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墓祖師”盜了誰的墓,竟養活軍隊3年?怕被盜,只能薄葬自己

進入別人的墳墓,偷偷的將裡面的東西給偷出來,這樣的行為就是我們所說的盜墓。近幾年,盜墓類的小說和電視劇很是流行,所謂“摸金校尉”什麼的,更是吸了一大批粉絲,那麼摸金校尉在歷史上真的存在嗎?答案是肯定的。

實際上,在我國幾千年的歷史中,盜墓這件事情從來就沒有停止過。伍子胥、黃巢、董卓、溫韜、孫殿英,對於這些人我們都很熟悉,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經歷,那就是都曾經盜過別人的墳墓,在歷史上都是很出名的盜墓狂人。

“盜墓祖師”盜了誰的墓,竟養活軍隊3年?怕被盜,只能薄葬自己


就拿孫殿英來說好了,孫殿英原本只是民國時期的一個小軍閥,起初並不起眼,是什麼原因讓他如此出名呢?他動用大軍以演習為藉口,盜取了慈禧太后和乾隆皇的墳墓,將墓裡許多的金銀財寶都盜走了。

因為盜墓這件事,使得孫殿英這個名字傳遍四方,至今人們都還記得他的盜墓行為。不過,有一個人卻被稱作是盜墓行業的祖師,這個人是誰呢?他就是我們熟知的曹操。

曹操為什麼要去盜墓呢?

盜墓“來錢快”

曹操是三國時代風雲人物,他出生官宦之家,從小便被人冠以“亂世之梟雄,盛世之能臣”的稱號,曹操雖然出生官宦,可袁紹這些官公子絲毫看不起曹操,認為閹人之後有辱官庭門風。曹操成年後,天下大亂,董卓亂國,天下諸侯紛紛反抗董卓。

“盜墓祖師”盜了誰的墓,竟養活軍隊3年?怕被盜,只能薄葬自己

曹操在此時也心生報國之心,為了支持曹操的夢想,曹父變賣家產助曹操建立一支為數五千的軍隊,剛開始時有著衛老的資助,曹操的軍費還算拿得出手,隨著曹操在十八路諸侯中的威望越來越高,有很多人都來投靠曹操,雖然曹操有著兗州為大本營,但曹操連年征戰,兗州又不是一個富庶之地,自然無法支撐曹操的軍費,為了軍費曹操也是想盡很多辦法,例如攻打徐州,徐州自古以來便是一個富國強兵的好地方。

曹操攻克徐州後,有了徐州為根據地勉強支撐軍費,可是慢慢的曹操軍隊越來越多,官渡戰爭爆發後,曹操戰勝袁紹,在數年時間內讓河北四州全部掌握在他的手中,可儘管有了黃河以北的全部地盤,曹操也無法支撐軍費,因為無論是河北四州還是他治下的兗州、徐州等地剛剛經歷戰爭,百廢俱興。自然無法承受數十萬大軍的日常開銷,身為統治者曹操自然不可能看著軍隊因沒錢而一鬨而散吧!

“盜墓祖師”盜了誰的墓,竟養活軍隊3年?怕被盜,只能薄葬自己


因此,他非常需要在短時間內擁有足夠多的錢財。既然需要錢,那要怎麼樣才能夠快速收集到錢呢?通過大力發展農業、大力發展商品貿易來提高經濟?這樣的理念是很不錯,但是見效慢,無法在短期內見效,等到見效的時候說不定自己都被消滅了。鑑於此,曹操想出了一個能夠快速收集錢的方法——盜墓。

在春秋時期,“禮壞樂崩”的社會變化之後,社會興起了厚葬的風俗,而這就使得盜墓行為變得頻發起來。厚葬之風給想要曹操的盜墓提供了很好的條件,雖然曹操很清楚盜墓會給自己留下罵名,畢竟這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

但身逢亂世的人想要有一番作為,就一定要有不同常人的手段。於是,“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這種專門盜墓的官職,就在曹操的軍隊裡就出現了。

“盜墓祖師”盜了誰的墓,竟養活軍隊3年?怕被盜,只能薄葬自己


一個墓養活軍隊三年

盜墓這事,很早就有人幹了。項羽早就幹過。袁紹也幹過。《三國志·崔琰傳》記載:

“今道路暴骨,民未見德,宜敕郡縣掩骼埋胔,示憯怛之愛,追文王之仁。”

就是說袁紹手下常挖人家祖墳,將死人屍骨暴露荒野的事。 曹操和一般人不同,要做就要做得最好。他成立了專業的盜墓隊伍,給予編制和經費,讓這些人四處尋找大墓。

而曹操的“摸金校尉”和“發丘中郎將”這支軍隊也沒讓曹操失望,盜掘了很多座前朝的帝王陵墓,要知道東漢在當時還沒滅亡,所以曹操的行為遭到了很多人的詬病。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確實讓他們找到了一個大墓。這個墓的主人,就是漢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劉武。 劉武是西漢文帝的兒子,漢景帝同胞弟弟。

“盜墓祖師”盜了誰的墓,竟養活軍隊3年?怕被盜,只能薄葬自己

  • 最早揭露曹操盜墓的人是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他《在討曹操檄》中說:

“又梁孝王,先帝母昆,墳陵尊顯;桑梓松柏,猶宜肅恭。而操帥將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裸屍,掠取金寶。至令聖朝流涕,士民傷懷!”。

這樣看起來,曹操盜墓是鐵板釘釘的事實了。陳琳和他是同時代的人,應該不會編造謊話來汙衊曹操,何況曹操讀了這篇檄文後,非常吃驚,連頭風病都好了,頭也不疼了。

“盜墓祖師”盜了誰的墓,竟養活軍隊3年?怕被盜,只能薄葬自己

梁孝王劉武是漢景帝劉啟的親弟弟,在平定七國之亂中,戰功卓著,戰後得到了漢景帝的重賞,死後諡號梁孝王,葬於睢陽東九十里的芒碭山。梁王墓為了防止後人盜掘,用大量上千公斤重的塞石封死了墓道,普通的盜墓賊就算找到,也很難進入墓室。是時候顯示專業部隊的實力了。曹操的那些摸金校尉們一錘錘地鑿,一點點的挖,終於打通了墓道。曹操親自指揮:

"(曹)操帥將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裸屍,掠取金寶。"《水經注疏》中說:"操引兵入碭,發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寶數萬斤。"   

當曹操知道這些後,親自到梁孝王墓盜掘現場監工,而他的這支軍隊也十分賣力,一通狠挖,梁孝王墓被打開後基本被盜掘一空,曹操從中獲取72車財寶,得金銀有數萬斤之多,而曹操就憑藉著這批財寶,養活了手下幾十萬軍隊達三年之久。

  • 史料中記載:““操發兵入碭,發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室數萬斤”
“盜墓祖師”盜了誰的墓,竟養活軍隊3年?怕被盜,只能薄葬自己

西漢盛行厚葬之風,王公將相們都多帶些財寶到另一個世界,何況坐擁三百里江山、富可敵國的梁孝王? 九十年代初,一夥盜墓賊炸開了夫子山上的漢梁王墓,盜走價值連城的玉璧等寶物數百件。

警方追回出土的漢代文物309件。這個故事後來被拍攝成電視連續劇《追蹤309》。從上世紀末開始,我國的考古工作者對漢梁孝王墓群進行保護性發掘,在這個三國時代就被盜過的墓群中,仍發掘出了金縷玉衣、大型玉璧等珍貴文物2萬餘件,許多文物價值連城。可以想象,這個巨大的寶藏,對當時缺衣少食的曹操軍隊來說,是一個多麼大的誘惑。

盜墓盜得多了,曹操就悟出了厚葬容易招來盜墓者這個道理。於是,曹操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提倡"薄葬"的統治者。

“盜墓祖師”盜了誰的墓,竟養活軍隊3年?怕被盜,只能薄葬自己

公元218年,他頒佈了一道《終令》,提出死後不要厚葬,要將自己埋葬在貧瘠的土地上,依照地面原有的高度作為壙基,陵上不封土,不植樹。金玉、珠寶、銅器等物,一概不陪葬。

2009年12月27日,國家文物局認定,經考古發掘位於河南省安陽市安豐鄉西高穴村南的高陵,就是曹操墓 。

“盜墓祖師”盜了誰的墓,竟養活軍隊3年?怕被盜,只能薄葬自己


隨葬物品一共有8件,分別刻有:

“魏武王常用格虎大戟”、“魏武王常用格虎短矛”

等銘文。在追繳該墓被盜出土的一件石枕上刻有“魏武王常用慰項石”銘文,這些出土的文字材料為研究確定墓主身份提供了重要的、最直接的歷史依據。

在墓室清理當中發現有人頭骨、肢骨等部分遺骨,專家初步鑑定為一男兩女三個個體,其中墓主人為男性,專家認定年齡在60歲左右,與曹操終年66歲吻合,是曹操的遺骨。

曹操絕對沒有想到,自己薄葬,又搞了“72疑冢”,遺骨還是在千年後被挖了出來,莫非冥冥中真的有報應輪迴嗎?

“盜墓祖師”盜了誰的墓,竟養活軍隊3年?怕被盜,只能薄葬自己

謝謝這麼可愛的你,能夠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看小編的文章,如果你有什麼樣的看法,可以在下方的評論區留言給小編!喜歡的可以關注小編(通史知興替),查看更多歷史和野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