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往直前!身怀六甲,24小时"作战",这群人温暖了整个河南大学!

面对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河南大学

有这样一群人,在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快速进入"战时"状态,"地毯式"摸排学生状况,增强思想认同,激发学生防疫自觉,24小时开机在线,创新思路,主动作为,用爱浇筑出一条条坚固的防"疫"战线用身体力行为学生打造"定心丸",他们不仅是学生平时校园生活的辅导员也是这场战"疫"中的指导员。

生命科学学院2017级本科生辅导员王松廷克服在老家办公条件差的困难,坚守在辅导员抗疫一线。没有电脑,那就借!他承担着学院微信公众号的日常运营工作,为了让大家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疫情,轻松度过"宅"着学习的时光,特意推出了抗疫专栏——"一起走过",每期邀请一名学院的老师或学生为大家朗读积极向上的美文,至今已连续推出了六期;作为和新冠病毒最"近"的学院,抗疫科普义不容辞。他和学院生物爱好者协会的师生一起,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集思广益,联合编写了与疫情相关的系列科普文章,并及时推送,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疫情,积极面对疫情,最终战胜疫情。


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2018级本科生辅导员王天宇手机不离身,消息不静音,始终保持24小时在岗在线,保持"作战状态"。他第一时间通过微信群、QQ群建立小组联动汇报机制,组建疫情防控湖北小分队,及时传递疫情最新消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疫情,不信谣、不传谣,带领学生积极防疫。每天"一对一"地进行细致摸排,详细掌握全年级每一名学生的动向和身体情况。身为开封本地人的他,假期期间不顾个人安危,第一时间奔走筹措消毒液和酒精,与学院领导一起全力投身于校园的消毒防疫工作中去。问他疫情过后最想做的事是什么?他毫不迟疑地回答:

"最想看到同学们灿烂的笑脸!"


国际教育学院2017级中澳维多利亚大学项目辅导员詹晓燕除了负责自己所带学生的疫情排查、信息统计工作之外,还负责全院3892名学生的信息汇总和统计上报。"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是詹晓燕老师一直以来对自己的严格要求。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除夕刚过,学校党委一声令下,她立刻从"假期状态"切换到"战时状态"。在这场战"疫"中,她充分利用学生干部工作网络,压实责任、提高效率。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骨干作用,纵向按照辅导员——班长——班级干部——寝室长四级工作网络层层压实责任,横向按照班干部分片包干实行"网格化"管理,确保排查无遗漏、无死角,准确高效。对17名湖北籍学生、1名身体不适学生、3名有城际流动学生、2名湖北籍家庭经济特殊困难学生等重点学生群体,她逐一联系,详细了解情况,细心关怀叮嘱。通过出国学生QQ群和两名小组长,及时了解17名出国学生(3名在国外,14名滞留国内)的身体状况,给他们送去母校的关心和温暖。


欧亚国际学院辅导员李琳负责欧亚国际学院2388名学生日常数据的整合、梳理和汇总;与此同时,作为欧亚国际学院心理健康工作站站长的她深知特殊时期学生们的心理"防疫"同样不可忽视。她号召朋辈辅导员们,实时关注同学们的情绪和状态;并将"缓解在疫情特殊时期产生的压力"的新任务与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帮助的

"欧亚树洞"(此为欧亚学子专属的树洞君,负责倾听心声,收藏心事,给予疏导)相结合,为欧亚师生提供平台,缓解因疫情引发的负面情绪;同时积极利用学院微信公众平台、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主动发布防疫期间的心理应对举措、给全院学生"心理防疫"的一封信等相关知识。制作主题海报为师生共克时艰、战胜疫情加油打气。


身怀六甲的数学与统计学院2018级辅导员吴苏苏立即从"休假"状态转入"战斗"模式,协助学院领导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工作,从起草疫情防控倡议书,到做好官网、官微的每日推送,确保科学的防疫措施和有效的心理疏导方法宣传到位。她调配学生党员和干部组成防疫小分队,全面排查、反复核实所带年级339名学生的各项状况,保证一日一报,不留死角。对于湖北籍、滞留外地和身体异样等需重点关注的同学,她逐个电话沟通,细致讲解防疫措施,耐心化解个别学生的心理焦虑。疫情无情,辅导员有爱,她与学生携手同心,共克时艰!

口腔医学院"新手"辅导员王天佑保持与每个同学交流沟通,精准地掌握所有学生的情况。同时,在疫情发生期间,辅导员王天佑运用新媒体平台,多措并举引导学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策划了新冠病毒知识科普、凝聚正能量、为爱加油等栏目,并在学院微信公众号上,面向全国各地的口腔医学生们发起了"防控疫情,我们在一起"为武汉加油短视频征集活动,通过学生之口倡导大家严格遵守学校纪律不提前返校、为武汉送去暖心祝福,表达了口腔医学生将始终以实际行动践行责任与担当,与全国人民一起抗击疫情的决心。为了让每一篇内容都更有深度、学生更易接受,他亲自搜集素材,常常深夜他还在一遍又一遍地修改和审核官方新媒体平台发布的内容,以求达到思想教育引领的作用。


陈琳是新闻与传播学院2018级辅导员,同时还担任学院本科生疫情联络专员,陈琳每日关注疫情数据、摸排学生状况,按照寝室-班级-年级-学院四级联动的网格化管理反馈机制,按时上报学院1424名本科生疫情信息。为引导团员青年用实际行动助力战"疫",陈琳策划"心系武汉,携手战'疫'——我给武汉写封信"活动,收到学生书信80余封,共计三万余字,同学们以感人的笔触表达了河大学子对武汉人民的关心与问候。作品在院团委官方微博发布后,武汉共青团官方微博@青春武汉第一时间回复"满满的爱心和祝福已收到,谢谢可爱的河南青年们,共同战'疫',一起加油!" 这次书信征集活动,不但搭建起河大学子与疫区青年交流的桥梁,而且让青年学生感受到灾难面前要勇于担当,知行合一,积极传播正能量。


临床医学院辅导员张丫负责学院本科生的每日情况统计上报,落实"辅导员-班长-寝室长"联动网络化反馈机制,及时掌控、严谨排查。对于填报疑点或特殊情况,细致核实,高度关注。绷紧弦、鼓足劲、落到点,踏实做好学院联络员。坚守思想阵地,发挥新媒体网络优势,持续推送相关微信,科普防疫知识,督促学生提高认识、理性面对、承担责任、履行义务;报道附属医院医务人员舍身佑民一线抗疫、驰援武汉,采访捐赠校友凝心聚力筹措医用物资,以身边的感人事迹,传导正气、振奋精神,激励学生以老师、校友为榜样,坚定理想,努力学习,回报社会;以各类"宅家"指南帮助同学们规划假期,制作倡议壁纸,以其新颖形式引起学生广泛关注。相关主题累计阅读量

13677次,达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美术学院2018级辅导员靳利粉用爱与责任成为了203名学生的"N95"。一句"老师,爸爸今天确诊了"以及哽咽声,紧紧的牵动着靳利粉的心,自此,这名学生就是她置顶聊天的对象,作为二级心理咨询师的她,引导着学生学会配合和自我保护,探讨着学生感兴趣的电影和书籍,关注着学生和家人每天的身体状况,揣摩着学生每一个言语背后的心情。她努力成为学生亲密的 "N95",帮助他们消除担心,增强信心。面对纷至沓来的线上课通知,靳利粉认真做好学生名单筛选和准确传达。担心学生适应难,靳利粉设计调查问卷,收集意见,做好向上反映和向下反馈;还建立了钉钉工作群,帮助学生练习使用,定位打卡。她尽力做好学生可靠的"N95",助力"停课不停学,让教育不掉线"。


历史文化学院2016与2017级本科生辅导员郑振亚,负责统计年级信息以及汇总上报学院721名学生数据。面对严峻形势,他以"三不、三要"(不遗漏、不隐瞒、不应付,要及时、要担当、要作为)为工作原则,成立年级疫情防控小组,第一时间搜集权威信息,并通过学院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途径进行宣传,引导学生科学防控、杜绝谣言、凝心聚力。同时,他制作学生寒假动态工作台账,建立学生位置数据库,并对重点关注群体进行逐一对接,严格实行隔离期体温日报制度,为学生的健康保驾护航。


2018级软件工程专业辅导员栗晓文老师的丈夫作为河南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的医生已赶赴武汉,她支持丈夫,同时也担当起自己作为一名辅导员的责任。她根据工作实际,充分结合时事新闻和官方文件,依托QQ、微信、学院公众号和辅导猫app等平台全方位地实时做好学生的教育引导和防控信息报送。同时,她一直与学生家长紧密互动,积极沟通交流并统筹建立了以年级、班级、寝室为单位的"排查-报告-反馈"机制,对全专业363名本科生疫情期间的情况进行"地毯式"摸排,并实行"日报告"制度。


文学院2017级辅导员周青近期通过召开"疫情防控"主题团日活动,引导410名学生认真学习学校印发的关于疫情防控的一系列文件,正确认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做好预防措施。"如何戴口罩"和"七步洗手法"等防疫常识通过自制视频呈现出来,她在团日活动中引导学生们要怀着积极乐观的心态,采取科学的措施,将病毒有效隔绝,守卫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她号召大家发挥专业特长,运用班级微信公众号开辟"战'疫'专栏",用一篇篇出彩的原创文章,向身处战"疫"一线的平凡英雄们致以崇高的敬意,表达出河大学子科学防疫、与国家同舟共济的坚定决心!

他们只是教育系统防疫战线中的一份子,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全心守护河大学子安全,为抗击疫情努力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春暖花开,河大期待学子们平安归来!

欢迎关注"河南大学招生办公室"头条号,获取百年学府、"双一流"建设高校——河南大学最新精彩资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