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记忆,计生教父,马寅初 功在千秋

历史记忆,计生教父,马寅初 功在千秋

马寅初“新人口论”的主要观点


中国的人口政策是指中国政府调节和指导本国人口发展所采取的一系列规定和措施。主要包括全面开放二孩政策、单独二孩政策、双独二孩政策和独生子女政策及人口迁移政策等部分。

政府根据全国人民和整个民族的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着眼于人口发展与自然资源开发相协调、人口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兼顾人民意愿和民族习俗等客观条件,制订符合中国国情的人口政策。

2005年1月6日,中国人口达到13亿(不包括港澳台约3000万),占世界总人口65亿的五分之一。据预测到2040年,中国人口将达16.517亿。过去有科学家测算,根据我国的自然资源和地域环境,只能养活16亿人口。这些测算咱老百姓也不知孰对孰错!

马寅初(1882年6月24日-1982年5月10日),字元善,中国当代经济学家、教育学家、人口学家。浙江嵊州人。马寅初的《新人口论》就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提出了一个家庭生两个孩子的好处。虽然他因发表《新人口论》方面的学说被打成右派,但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又得以平反。他一生专著颇丰,特别对中国的经济、教育、人口等方面有很大的贡献,有当代"中国人口学第一人"之誉。


有趣的是,到马老已经98岁高龄时,他在轮椅上听了为他平反的通知,只淡淡地说了一句话:“二十年前中国的人口并不多,现在太多了,你们不要再误事了。”

《新人口论》的主要观点:

1、对形势的估计:若不控制人口,2007年会达到26亿

    

1953年建国后首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截止到1953年6月30日,中国人口总计60l,938,035人,估计每年增加1,200万人到1,300万人,增殖率为20‰。

  

  这些数据引起了马寅初的注意,他怀疑普查结果。1957年,马寅初在北京大学发表演讲介绍其近几年来的研究结果。他认为人口实际增长率已达到30‰,若不控制,50后将达到26亿:

  

  “解放后,各方面的条件都好起来,人口的增长比过去也加快了。近几年人口增长率已达到30‰,可能还要高,照这样发展下去,50年后中国就是26亿人口,相当于现在世界总人口的总和。由于人多地少的矛盾,恐怕中国要侵略人家了。要和平共处,做到我不侵略人家,也不要人家侵略我,就非控制人口不可。”

  

  同年6月,马寅初将其研究成果《新人口论》作为提案提交给了全国人大,并于7月5日全文发表在《人民日报》上。


  

  2、控制人口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农民劳动生产率”

  

  马寅初认为人口过大,会导致大量的国民收入用于消费,会减少用于扩大生产和再生产的资金比重:

  

  “劳动人民把国民收入的一部分用来维持和改善自己的生活,另一部分用于社会扩大再生产,也就是说用作积累。……我国的国民收入在1956年将近900亿元,其中消费部分约为79%,积累部分约为21%。因人口多,所以消费大,积累小,而这点积累又要分摊在这许多生产部门,觉得更小了。我要研究的就是如何把人口控制起来,使消费的比例降低,同时就可以把资金多积累一些。”

  

  马寅初还从粮食和农民收入稳定角度考虑控制人口的必要性:

  

  “我国人口增加率是30%,食粮增加率几年来是40%——50%,可见食粮增加很快,但是食粮增加的速率不能长期地这样下去,因为耕地有限,将来总要成为问题的。”


  

历史记忆,计生教父,马寅初 功在千秋

  3、控制人口的手段:每对夫妇生两个孩子

  

  马寅初将其设想的控制人口的手段称作“计划生育”。具体的实施办法包括:1、普遍推行避孕;2、提倡晚婚晚育;3、每对夫妇只生两个孩子。马寅初说:

  

  “怎样实行计划生育,最重要的是普遍推行避孕。人工流产我是不赞成的,一则因为这是杀生;二则会伤害妇女的健康,使之一生多病;三则会冲淡避孕的意义;四则会增加医生的负担,造成很大浪费。如果允许人工流产,年轻的夫妇们就会把希望寄托在人工流产上,不去避孕。关于提倡晚婚问题,我希望青年们不要视结婚为完全私人的事,我们正在养成集体生活的习惯,难道结婚不是集体生活的一部分吗?每对夫妇生几个最合适?有人主张生三个。我认为两个就够了,男孩代替父亲,女孩代替母亲。我还主张两个有奖,三个有税,以税作奖,不会加重国家负担。”

  

  所谓“两个就够了,男孩代替父亲,女孩代替母亲”,也就是说,下一代的人口数量与上一代人口数量相等,人口将变成零增长——实际上长期实施,必将成为负增长。


历史记忆,计生教父,马寅初 功在千秋


其实现实来看,人口增长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恐怕不是政策就可以引导了好的。计划生育时期,存在不少的人计划外生育,而现在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后,现在究竟有多少生二胎意愿的,估计一半有没有都是个问题。

因而,在很多时候,生育政策究竟可以发挥多大的作用,是需要有效引导群众的生育意愿作为辅助的。甚而至于,生育政策本身只可以作为一个辅助,让群众形成自己的正确的生育意愿才是最重要的。从现实来看,生育意愿取决于家庭条件和社会平均抚养儿童的价值,从这个角度来分析,才会让整个社会的人口处在合理的空间,这才是最关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