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衰”字读音及含义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出自唐代诗人贺知章(约659-约744)的诗歌《回乡偶书》。诗歌写于天宝三年(744年),这时贺知章年逾八十,已是风烛残年。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诗题中“偶书”的含义

诗歌取题“回乡偶书”,有两层意思:

  • 第一层,交代作诗背景,诗人告老还乡,偶然所作。
  • 第二层,偶然所书表示并非刻意写作,而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产物,也就是有感而发,再通俗些说就是我手写我心,我心含我情,表达真情实感。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衰”字读音及含义

语文教材中《回乡偶书》插图

“乡音无改鬓毛衰”中“衰”字的读音及含义

《回乡偶书》被选入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课文,“衰”字注音shuāi。《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则特意注明“衰”字读音cuī,并解释为疏落,稀疏零落之意。《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曾以《回乡偶书》作为开场诗,众人齐声诵读,读音cuī。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衰”字读音及含义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衰”字读音及含义

可见,shuāi和cuī两种读音都有权威读物为之背书。读音不同,意义也有差别:如果读作shuāi,则理解成衰老之意,整句诗解释为两鬓的头发都衰老了。如果读作cuī,则为减少、疏落之意,整句诗解释为两鬓的头发都减少、稀疏了。何拾肆认为将减少、疏落(即读音cuī)代入诗句中,意思理解更加顺畅。

“背面敷粉”的写作手法

背面敷粉是一种写作手法,和反衬类似。原本写作对象是A,却不直接描写A,而是竭力描写与A相反或相对的B,用B来衬托A。

据说,背面敷粉法脱胎于中国画的陪衬画法。作画时,在绢布背面敷一层铅粉,可以将正面的墨迹衬托得更加鲜明。后来,这种方法被引入文学创作中并得到广泛运用。背面敷粉法用得好,浑然天成,看不出技巧的痕迹;用得不好,矫揉造作。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衰”字读音及含义

贺知章的故乡杭州

《回乡偶书》三、四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就运用了背面敷粉法。诗歌想表达长年背井离乡的辛酸悲情,身处他乡,始终难以摆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尴尬身份和精神隔膜,乡愁在一个个夜晚随月亮升起,在每个佳节随着对亲人的思念分外浓稠。歌曲《离歌》中有句歌词“想留不能留才最寂寞”,很贴合离乡人的心境,他们因为求学、求仕、抱负、职责等种种原因不得不背井离乡,像贺知章这样直到垂暮之年才得以返乡的人,乡情经过年复一年累积和叠加,早已不是一个“寂寞”能简单概括,可见这是一首悲歌。

再看诗人的处理方式,明明“我”才是悲歌的主角,却将描写对象切换到儿童;明明“我”好不容易回到了生我养我的故乡,本地人的归属感被一句问话“客人,你从哪儿来?”击得七零八碎。

诗人运用背面敷粉法的成功之处在于,他选择的事件十分寻常且合乎情理,很多人都遇见过类似的事情,因此丝毫不让人怀疑这是诗人为了写诗而编造的情节。但是,我们读到诗人的经历都会感慨:他离开得太久太久了。浓重的感情通过轻盈的对话传达出来,有一种自然却又深沉的感染力。(文/花间读书何拾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