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琇瑛:中國“南丁格爾獎”第一人

自從武漢疫情爆發以來,全國各地醫護人員紛紛“逆行武漢”,在這個特殊群體之中,年輕的女護理人員佔了相當大的比例,她們或剛剛參加工作不久,或剛剛初為人母,以柔弱之軀挺進武漢及湖北“戰疫情”,其英勇壯舉經常讓關注你們的我們淚目,你們不愧是新時代的“南丁格爾”,秉承人道、博愛和奉獻精神一路前行並捨身忘我工作。

王琇瑛:中國“南丁格爾獎”第一人

南丁格爾獎章

而提起南丁格爾獎,自然讓我聯想到了中國第一個獲得“南丁格爾獎”的王琇瑛,她曾於1983年榮獲國際紅十字委員會第29屆南丁格爾獎,那麼王琇瑛究竟是怎樣一個護士?她為何能夠獲得國際紅十字委員會的青睞呢?

王琇瑛:中國“南丁格爾獎”第一人

王琇瑛

王琇瑛(1908—2000)河北定縣人,1908年5月28日出生於教師家庭,隨父母遷居北京後,曾先後讀於北京培元女子小學和北京貝滿女子中學,這兩所學校都曾是北京的名校,尤其是貝滿女中曾湧現出了諸如冰心、李德全、楊崇瑞、王承書、孫維世、謝希德等許多傑出校友。

王琇瑛:中國“南丁格爾獎”第一人

貝滿女中校園

王琇瑛於1926年考入了北京協和醫學院護士學校,她之所以選擇報考,完全是因為協和護士學校校長盈路到貝滿女中進行招生宣傳的緣故,當時北京協和醫學院預科生均由燕京大學代為培養,而護士學校與燕京大學合辦五年制高等護理專業,因此當王琇瑛於1931年從北京協和醫學院護士學校畢業時,也同時獲得了燕京大學理學學士學位。

王琇瑛:中國“南丁格爾獎”第一人

王琇瑛

王琇瑛因學業成績優異而被留校擔任助教,同時在北平第一衛生事務所公共衛生護理與健康教育科擔任教師,而第一衛生事務所由北平協和醫學院劉瑞恆和蘭安生教授於1925年創辦的,由此開創了中國公共衛生事業的先河。

王琇瑛於1935年被保送至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院護理系進修並獲得理學碩士學位,從這所學校走出的中國留學生群體,將現代教育思想帶到了古老的中國,極大地影響了中國近代現代教育的發展。

王琇瑛:中國“南丁格爾獎”第一人

王琇瑛與校友合影

1937年初回國後,王琇瑛被北平協和醫學院護士學校聘為教師兼北平第一衛生事務所公共衛生護理副主任,“七七事變”爆發而至北平淪陷,由於北平協和醫學院及第一衛生事務所具有美國背景而未受到干擾,但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北平協和醫學院也被迫停辦,但第一衛生事務所卻未受干擾,王琇瑛積極協助護校校長聶毓禪為即將的畢業生聯繫實習場所,並安排畢業生到第一衛生事務所進行護理實習。

1943年春,王琇瑛與協和護士學校部分教師撤離北平,輾轉南下於6月中旬抵達成都華西壩,以華西協和大學作為實習基地復辦護士學校,並投入到緊張的招生工作中,為戰時培養護理人才,護理經驗豐富的王琇瑛出任教務主任。

王琇瑛:中國“南丁格爾獎”第一人

華西協和大學舊址

抗戰勝利之前,王琇瑛曾與華西協和大學社會系的幾位教師深入彝族地區進行考察,當他們看到彝族同胞生活在貧困之中而深感震驚,這裡不但貧窮落後,而且醫療衛生資源也嚴重匱乏,因為無力改善,只能給予深深的同情。

1946年6月,成都護士學校全體師生復員回到北平,王琇瑛繼續擔任北平協和醫學院護士學校公共衛生護理教師併兼北平第一衛生事務所公共衛生護理主任。

1947年當選為中華護士學會北平分會理事長,中華護士學會成立於1909年,由美籍護士信寶珠發起成立,曾先後使用的名稱有:中國看護組織聯合會、中華護士會、中華護士學會、中國護士學會,1964年以後更名為中華護理學會,並一直沿用至今。

王琇瑛:中國“南丁格爾獎”第一人

中華護理學會會徽

新中國成立之後,王琇瑛繼續擔任北京第一衛生事務所公共衛生護理主任,並於1950年8月當選中華護士學會副理事長,此後她擔任這一職務長達37年之久,抗美援朝時還曾擔任中華護士學會護士教學隊隊長,親自帶隊到瀋陽軍區總醫院培訓了50名護士長。

王琇瑛於1954年被任命為北京市衛生局教育科技正,負責北京市中等衛生專業護士、助產士、醫士等學校的調整工作,為了提高護士長的病房管理水平,舉辦了多期全市各醫院護士長進修班。

王琇瑛:中國“南丁格爾獎”第一人

王琇瑛

1956年起又兼任北京市第三護士學校校長,這所學校當時是北京市規模最大、設備最完善的一所護士學校,不但師資力量強,而且教學質量也好,更為難得的是學生專業思想鞏固,還經常有外賓到學校參觀。

王琇瑛於1961年被調入北京第二醫學院擔任護理系主任,該校護理系也是新中國第一個高等護理專業,1971年又被調到中專系,生源都是從北京郊縣招生的,學生畢業後還要哪來哪去,王琇瑛親自帶一個班到大興縣醫院實習,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學生樹立了榜樣。

王琇瑛:中國“南丁格爾獎”第一人

王琇瑛主編的《家庭護理》

進入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已過古稀之年的王琇瑛繼續發揮餘熱,先後擔任北京同仁醫院護理顧問、中華護理學會科普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首都醫科大學護理顧問等職,還擔任了《實用護理雜誌》、《中國醫學文摘——護理學》等雜誌的顧問,以及《護士進修雜誌》編委會名譽主任。

1983年5月12日國際護士節這一天,紅十字國際委員會授予王琇瑛第29屆南丁格爾獎章和獎狀,這是國際護士的最高榮譽,而王琇瑛也是第一位獲得該獎項的中國護理工作者,當年7月11日中華護理學會在北京召開了南丁格爾獎頒獎大會,時任第六屆全國政協主席鄧穎超親自向王琇瑛頒發了第29屆南丁格爾獎章和獎狀,同年9月當選中華婦女聯合會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王琇瑛:中國“南丁格爾獎”第一人

鄧穎超向王琇瑛頒獎

1986年4月下旬,王琇瑛應英國文化協會和英國皇家護理學院的邀請訪問了英國,並接受了英國皇家護理學院首次授予中國護士的榮譽校友稱號和獎章,1987年卸任中華護理學會副理事長,同時出任榮譽理事長。

王琇瑛晚年長期生活在山東威海,並於2000年9月4日下午仙逝,生前曾留下遺囑,把遺體捐獻給首都醫科大學,這所大學的前身就是王琇瑛長期供職的北京第二醫學院,同北京協和醫學院早期走出的女醫師一樣,王琇瑛也是終生未婚,而為公眾所熟悉的楊崇瑞、林巧稚、凌筱瑛、蘇祖斐等人也都是終生未婚,這是由協和醫學院制度所決定的,這樣的規定顯然不近人情,也違反了人道主義,但當時確實如此。

王琇瑛:中國“南丁格爾獎”第一人

王琇瑛雕像

“國家不可一日無兵,亦不可一日無護士。”、“病人無醫,將陷於無望;病人無護,將陷於無助。”這兩句話是王琇瑛一生從事護理事業的感言,目前在全民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戰役中,我們在回顧和回味王琇瑛的“護理感言”時,應該有更多的思考,也更理解護士群體的重要性,她們秉承南丁格爾精神,以人道、博愛和奉獻之精神為病人服務,這一群體無愧於“白衣天使”之稱號,藉此撰寫此文的機會,向英勇奮戰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一線的護士們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