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我只想當個英軍軍官,卻成了美國總統

歷史學家們把他與亞伯拉罕·林肯並列,稱他們是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總統。

美國曆史學家約瑟夫·J·埃利斯認為:與華盛頓相比,本傑明·富蘭克林更聰明;亞歷山大·漢密爾頓更有才華;托馬斯·傑弗遜的學識更為精深;詹姆斯·麥迪遜在政治上更為精明。但這些傑出人物卻一直肯定華盛頓是他們中最為傑出的。

後人高度評價華盛頓,但他當總統時期,卻多有詬病,稱其為“沒文化又不聽勸”。

當上美國的總統,並非華盛頓的本意,“沒有人比他更不想成為總統”。年輕時候的華盛頓,最大的願望是當個英軍軍官,然而總是事與願違,且看華盛頓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總統寶座。


華盛頓:我只想當個英軍軍官,卻成了美國總統


他的一生,都在努力擺脫母親的控制

華盛頓祖上是英國貴族,堅定的保皇派,克倫威爾統治時期,為了躲避迫害居家遷往北美殖民地。華盛頓家族定居在弗吉尼亞,母親瑪麗是父親奧古斯丁的繼妻。

似乎古今中外都有這樣的情況,男子擔心後妻虐待前妻留下的孩子,因此想盡辦法為前妻的孩子生活的保障,奧古斯丁也不例外。華盛頓11歲那年,父親去世,他做了財產安排,讓長子勞倫斯(前妻所生長子)繼承全部財產。若是瑪麗不改嫁,則可以一同享有財產;若是瑪麗改嫁,不好意思,你帶著你的嫁妝重新嫁人吧,其他財產是別想了。

華盛頓的母親瑪麗是一個上校的女兒,薄有資產。她是個高大健壯的女性,性格也很堅韌,她辛苦地撫養三個兒女成人,並也牢牢地控制了他們。

華盛頓願望一直是當個英國軍官。哥哥勞倫斯很是疼愛最小的弟弟,拜託軍隊裡的多個好友給華盛頓講解作戰經驗。當他14歲那年,有機會成為一名海軍士兵,但需取得母親的同意。

瑪麗擔心小兒子一去不復返,拒絕了這個請求,並要求他重回學校讀書。兩年後,華盛頓遵循母親的意願成為一名政府的土地測量員,他認為,靠自己的努力賺得錢財,才是最可靠的。

瑪麗的一腔母愛,與天底下大部分的父母無異。只不過她太強勢,讓她的兒子一生都在努力擺脫她的控制,直至她死亡,都沒得到諒解。

華盛頓率領軍隊與法軍作戰,戰況激烈,九死一生,瑪麗寫信毫無問候的話語,反而讓兒子在回來的路上給她買黃油和一個僕人。

華盛頓率軍與英軍作戰,作為保皇黨的母親,在後方詆譭兒子,差點將他弄得聲名狼藉。在以後的歲月裡,母子倆經常開啟瑪麗寫信要錢、華盛頓給錢的相處模式,即使瑪麗本身就很富有,並不缺錢。

即使如此,年少時母親的教導,仍讓他成為一個誠實、正直、勇敢的青年,美國建立,華盛頓沒想過當總統或者君主,未嘗沒有母親的影響。

過於強勢的母親,容易養出軟弱的孩子。得益於長兄勞倫斯的教導,華盛頓有機會接觸到軍營,這避免他成為一個軟弱的人,也為指揮軍事作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華盛頓:我只想當個英軍軍官,卻成了美國總統

華盛頓率軍夜渡特拉華河-獨立戰爭,圖片來自網絡


領導獨立戰爭,屢敗屢戰

1753年,法國勢力逐漸滲透到其他地區,原先與英國關係很好的印第安人,逐漸改變了政治立場,傾向於與法國人合作,更有部分法國人叫囂跟英國人動武。

華盛頓與印第安人打過交道,還多虧他出色的測量員工作經歷,不足二十歲的他臨危受命,前往俄亥俄皮奎與法國人協商領土問題,並暗中搞清法國人的佈防。出色完成任務的華盛頓受到了總督的表彰,然而卻被降了軍銜。氣憤的華盛頓退出軍隊,回到他的弗農山莊。

1755年,華盛頓被邀請參與對法國人的作戰,行軍的過程中遭到伏擊,英軍大潰敗。也就在這場莫農加希拉河戰役,華盛頓的英勇和指揮才能得到認可,他也從中取得了一些作戰經驗和名望。

華盛頓最大的願望是成為正規的英軍的軍官,源於家族對英國國王的忠誠。然而當英國政府對北美殖民地徵收印花稅,這激起了北美殖民地的反抗,雖然這對華盛頓的莊園影響很小,但對於深受影響的北美殖民地人們,作為北美殖民地的既得利益者的他也深切同情。

1774年,北美殖民地在費城召開第一屆大陸會議討論北美的發展,華盛頓代表弗吉尼亞州參與會議。雖然華盛頓沒有在會上發言,然而這次大會給了他很深的震撼,激起他的愛國心。他認為,波士頓人民爭取自由和民主的行為不該成為英國採取強硬措施的藉口。

1775年4月18日,萊剋星頓的槍聲打響了北美人民抗擊英軍的第一槍。6月華盛頓被任命為總司令官,這次參與戰爭,他以為又是一場抗爭的戰爭,應該很快結束;出門前他告知夫人瑪莎很快就會回來,這一仗卻打了八年。1776年7月4日,《獨立宣言》發表,宣告了美利堅合眾國成立。

然而英國並不承認它的存在,戰爭剛開始,美弱英強,華盛頓經常吃敗仗,輿論對他很不利,認為他故意打敗仗,拖延戰爭,以增強個人權力。若是心理素質差的,估計會深陷自我懷疑。經過十幾年軍旅生涯的華盛頓對各種輿論瞭然於心,卻不做辯護。

這場戰爭讓華盛頓的威望達到了頂峰,曾有人寫信支持華盛頓成為北美十三州的君主,華盛頓駁斥了這種想法;也有人認為華盛頓會利用軍隊的威望成立政府,這些都不是華盛頓的追求,戰爭結束後,他解除了自己帶領的軍隊,回到家鄉享受他所向往的田園生活。


華盛頓:我只想當個英軍軍官,卻成了美國總統


不想當總統的總統

1784年戰爭結束了,美國也得到了英法國家的承認,自由習慣了的北美人民並沒有就此成立一個有力的聯邦政府。華盛頓在他卸職毫無保留地發表了他對美國以後未來方向的思考:

一是要有一個聯邦政府,一位由憲法授權的的、能行使權力的元首;二是需要履行戰爭時制定的契約及清償債務;三是建立軍隊,四是各州應該拋棄地方偏見,相互配合。

自治習慣了的北美殖民地人民並不要一個政府來管理他們。華盛頓雖然身在弗農山莊,心卻緊繫聯邦的發展。直到1787年,美國人民才發現一個沒有強有力聯邦政府的弊端——馬薩諸塞州叛亂和制憲大會君主制擁護者活動踴躍。這時候華盛頓意識到,確保共和制進行下去的重擔他非挑不可了。

1787年5月,美國召開制憲大會,所制定的憲法沿用至今,加強了聯邦政府的權力,總統是有實權而非國家象徵,這歸功於華盛頓的高瞻遠矚。當時華盛頓是大會的主席,他一言不發地坐在那裡,卻讓所有的與會者感到心安,他的每一個觀點早就深入每一位代表的心中。會議決定選舉產生總統,而後華盛頓當選。


華盛頓:我只想當個英軍軍官,卻成了美國總統

華盛頓主持制憲會議


當時聯邦政府面臨的難題是獨立戰爭時欠下債務該由誰償還,是聯邦政府還是地方各州?財政部長亞歷山大·漢密爾頓認為債務該由聯邦償還,並由國家成立銀行,此事招到了傑斐遜的反對,他認為漢密爾頓通過財政控制國家的立法機關,以此促成君主政體,此事是違憲的。漢密爾頓寫了一篇一萬三千多字的長文回擊。處事一向公正的華盛頓認為漢密爾頓的政策正確,他表示支持漢密爾頓。這個決定也讓華盛頓受到詬病,只能說,當時的人們低估了他。

美國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然而政見不同的兩派漸漸分裂成了兩個政黨,哪怕他們的初衷都是為了國家,華盛頓一向不喜歡黨派之爭,這令他很擔憂。

華盛頓任期內簽署的《傑伊條約》激起了民眾對總統的憤怒,損害了華盛頓的名譽,但是華盛頓仍然使用總統的權力確保條約進行下去。雖然這個條約被當時的人民攻擊,然而歷史卻證明這個條約是多麼正確,它為美國發展贏得了時間,避免美國再一次被拖入戰爭的泥沼。時間對一個新生的負債累累的國家是多麼寶貴的財富啊。

華盛頓:我只想當個英軍軍官,卻成了美國總統

錢很重要。白宮前漢密爾頓像


華盛頓最初的願望是當個英軍軍官,歷史的抉擇讓他當上了世界上第一個共和制國家的總統,他的任期內面對的是國家體制方面的驚濤駭浪,若是有所私心,便不能確保他所愛的國家朝著眾人希望的共和制方向發展。他的誠實、正直、威望、高瞻遠矚無一不是人民選中他當總統的原因,萬幸他沒有辜負這沉甸甸的期待。

正如他在《告別演詞》裡所說的:

你們曾為同一目標而共同奮鬥,並且共同獲得勝利。你們所得到的獨立和自由,乃是你們群策群力,同甘苦,共患難的成果。

寫在後面的話:最近有個美國女作家寫了一本關於華盛頓的傳記,肆意詆譭。雖然論有自由,無視事實,真無法令人信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