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村鄉:一個人,一所醫院

張村鄉:一個人,一所醫院

張村鄉:一個人,一所醫院

僅用10天建成的河南新鄉版“小湯山”,新鄉太公山醫院,2月19日正式接診新冠肺炎患者。這個醫院建設得到了新鄉各界的鼎力支持,共收到愛心捐款825萬元,其中一名村支書捐了500萬元,讓大家很是驚訝。他就是河南輝縣市張村鄉裴寨村黨支部書記裴春亮。疫情發生後,他第一時間站了出來,慷慨解囊,成為新鄉市紅十字會成立以來,第一次接受的最大一筆單筆捐贈。這不是裴春亮一時衝動,其實他的愛心行動一直在路上……

張村鄉:一個人,一所醫院

1970年出生的裴春亮,從小家裡就窮,十二歲後的四五年間,家庭接連發生重大變故,在黨組織和鄉親們的幫扶下,他領著3歲的侄兒、6歲和9歲兩個侄女,吃百家飯、穿百家衣長大。那時起,他心裡就埋下了一顆感恩的種子。後來靠黨的好政策,他辛苦打拼率先致富,從此開始源源不斷地回報社會。他20年如一日,致力於扶貧幫困、捐資助學、興修水利、異地扶貧和鄉村文明等慈善事業,累計捐資2.1億多元,幫助2萬多群眾告別貧困,走上富裕生活。

張村鄉:一個人,一所醫院

他曾自掏3000萬元建造裴寨新村,每戶村民沒拿一分錢,住上了200平方米的雙層小樓;捐資6000多萬元,打深水井,讓村民吃上乾淨的自來水;建引水提灌工程,告別祖祖輩輩靠天收;修裴寨水庫,讓周圍3萬多百姓、2萬多畝耕地受益。2018年,他又出資1000萬元打造“豫北特色小鎮”,捐款2000萬元,規劃建設容納2000人就業的裴寨社區服裝產業園,讓鄉親們“掙錢顧家兩不誤”。十多年來,這個曾經只有153戶、595口人的省級貧困村,在他的帶領下,發展成入住11800口人,人均年收入達18000元的新型農村社區,成為“全國文明村”“全國鄉村旅遊模範村”。

張村鄉:一個人,一所醫院

他多方籌資成立股份制企業春江集團,帶領當地群眾走上增收致富之路。公司積極參與,實施精準扶貧和“千企幫千村”行動,2016年捐資8000萬元,新建寶泉花園社區,幫助輝縣市西部,太行深山區四個貧困村的群眾搬遷扶貧。拿出6000萬元信貸資金,幫助6000戶貧困家庭增收。

張村鄉:一個人,一所醫院

每次國家遇到災難,裴春亮也從不缺席。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他帶領幹部群眾捐款107326.1元;2010年青海玉樹地震,他們又捐款119474.78元;2013年四川雅安地震,他本人捐款10萬元。

談到這次捐款,裴春亮說,不是我有多少錢,而是在黨需要我的時候,人民需要我的時候,我要兌現我的入黨誓言,兌現我的承諾,盡我所能,為黨分憂、為群眾解難,為鄉親們遮風擋雨,這也是我該有的擔當。

張村鄉:一個人,一所醫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