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前面一句不無道理,後面一句失之偏頗

蜀漢的人才積累遠不如曹魏和東吳,夷陵之戰劉備損兵折將無數,尤其是劉備打算重點培養的中生代大將的損失更是讓蜀漢雪上加霜,再加上諸葛亮五次北伐和姜維十餘次北伐,所以蜀漢後期拿得出手的大將並不多,要不然鄧艾兵力城下之時,劉也不至於無人可用只能派出毫無領兵作戰經驗的諸葛瞻率兵迎戰鄧艾。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前面一句不無道理,後面一句失之偏頗

正因為蜀漢後期人才凋零,以至於坊間才有了“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說法,不過此話其實有兩層意思:一是蜀漢確實缺乏名將,廖化七十餘歲了還要出任先鋒大將;二是肯定廖化的能力不俗,年逾七十還寶刀不老,即便如此這句俗語還是有值得商榷之處,那就是前面一句不無道理,後面一句失之偏頗。

先來看看“蜀中無大將”的說法是否有道理?蜀漢後期稱得上名將的大概也就魏延、李嚴、姜維、王平、吳懿、吳班、廖化、夏侯霸、馬岱、馬忠、句扶、張嶷、張翼、霍弋、羅憲等人,這樣的陣容人數雖然也不少,但是同曹魏和東吳相比卻還是有點單薄,從這點來說,說蜀中無大將還是不無道理的。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前面一句不無道理,後面一句失之偏頗

那麼為何說廖化作先鋒失之偏頗呢?那是因為蜀漢後期雖然名將不多,但是卻並非真的只有廖化一人才能作先鋒,至少還有王平、張嶷、張翼三人也能勝任先鋒,我們一一來看一下。

首先明確一點的是,所謂的出任先鋒主要指的是對曹魏作戰時的先鋒大將,上述提到的蜀漢後期大將,除去去世較早的魏延、李嚴、吳懿,長期鎮守地方未參與北伐的馬忠、霍弋、羅憲,以及事蹟不多或者去世時間不詳的吳班、夏侯霸、馬岱、句扶等人之外,王平、張嶷、張翼三人都是北伐的主力干將,也是出任先鋒的合適人選。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前面一句不無道理,後面一句失之偏頗

王平和張嶷

蜀漢後期有三支驍勇的王牌部隊,分別是白毦兵、無當飛軍和虎步軍,其中無當飛軍是諸葛亮平定南中後從當地青羌等土著中擇其精銳組建而成,戰鬥力不容小覷,他的兩任統帥分別是益州的當地人王平和張嶷。

228年街亭之戰王平脫穎而出,成為唯一受嘉獎和得以升遷的大將,併成為無當飛軍的第一任統帥;王平不僅作戰勇猛,還具有大將之才,在吳懿之後出任蜀漢第三任漢中都督,244年興勢之戰中以少勝多大敗曹爽十萬大軍,最後官居鎮北大將軍,以王平的能力出任先鋒大將有點屈才,自然可以勝任北伐先鋒之職。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前面一句不無道理,後面一句失之偏頗

王平之後的無當飛軍統帥是益州巴郡人張嶷,張嶷原先長期鎮守南中,後被調往成都,248年王平死後統領無當飛軍,254年張嶷為了掩護姜維主力撤退率無當飛軍死戰不退,結果戰死沙場,無當飛軍也全軍覆沒。

無當飛軍是蜀漢的王牌部隊,兩任統帥無一不是驍勇的先鋒悍將。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前面一句不無道理,後面一句失之偏頗

張翼

除了王平和張嶷,張翼也能勝任先鋒之職,而且有兩點他和廖化類似:第一,廖化官至右車騎將軍、領幷州刺史,張翼官至左車騎將軍、領冀州刺史;第二,廖化是三國有名的老將,雖然正史未必有演義90多歲那麼誇張,但是至少也有80歲左右,而張翼早在214年劉備入主益州後就出任書佐一職,264年和姜維一同死難於鍾會之亂,所以張翼其實也是一位七十歲左右的老將。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前面一句不無道理,後面一句失之偏頗

《三國志》記載:“時人云:前有王(平)、句(扶),後有張(翼)、廖(化)”,句扶事蹟不多,王平、張翼和廖化齊名,廖化作先鋒,王平和張翼當然也能作先鋒。

不僅正史中如此,其實演義中也差不多,諸葛亮和姜維歷次北伐中,王平、廖化、張翼和張嶷四人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大將,如果論武力的話,王平最強,廖化、張翼和張嶷三人則相差不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