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地理》评选的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Danxia landform)即以陆相为主(可能包含非陆相夹层)的红层(不限制红层年代)发育的具有陡崖坡的地貌。目前该定义被大多数学者们接受,也可表述为“以陡崖坡为特征的红层地貌”。红色陡崖坡是丹霞地貌最重要的识别要素,不同形态和体量的陡崖坡组合成堡状、墙状、柱状等各类丹霞地貌的基本坡面。在幼年期和青年期丹霞地貌区,大部分陡崖坡则构成峡谷的谷壁。丹霞地貌在我国广泛分布,目前已查明丹霞地貌1005处,分布于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其中四川的蜀南竹海和七洞沟属于幼年期丹霞,贵州赤水丹霞属于青年期丹霞,广东丹霞山属于壮年期丹霞,江西龙虎山则属于老年期丹霞,丹霞地貌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区,温带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区和青藏高原高寒区均有分布;

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的“选美中国”活动中评选出了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

一、丹霞山:中国的红石公园(广东)

《中国国家地理》评选的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

《中国国家地理》评选的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

丹霞山( 中国红石公园),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境内,总面积292平方千米,是广东省面积最大的风景区、以丹霞地貌景观为主的风景区和世界自然遗产地。丹霞山是世界“丹霞地貌”命名地。由680多座顶平、身陡、麓缓的红色砂砾岩石构成,“色如渥丹,灿若明霞”,以赤壁丹崖为特色。据地质学家研究表明,在世界已发现1200多处丹霞地貌中发育最典型、类型最齐全、造型最丰富的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区。

《中国国家地理》评选的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

《中国国家地理》评选的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

距今1.4亿年至7000万年间,丹霞山区是一个大型内陆盆地,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影响,四周山地强烈隆起,盆地内接受大量碎屑沉积,形成了巨厚的红色地层;距今7000年前后,地壳上升而逐渐受侵蚀。距今600万年以来,盆地又发生多次间歇上升,平均大约每万年上升1米,同时流水下切侵蚀,丹霞红层被切割成一片红色山群,也就是丹霞山景区。

丹霞山境内有大小石峰、石墙、石柱、天生桥共计680多座;丹霞山在地层、构造、地貌表现、发育过程、营力作用以及自然环境、生态演化等方面的研究在全国丹霞地貌区最为详细和深入,已经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丹霞地貌的研究基地以及科普教育和教学实习基地。

《中国国家地理》评选的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

《中国国家地理》评选的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

自开发以来,丹霞山先后被列入和评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04年2月13日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201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对中国丹霞的评价是:中国丹霞是中国境内由陆相红色砂砾岩在内生力量(包括隆起)和外来力量(包括风化和侵蚀)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景观的总称。这一遗产包括中国西南部亚热带地区的6处遗址。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壮观的红色悬崖以及一系列侵蚀地貌,包括雄伟的天然岩柱、岩塔、沟壑、峡谷和瀑布等。这里跌宕起伏的地貌,对保护包括约400种稀有或受威胁物种在内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许多动植物物起到了重要作用。

最佳旅行时节:四季皆宜。春秋两季最佳。

交通:飞到韶关机场,或坐高铁/汽车到韶关站,有班车前往丹霞山景区。


二、武夷山:碧水丹山甲东南(福建)

《中国国家地理》评选的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

《中国国家地理》评选的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

武夷山位于江西与福建西北部两省交界处,武夷山脉北段东南麓总面积999.75平方公里,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区和避暑胜地。属典型的丹霞地貌,是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是地球同纬度地区保护最好、物种最丰富的生态系统,拥有2527种植物物种,近5000种野生动物。

武夷山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编号911)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成为中国世界遗产之一。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武夷山是一处被保存了12个多世纪的景观。它拥有一系列优秀的考古遗址和遗迹,包括建于公元前1世纪的汉城遗址、大量的寺庙和与公元11世纪产生的朱子理学相关的书院遗址。这里也是中国古代朱子理学的摇篮。作为一种学说,朱子理学曾在东亚和东南亚国家中占据统治地位达很多世纪,并在哲学和政治方面影响了世界很大一部分地区。

《中国国家地理》评选的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

《中国国家地理》评选的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

武夷山同时也是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夷山崖墓群)、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国家水利风景区、 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武夷山主要分布了前震旦系和震旦系的变质岩系,中生代的火山岩、花岗岩和碎屑岩。在中生代晚期,武夷山发生了强烈的火山喷发活动,继之为大规模的花岗岩侵入,已发现本区有丰富的火山机构,为典型的亚洲东部环太平洋带的构造特征。白垩纪晚期的红色砂砾岩是形成丹霞地貌的主体。


《中国国家地理》评选的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

《中国国家地理》评选的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

相传上古尧帝时期,彭祖率领族人移居到闽北一带。当时此地洪水泛滥,到处汪洋一片。彭祖的两个儿子彭武和彭夷带领族人堆山挖河,疏浚洪水。后人为了纪念武、夷两兄弟,就把堆山的山脉叫做“武夷”。

最佳旅行时节:每年5到11月。当地人认为最美的是4、5月和10月这三个月。

交通:飞机、火车或汽车到武夷山市再转车前往景区,或者自驾。


三、大金湖:水上丹霞奇观(福建)

《中国国家地理》评选的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

《中国国家地理》评选的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

福建大金湖地质公园位于福建省西北部的武夷山脉中段东南侧,主体隶属三明市泰宁县,总面积461平方公里。大金湖地质公园以丹霞地貌景观为主体,同时还有花岗岩地貌景观和人文景观等点缀其中。

《中国国家地理》评选的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

《中国国家地理》评选的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

地质公园总体上可划分为5个风景区(即上清溪风景区、泰宁古城游览区、金湖风景区、龙王岩-八仙崖风景区、金铙山风景区)、11个景区、13个景群、160个景点。于2005年2月11日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的“泰宁世界地质公园”的核心组成部分,成为继武夷山“双世遗”之后又一个入主世界级别的福建旅游景区。大金湖同时还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森林公园。

《中国国家地理》评选的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

《中国国家地理》评选的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

大自然塑造了大金湖景区千岩万壑、形态万千、气势磅礴、蔚为壮观的丹霞地貌,特别是钟灵统秀、烟波浩淼的金湖碧水,山光水色交相辉映,静态与动态的合理协调,造就了湖中有山、山中有湖,山环水、水绕山,把分散于崇山峻岭之中的奇峰异石通过湖水联结在一起,被誉为“天下第一湖山”,成为独具活力和魅力的水上丹霞人间佳境。

最佳旅行时间:夏秋季节。

交通:南昌或泉州坐大巴前往约3小时,或者从各地自驾前往。


四、龙虎山:炼丹之处红崖显(江西)

《中国国家地理》评选的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

《中国国家地理》评选的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西南20公里处。龙虎山是中国典型的丹霞地貌风景,是中国道教发祥地,2007年加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龙虎山的丹霞地貌,是由晚白垩世陆相山麓洪,冲积扇块状红色砂砾岩组成的丹霞山体。2010年8月2日,龙虎山与龟峰被一并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中国国家地理》评选的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

《中国国家地理》评选的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

龙虎山是中国第八处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自然文化双遗产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汉中叶,正一道创始人张道陵曾在此炼丹,传说“丹成而龙虎现”,山因得名。其中天门山最高,海拔1300米。据道教典籍记载,张陵第四代孙张盛在三国或西晋时已赴龙虎山定居,此后张天师后裔世居龙虎山,至今承袭六十三代,历经一千九百多年。

《中国国家地理》评选的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

《中国国家地理》评选的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

龙虎山、龟峰包含了中国亚热带湿润区丹霞单体与群体的重要形态类型,形态类型的多样性造就了丹霞峰林地貌组合和象形丹霞景观的独特性。龙虎山、龟峰地区的丹霞单体地貌几乎涵盖了亚热带湿润区的所有种类。龙虎山、龟峰地区的丹霞群体形态类型以侵蚀残余的平顶型和圆顶型峰丛;泸溪河近岸带和龟峰以峰林型丹霞地貌为标志,是宽谷疏散型丹霞峰林地貌的模式地。

值得一提的是,龙虎山有202座悬棺。专家考证认为,龙虎山的崖墓悬棺群,距今有2600余年的历史,是古越人所葬。

最佳旅行时节:每年6到9月。

交通:火车到鹰潭后转车前往,或自驾。


五、资江-八角寨-崀山丹霞地貌:青峰赤壁丹霞魂(湖南、广西)

《中国国家地理》评选的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

八角寨

《中国国家地理》评选的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

八角寨

八角寨又名云台山,位于广西资源县梅溪镇大坨村和湖南新宁县崀山镇的崀山景区交接处(八角寨一边属资源县,一边属新宁县,因此名称上有新宁八角寨和资源八角寨),地处五岭山脉里最长者越城岭山脉腹地区域的西北侧余脉(以崀山为代表的广义崀山即大崀山)。资源八角寨—新宁崀山已经形成了一个优势互补的复合型整体景区。

八角寨主峰海拔818米,因主峰有八个翘角而得名。其发育丰富程度及品位世界罕见,被有关专家誉为“丹霞之魂、国家瑰宝 ”。资源县丹霞地貌分布面积125平方公里,新宁县崀山分布面积108平方公里。

《中国国家地理》评选的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

八角寨

《中国国家地理》评选的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

八角寨

从山底仰望八角寨,昂首挺立的山峰分八扇伸向八方,俗称八个龙头。山顶上面存有建于明代的云台寺遗址。八角寨的主要风景主要在广西资源一侧,所以从广西资源县梅溪镇八角寨上山,沿途就能欣赏到壮观罕见的美景,主要是降龙庵风景区(这部分风景若从湖南崀山上去是看不到的)。

《中国国家地理》评选的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

崀山

《中国国家地理》评选的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

崀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境内,与广西资源县八角寨景区连为一体(八角寨是一边属新宁县,一边属资源县),包括天一巷、辣椒峰、夫夷江、紫霞峒、天生桥六大景区,18处风景小区,已发现和命名的重要景点有500余处,有三大溶洞和一个原始森林,总面积108平方公里,属典型的丹霞地貌,是难得的环保型山水自然风景区。

《中国国家地理》评选的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

《中国国家地理》评选的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

崀山风景区是世界自然遗产、国家地质公园、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南靠广西桂林风景区,北与张家界风景区呼应。“崀”见于《辞海》,曰:“崀,地名,在湖南新宁县境内。”“崀”,山之良也,可见崀山之美。崀山并不是个别的山体,而是当地山水的统称。

《中国国家地理》评选的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

在世界遗产中心关于中国丹霞的评估报告中指出:“崀山和丹霞山最清楚地演示了中国丹霞的典型特征。”崀山的丹霞地貌青年、壮年、晚年各个时期都有发育,是中国丹霞景区中丹霞地貌发育丰富程度和品位最有代表性和最优美的景区。完整的红盆丹霞地貌,全国第一。这是一座天然的丹霞地貌博物馆,被地质专家们赞誉成为“丹霞瑰宝”。

最佳旅行时节:

八角寨:四季皆宜,每年4-10月最佳;崀山:每年3-10月;

交通:

到八角寨:自驾,或从桂林转车到资源县后打车前往八角寨景区;

到崀山:汽车/火车到新宁县城转巴士到崀山景区,或自驾。


六、 张掖丹霞地貌:宫殿式丹霞天地造(甘肃)

《中国国家地理》评选的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

《中国国家地理》评选的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

张掖丹霞地质公园地处祁连山北麓,位于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城以南30公里,是中国丹霞地貌发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丰富的地区之—,是中国彩色丹霞和窗棂状宫殿式丹霞的典型代表,具有很高的科考和旅游观赏价值。

张掖丹霞地貌是国内唯一的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景观复合区。景观区主要包括冰沟丹霞风景区和七彩丹霞风景区两大景观区,两景区间隔约12公里。张掖丹霞地质公园分布面积约536平方公里,其中七彩丹霞景区面积约200余平方公里,冰沟丹霞景区面积约300余平方公里。冰沟丹霞景区主要分布在张掖市肃南县康乐乡、白银乡地段;七彩丹霞景区主要分布在临泽县倪家营乡。

《中国国家地理》评选的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

《中国国家地理》评选的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

张掖丹霞地貌奇观形成于600万年前。丹霞地质构造是岩石堆积形成的,它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加之特殊的地质结构、气候变化以及风力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主要发育于侏罗纪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的红色地层中,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

《中国国家地理》评选的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

《中国国家地理》评选的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

甘肃张掖丹霞地貌位于临泽县(七彩丹霞景区)及肃南县(冰沟丹霞景区)境内,距张掖市40公里。方圆100平方公里的祁连山北麓丘陵地带,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白银乡为中心,海拔高度在2000米至3800米之间,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约5~10公里的地方,数以千计的悬崖山峦全部呈现出鲜艳的丹绝色和红褐色,相互映衬各显其神,展示出“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奇妙风采的丹霞地貌。当地少数民族把这种奇特的山景称为“阿兰拉格达”(意为红色的山)。

最佳旅行时节:7~10月。其中7、8月份是旅行旺季;

交通:兰州或西宁坐高铁到张掖站,然后转公交或巴士。也可以兰州或西安飞张掖甘州机场。或者兰州/西宁租车自驾前往。


七、赤水丹霞地貌:银瀑飞泻映丹崖(贵州)

《中国国家地理》评选的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

《中国国家地理》评选的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

贵州赤水丹霞国家地质公园位于贵州省赤水市,地处四川盆地南缘,紧靠黔北大娄山北麓,扬子准地台西部。是青年早期丹霞地貌的代表,其面积达1200多平方公里,是全国面积最大的丹霞地貌。

赤水丹霞含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个国家森林公园和一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并处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主要包括赤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十丈洞景区、丙安竹海景区、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赤水竹海国家森林公园。

《中国国家地理》评选的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

《中国国家地理》评选的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

赤水丹霞地貌发育处于回春青年早期发育阶段,区内峡谷、绝壁、溪流、飞瀑遍布,丹霞地貌主要以高原峡谷型和山原峡谷型为主,峡谷深切,地面破碎,地势起伏大。海拔最高处约1730米,最低处240米,相对高差近1500米。

《中国国家地理》评选的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

《中国国家地理》评选的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

赤水丹霞也是我国第八个世界自然遗产。主要景区有大同丙安园区(四洞沟景区,杨家岩景区,丙安景区)和两河口元厚园区(狮子岩景区,桂圆林景区),主要景点四洞沟和佛光岩。

最佳旅行时节:四季皆宜;4-6月最适合摄影。

交通:需先坐巴士到赤水市,离重庆172公里,成都293公里,贵阳377公里。然后转公交或跟团去景区。


待到祖国疫情散去,万福复苏,春暖花开,众生皆安之时,出门去看祖国的美丽山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