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諸葛亮必須殺魏延的三個原因,或許沒有你想的那麼簡單

魏延自隨先主劉備入川,在平定廣漢郡的戰役中,立下戰功,劉備提升他為牙門將軍。七年後,劉備於漢中之戰戰勝曹操,佔領漢中地區,彼時所有人都認為漢中太守非張飛莫屬,結果卻大出眾人意料,劉備提拔魏延為鎮遠將軍,讓魏延做了漢中太守。


看諸葛亮必須殺魏延的三個原因,或許沒有你想的那麼簡單

武侯諸葛亮


諸葛亮第五次北伐,在五丈原病危,留下密令:斬殺魏延。最終在楊儀、姜維等的配合下,馬岱成功斬殺了魏延。那諸葛亮為什麼一定要殺魏延呢?在筆者認為,其中原因可以概況為三。

第一, 魏延不甘心永遠做一個將,他想做帥

在諸葛亮北伐期間,魏延每次都請求帶兵獨立作戰,這與諸葛亮的用人策略明顯有分歧。諸葛亮喜歡用聽話的將領,這無論是在演義中還是正史中都能夠體現。在演義中,諸葛亮博望坡、赤壁之戰使關羽、張飛發自內心的佩服。在正史中,諸葛亮與關、張沒有軍事上的交集,但卻偏愛用趙雲,或是張苞、關心等後輩,因為這些人以服從為軍人的第一天職。

230年,曹魏三路大軍進攻蜀漢,魏延請兵入西羌,攻擊曹魏的涼州地區,擊敗費瑤和郭淮。第四次北伐,請兵未果,與高翔、吳班正面對陣司馬懿。


看諸葛亮必須殺魏延的三個原因,或許沒有你想的那麼簡單

漢中太守魏延


魏延並不想跟著諸葛亮一起北伐,他希望請兵走側翼戰場,做蜀漢的“韓信”。對於這一點,諸葛亮心裡是非常明白的。如此,即便魏延沒有反叛的心,諸葛亮也不會放任魏延任意發揮的,畢竟劉邦與韓信的歷史教訓足以起到警示作用。但,諸葛亮死後呢?

第二, 魏延的戰略危險性太大,極有可能給蜀漢帶來覆國的災難

魏延希望能自己率領一支軍隊走側翼戰場,最終與諸葛亮主力不均會師於潼關。諸葛亮卻一直都不給魏延機會,這令魏延有種懷才不遇,一生報復無法實現的心裡。

據《三國志》中記載,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間,魏延獻計:請兵五千,從子午谷直取長安。其實子午谷奇襲雖然風險性很大,但未曾不可一試,畢竟夏侯楙不是曹仁。可惜提出該計策的是魏延,如果奇襲成功魏延極有可能據長安而自立,從此脫離蜀漢的統治,如果奇襲失敗,魏延將會被重罰,甚至斬殺,諸葛亮北伐正是用人之際,當然不捨得殺掉悍將魏延。


看諸葛亮必須殺魏延的三個原因,或許沒有你想的那麼簡單

子午谷奇謀


諸葛亮死後,軍中必定無人可以控制魏延。論資歷魏延遠在姜維等人之上,蜀漢自五虎將相繼去世之後,魏延顯然便是軍中的碩果僅存的悍將;論威望,魏延也算身經百戰的將領,趙雲去世後軍中沒有人比他的威望高,況且魏延擅長訓練士兵,收穫軍心。

如此人物,一但實際掌控蜀漢軍權,用自己的戰略進行北伐,將無人能夠阻止。無論最終成與敗都是在消耗蜀漢,消耗劉備畢生積累的心血,也不可否認他會成為另一個“司馬懿”。

第三, 魏延傲慢更勝關羽,但卻沒有關羽的忠心

魏延的傲慢無禮是眾所周知的,在蜀漢後期文武皆要避其鋒,唯獨楊儀總是與他正面對抗。此時,蜀漢軍中已是人才凋敝,大將魏延的地位可想而知了。關羽的傲是傲上,不喜歡與文人交往,但並沒有到傲慢無禮的地步,黃忠只不過是他一直不敢正視的一個自己而已。

關羽是從黃巾起義就開始跟隨劉備的,當時劉備什麼都沒有,更不是什麼漢中王。中途雖然歷經分分合合,曹操甚至不惜一切代價挽留,但關羽始終不被名利所動,一心只忠於劉備。


看諸葛亮必須殺魏延的三個原因,或許沒有你想的那麼簡單

先主劉備


魏延是不一樣的,他也忠於劉備,但劉備早已病逝了。他對劉禪繼位後的蜀漢也不是很忠心,因為此時蜀漢實際掌權者是諸葛亮,而諸葛亮一直都不採納他的建議,不給他實現自我的機會,並且還時時提防著他,這讓他始終沒有家的感覺。

他在蜀漢後期的地位雖然不亞於關張在蜀漢前期的地位,但他始終沒有關張的特權,一直都在諸葛亮的統帥之下。他時時刻刻都想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更希望能通過在戰場上的軍功來實現這些,但諸葛亮不是先主劉備,更沒有像劉備當初提拔自己做漢中太守那樣給自己機會。

這所有的一切,在諸葛亮死後,魏延都可以憑藉自己的實力獲得。因為他感覺自己的實力真的很強大,足可以像韓信一樣,依靠征戰封侯拜相、封疆裂土。


看諸葛亮必須殺魏延的三個原因,或許沒有你想的那麼簡單

三國地圖


總結

可能魏延直到死去的那一刻都沒有明白,諸葛亮為什麼要殺自己。蜀漢宿將趙雲,晚年依舊戰無不勝;曹魏名將張郃,後期戰爭,所到之處暢行無阻。此時,該輪到他魏延上場了,蜀漢也正是需要人才,需要魏延的時候。

可惜一切都錯了,諸葛亮是絕對不允許魏延在自己死後,繼續統兵作戰的。他要為蜀漢負責,要為先主劉備的託孤重任負責,他不能留魏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