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一線先鋒榜 (第13期)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區基層黨員幹部主動放棄節假日,堅持率先垂範、守土有責,奮戰在疫情防控第一線,湧現了一批敢於鬥爭、擔當作為的典型事例。為激勵全區廣大黨員幹部積極投身疫情防控阻擊戰,現將典型事例編成“先鋒榜”並予以分期通報。

1.徐萬順同志40萬步走出最韌抗疫防控線。區委區政府督查組副組長徐萬順同志負責包保華中路街道皖江、光榮社區。作為包保縣幹,他牢記職責,每天駐點指導社區疫情防控,第一時間和社區一道研究落實各項工作指令和措施。小區卡口是疫情的第一道防線,他堅持每天逐個巡查,到點到位不走過場。他帶頭落實區應急指揮部指令,從不講例外,每天都要沿著宜城路、湖心南路、華中路、青少年路共20個卡點一一來回查看,不停地叮囑卡口人員做好“排問戴登測叮報”七字訣,嚴把卡點進出口關。小單元作戰任務下達後,還要每天到兩個社區19個網格詢問單元長摸排情況。就這樣,徐萬順同志每天步行超過2萬步,累計40多萬步、行程250多公里,他用實際行動,帶頭共築起最堅韌的抗疫防控線!

2.小單元作戰:單元不失守,清倉又見底。連日來,迎江區基層工作者發揚連續作戰、不怕疲勞的戰鬥精神,緊盯防控工作關鍵環節,“小單元作戰”當好群眾的防護員。王操傑是新河社區江畔尚城10號樓一、二單元43戶居民的單元長,“社區人少、轄區太大,很難顧得過來,我在這住了好多年,對居民也都比較熟,我可以幫忙跑跑腿出出力。”這些天王操傑跑上跑下,在包保的單元之間不知道跑了多少趟,還主動將私家車“貢獻”出來用於社區防疫。柘山村金院因為熟悉村裡情況當了單元長,包保12戶33人,他僅花了一上午時間就摸清了每戶每人基本情況,每天在卡點值完夜班後,白天他依然不辭辛勞挨家挨戶詢問情況、瞭解需求。“缺什麼跟我講,你老人家安心在家待著,千萬不能出門吶。”金院格外關注獨居老人情況,每天總是要多叮囑幾聲,正月十五當天還給村裡的獨居老人送去了元宵。每天值守卡點之餘,他還堅持在村網格微信群裡發佈防疫信息,宣傳防護知識。“我的家在這裡,我怎麼能不好好守著”金院說。現年58歲的高成虎,自小就住在光榮社區華中路北三巷3棟,熱心公益、長期擔任社區志願者。“小單元作戰”以來,他積極響應號召,又加入了單元長的隊伍,負責北三巷3棟30戶居民信息摸排。儘管對該樓內每家每戶的情況十分熟悉,但他還是不敢馬虎,每家每戶細心摸底。“不少網格長和居民們之間彼此還不是很熟悉,一開始清倉見底難度極大,多了這些單元長,社區清倉見底更加便捷、也更加精準了,單元不失守,清倉又見底就是我們的目標!”光榮社區黨委書記何巧霞說。

3.忠於職守舍小家,堅守崗位為大家。區民政局汪玲燕同志,家在潛山,孤身一人在迎江區工作,老父癱瘓在床多年,去年臘月剛做手術,身體狀況十分不好,孩子又才四歲。接到返回工作崗位指令後,她年初二晚上連夜返回城區,每天下沉到包保社區,個人摸排居民近500戶,其中武漢返鄉人員5名。指導養老機構提前實行封閉式管理,制定了迎江區養老機構疫情防控12條,得到市民政局高度肯定。同時積極向市民政局爭取口罩1000個、消毒液500公斤,有效解決了養老機構防控物資短缺的難題。打電話摸排涉鄂人員757名,發現有效信息309條。一連串高效、高質量的數字背後,是汪玲燕的嘔心瀝血,期間因低血壓她幾度要暈倒,也只是趴在桌上稍事休息,醒來後繼續工作。舍小家顧大家,汪凌燕已經在崗位上堅持工作20天,沒有回過一次家,家人只能偶爾通過視頻看看這位父親的女兒、孩子的媽媽。汪凌燕愛人在潛山工作,同樣也是抗疫一線人,無暇照顧家裡,重病的父親是汪凌燕最大的牽掛。但她深信,父親一句“自古忠孝難兩全,當以忠於國家為先”的寬慰,是給予她奮鬥在抗疫一線的最大動力。

3.迎江經開區警務站姚其義:職責所在,傾力守護。

2月7日上午,兩輛皖A牌照車輛路過迎江經濟開發區設的卡口,警務站正在執勤的姚其義攔下車輛,並告知當前是疫情防控關鍵時期,園區已封閉化管理,外市車輛不允許進入,並婉言勸返。在得知是李建中副省長帶隊的省督查組正在“四不兩直”督查疫情防控工作後,姚其義依然堅持原則,按照規定程序進行了登記,檢測,李副省長一行對園區的嚴格管理給予肯定。姚其義表示,我只是按照疫情防控規定執勤,不管是誰,也要攔下來檢查。早在1月26日安置好患病妻子後,姚其義於就主動請纓戰鬥到疫情防控第一線,作為園區疫情防控應急協調組組長,他跑遍了園區企業,一家家開展防控宣傳、預防、排查工作。他還結合多年的工作經驗,在園區組織開展“小單元”疫情應急處置模擬演練和封閉式管理情景模擬演練。連續20多天,姚其義一直崗位上。甚至工作受傷也不退縮,他說:“作為一名警察,我的職責就是保護人民安全。我要盡我所能,守護好園區,疫情不退,堅守不退。”

5.一身“城管藍”,奮戰抗疫第一線。一直以來,迎江城市管理局的小夥子姑娘們是一支不怕苦、不怕累,特別能戰鬥的隊伍。面對嚴峻的疫情,年輕的城管隊員們又再次衝到一線,把好小區第一道關口。有很多剛做爸爸、媽媽不久的隊員,因為防疫在一線,每天就睡在單位沙發上,吃飯基本是泡麵,不能回家與親人團聚。綜合執法中隊的丁懌從臘月禁燃禁放到現在,已大半個月沒回家了,與家人聚少離多的他,每晚只能通過視頻看看才6個月大的兒子,泡麵也成了他的家常便飯。宜城中隊的劉劍負責值守墨子巷卡點,工作中有時被居民誤解,但他總是默默承受、耐心勸導,總是說“理解這些居民的心情,沒有關係”。就連居家隔離的隊員陳笑、方玉等,也心繫一線,做好中隊材料報送、數據統計等力所能及的工作。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他們沒有一個人退縮,個個身兼多職,扮演好“宣傳員”“管理員”“勸導員”“執法者”等各種角色,根據防控工作需要隨時轉換。面對疫情,他們召之即來,來之能戰,緊緊擰成一股繩,上下齊心,克難攻堅,始終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

(以上由區委組織部、新河路街道黨工委、長風鄉黨委、華中路街道黨工委、迎江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