,並任命沈鴻烈為處長,管理東三省海防事宜。

毫無疑問,張作霖既是全國最大的軍閥,也是全國最大的金主,如果沒有張作霖的遠見和決策,沒有張作霖的投入和支持,東北海軍是不可能建立起來的。

沈鴻烈是東北海軍之父,沒有他東北海軍就很難壯大

沈鴻烈,字成章,湖北天門人,早年留學日本學習海軍,海歸後到北洋政府海軍部任職,後出任吉黑江防司令公署參謀長,再後來被張作霖連著艦隊一鍋端,一起挖了過來。

沈鴻烈不是一個統兵作戰的優秀將才,卻是一把管理軍政的好手,而且性格堅強,永不服輸,永不言敗,因此得到張作霖充分信任,受命組建並管理海防艦隊。

建立海軍的事不是有錢就能成的,因為別的軍火武器都好買,唯獨軍艦買不著,當時西方各國政府都對售軍艦有著很嚴格限制,軍艦這東西是稀缺品,基本上是有市無價。

沒辦法,沈鴻烈只好打破腦袋想辦法,他多方購買了幾艘報廢的商船,然後裝上炮,就算改裝成軍艦了,後來又陸續從俄國購入1000噸級破冰船一艘(東北那嘎達冷,冬天江上甚至海上都結冰),從日本買入300噸級舊魚雷艇一艘(新的人家不賣),最後形成了4艘軍艦規模的海防艦隊,艦隊以營口為基地,主要巡防於營口、葫蘆島和秦皇島沿海一帶。

1926年1月,東北江海防總指揮部改組為東北海軍司令部,正式有了海軍名稱,司令部所在地設於奉天(今遼寧瀋陽),仍下轄江防、海防兩支艦隊,沈鴻烈為東北海軍司令。

東北海軍擴編,首艘搭載水上飛機的軍艦成為“航母”

東北海軍艦隊正式成立了,但比起直係軍閥吳佩孚的渤海艦隊,它還比較弱小,因為渤海艦隊創建時間早,擁有巡洋艦3艘,炮艦2艘、魚雷艇1艘,實力遠勝,但第二次直奉戰爭中,直係軍閥戰敗,青島被奉系張宗昌佔據,以青島為基地的渤海艦隊也被張宗昌掌控。

不過,沈鴻烈的鬼點子實在多,他趁渤海艦隊內訌之機,把渤海艦隊的軍艦全都搞到自己手裡,並把江防、海防、渤海三支艦隊正式合為東北聯合艦隊,總計軍艦26艘。

在這26艘類別各異的艦艇中,有兩艘特別受人矚目。

一艘是“海圻”艦,它裝備有各種火炮34門,一次打炮,炮彈齊射,威力強大,能趕上一個炮兵團的活力,而且曾代表清政府完成環球航行,被譽為“天朝第一艦”。

另一艘是“鎮海”艦,原本是商船,被改裝為軍艦後,可以用來搭載一種產自法國,名字叫“施來克”的水上飛機。這種飛機比較輕盈,又不需要太長滑翔距離,因此可以停靠在有平坦開闊甲板的軍艦上,“鎮海”號就承擔了這個任務。

基於可以搭載飛機的獨特性能,“鎮海”艦一度被認為是中國歷史上第一艘航空母艦。你別說,“鎮海”號戰艦,還真的像航母一樣打過一仗。

1927年3月,軍閥大戰再次來開序幕。這次東北海軍決定給敵人一個驚喜。

沈鴻烈命旗下兩艘最強戰艦——“海圻”艦、“鎮海”艦沿海南下,分別偽裝成外國巡洋艦和商船,並借大霧掩護,悄悄抵達吳淞口,駛到距離敵艦不到800米處,突然開火猛轟,取得一場小勝,返程過程中還創紀錄地俘獲了一艘敵艦。

僅過了4個月後,沈鴻烈再次命“鎮海”、“威海”兩艦秘密駛向海洲灣(今江蘇連雲港),又來了一次擊其不備。交戰過程中,“鎮海”號首次啟動艦載飛機,這些飛機對臨近的海石、新浦等地目標進行了轟炸——雖然只投下了幾枚炸彈,但這是東北乃至中國海軍史上第一次“航空母艦式”的作戰,不過“鎮海”號本身遠不是航空母艦。

為防落入日寇之手,東北海軍艦船自沉青島港內,

1929年,繼承張大帥事業的張學良為收回中東路,與蘇聯發生武裝衝突,結果東北海軍江防艦隊在強大的“北極熊”海軍攻擊下,毫無還手之力,實力相差懸殊,幾乎全部被摧毀。

此後,東北海軍依靠強大的財力支持,重建江防艦隊。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後,張學良不放一槍一彈,就丟了東三省,東北海軍江防艦隊也全部落入日寇之手,但海防艦隊駐泊秦在青島、長山列島一帶,並未受到任何損失,但艦隊失去了充足的經費來源。

後來,這支無依無靠的海防艦隊先後發生“嶗山事變”和“薛家島”事件,“海圻”等軍艦出走,只剩下“鎮海”艦和幾艘小炮艦維持殘局,而沈鴻烈由於處置事件失當,引咎辭去代理海軍總司令職務,出任青島特別市長。

1937年,日軍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並派艦隊全面封鎖青島海上交通,時任青島市長的沈鴻烈決心實行“焦土抗戰”,堅壁清野,下令將東北海軍所有艦船炸沉在青島港內,號稱中國歷史上第一艘航母的“鎮海”號也永遠沒入海底。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新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被命名遼寧艦,而不為人知的是,這其實並不是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早在1926年,舊中國就有了一艘特殊的航空母艦。

【大帥張作霖戰略眼光獨到,很早就樹立了建立東北海軍的夢想,這是他起家的“吉黑江防艦隊”】

【大帥不僅注重硬件,還十分重視海軍人才的培養,這是在大連建立的東北海軍學校】

1926年中國還處在軍閥混戰的時代,能夠擁有海軍的軍閥屈指可數,而有實力有魄力擁有航空母艦,只能是實力最強的東北軍閥張作霖的奉軍海軍。

張作霖非常有戰略眼光,草創奉軍之初,就有意組建中國最強的海軍。所以他就想方設法把北京當局轄下的吉黑江防艦隊脫離海軍部,劃歸東三省巡閱使公署領轄,這樣張作霖開始擁有海軍的開端。

【東北海軍司令沈鴻烈】

隨著奉軍羽翼豐滿,奉軍海軍也不斷擴充艦船。於是1926年購買了一艘大型商船,並將其改造成一艘可以加載飛機的航空母艦——鎮海艦。

鎮海艦嚴格上說,並不是可以起落艦載機的正規航空母艦。而是一種裝載水上飛機的“準航空母艦”。鎮海艦搭載的是法國一種叫做“史萊克”的水上戰機。通過起重機械將戰機從甲板提起放置在水面上,然後才能起飛,最後飛機歸航也一樣降落海面上,由起重機吊回母艦甲板上。

【鎮海艦】

【“史萊克”水上戰機】

雖然這是最原始模式的“航空母艦”,但畢竟在一窮二白的舊中國,這是絕對的“領先事物”。足以讓其他地區的軍閥聞風喪膽。

鎮海艦也的確給奉軍掙足威風臉面。甚至曾經飛臨上海,轟炸江南製造廠,成為軍閥混戰時期一件轟動一時的重大新聞。

【張作霖在當時實在無愧於大帥之稱,可惜辛辛苦苦積攢幾十年的家底最終毀於一旦】

九一八事變後,鎮海艦官兵不願被日寇俘獲的命運,起航逃離東北,迴歸民國。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鎮海艦官兵深知破敗不堪的鎮海艦無力與現代化的日本海軍抗衡,便毅然自沉於青島海港。官兵拆卸下可以繼續在陸地上抗敵的槍炮,投奔抗日部隊。

大概也是因為有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誕生於東北緣故,新中國第一艘正式的航空母艦被命名為遼寧艦。參考文章:東北軍海軍

有什麼意見,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關注微信公眾號:戰爭史,多位專家將在公號中將繼續為您解讀。獨立專業,有種有料,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戰爭史,收看全部戰爭史政治軍事歷史精彩內幕解讀。


戰爭史


先務必說清一件事情,不要太高估東北軍!有些人說當年東北軍要是九一八堅決抵抗了就怎麼樣怎麼樣,當然,九一八如果堅持抵抗了,確實會給日軍帶來很大的麻煩。可是是不是真的就能力保金甌無缺呢?那還真不一定,1929年東北軍和蘇聯打過一次,結果嘛....

所以現在有些傳言嘛,什麼亞洲第一鋼鐵廠什麼的,奉系的實力在中國算強大的,但那也是相對中國各派勢力而言,在國際上根本就是個小蝦米,這裡就說說“張大帥”的航母吧。

題主所說的是“鎮海艦”,鎮海號水上飛機母艦是中華民國海軍派系之一東北海軍的一艘軍艦。本艦原為德國運輸船或者商船,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由中國的航運公司獲得,並繼續作為商船使用。東北海軍草創之初,奉系人士買下該船改裝成炮艦,並以“鎮海”號的名義加入東北海軍。1925年前後東北海軍對鎮海號進行了一番改裝,分類也改為所謂的“飛機母艦”。1937年12月,中國抗日戰爭期間,弱小的東北海軍無力抵擋實力遠凌駕於自己之上的日本海軍,被迫選擇將鎮海號自沉於青島港外。


國史拾遺


張作霖建造的這艘軍艦根本稱不上航母,頂多算是“飛機母艦”。這艘軍艦最終於抗日戰爭期間自沉於青島。

先來看看長啥樣吧,看這七零八落的體型還有張牙舞爪的甲板。來咱倆嘮嘮,敢問飛機怎麼起飛?事實也是如此,它確實搭載有兩架飛機,不過這兩架飛機是——“水上飛機”

這艘艦名叫“鎮海”是由一艘德國運輸船改造而成,排水量2700噸

張作霖出於保衛“獨立王國”的目的要求建造海軍,然而正值海軍條約生效,向外求購無門。於是相中了這艘作為商船使用的德國運輸船。

共裝有6門艦炮,不過說實話,我實在看不出這艦炮裝到了哪裡。綜合來看這艘“飛機母艦”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連國內的其他軍閥都唬不住,更別說海上防禦了。

“艦載機”也是小的可憐,充其量算是偵察機吧。

結局慷慨悲壯,值得我們紀念

在日軍侵華日甚一日的時候,於1937年12月18日自沉於青島大港港口用以阻塞航道,為抗日戰爭流盡了最後一滴血。

今天我們終於有了自己真正的航母,再次祝願我國海軍走向藍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