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時代的中國,依靠一大制度一大特質領先歐洲一千多年

​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滅六國建立大一統的秦帝國,標誌著中國進入封建社會的新紀元,比歐洲國家進入封建社會早了一千餘年,從那時候起一直到公元1840年鴉片戰爭之前,中國一直是世界強國,猶如巨龍矗立在世界的東方,中國強大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有一個大一統的中央王朝。

封建時代的中國,依靠一大制度一大特質領先歐洲一千多年

秦帝國疆域圖

​ ​也許有人覺得大一統的國家沒什麼了不起,但是要知道中國的體量非常大,現在的中國與整個歐洲相差無幾,而歷史上的中國面積也不算小,其中唐、元、清等朝代的領土都不小於歐洲。

封建時代的中國,依靠一大制度一大特質領先歐洲一千多年

唐宋元明清疆域對比

​ ​其實用進入“封建社會”來形容當時的秦帝國是不太妥當的,應該稱之為皇權社會比較妥當。

​ ​因為封建是分封建國的意思,秦之前的周朝正是如此操作的,而秦國恰恰是摒棄了分封建國的制度,改成中央集權的大一統國家,後世的國家的政治制度雖然有所不同,但是大體上還是保持著中央集權,就是分封也沒有像西歐國家那樣徹底。

封建時代的中國,依靠一大制度一大特質領先歐洲一千多年

分封制

​ ​西歐的分封制度與春秋時期的政治制度基本相同,國王是大領主,他將土地分封給下面的公爵,公國的公爵將土地再分給侯爵,依此類推,最小的領主就是騎士。

​ ​春秋戰國時期的紛爭讓秦國人看到了機會,秦國地處西陲,交通不便,貨物從東方的齊國運到秦國價格要翻上許多倍,秦國的普通百姓的日子過得非常辛苦。

​ ​在這個時候,商鞅的變法給秦國人帶來了希望,因為他不重出身,只重軍功,通過不斷的征戰,讓底層的秦國人看到上升通道,而且消耗掉一部分的社會不安定因素,所以這個時期的秦國是非常厲害的,通過六代君王的努力,以一國之力在九年的時間內統一天下。

封建時代的中國,依靠一大制度一大特質領先歐洲一千多年

商鞅變法

​ ​秦始皇死後,繼位的二世皇帝胡亥得位不正且能力平庸,天下紛紛反叛,最後只比秦始皇小三歲的漢高祖劉邦笑到了最後,劉邦開始建國時使用的是郡國並行制,並且那些國主都是異姓王,但是劉邦很快就發現了這會是帝國的不穩定因素,於是劉邦親自掃除了異姓王,重新封劉姓子弟為王,但是還是實行的郡國並行制。

​ ​到了景帝時期就覺得這個制度不好,地方諸侯的權力太大,能夠自己徵稅、煮鹽、徵兵、鑄錢,簡直就是個獨立的王國,這樣不利於國家的發展,於是景帝嘗試著削藩,結果引起了諸王反叛的“七王之亂”,後來雖然平定了下去,不過皇帝再也不敢胡亂撤藩了,最後還是武帝時期用主父偃的陽謀“推恩令”,這才將諸侯王的勢力削弱,而後發展起來充實的國力也才能支撐漢武大帝的北擊匈奴。

封建時代的中國,依靠一大制度一大特質領先歐洲一千多年

北擊匈奴

​ ​在中國的地形條件下,威脅多是來自北方的遊牧民族,建立大一統王朝元和清的都是北方民族,這就很能說明問題。

​ ​於是在強盛的中央政權下,修築北方防線是當務之急,大一統的政權的最大好處,就是可以有足夠的人力物力來修築北方防線,基本上歷代的長城都是西到臨洮東到遼東附近,也就是秦長城的左右,因為這樣北方防線才能夠形成一個整體。

封建時代的中國,依靠一大制度一大特質領先歐洲一千多年

萬里長城

​ ​同樣的問題在歐洲不好解決,因為中國曆來的邊患在北方,所以修築北方防線就可以,明朝時期雖然有東南沿海倭寇之亂,其實大部分倭寇還是中國人,而且明朝的航海技術也不差,清朝時期還渡海收復了臺灣。

​ ​歐洲地區無險可守,歐洲三面環海,北方的北歐海盜能夠沿著海岸線一直打到西歐,而南面的迦太基人早在希臘時期就與歐洲人作戰,包括後來的阿伯人都打過了直布羅陀海峽,而東面更是被中國趕跑的遊牧民族吊打。

封建時代的中國,依靠一大制度一大特質領先歐洲一千多年

歐洲

​ ​所以歐洲的東南西北四方都是破綻,根本沒有辦法修築防線,只能各自為戰,這也是歐洲古堡特別多的原因,那就是一個個的軍事要塞,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也只能各自為戰,而為了養兵,地方領主就不得不對過境的商隊徵收重稅,商隊納了重稅之後又不得不提高價格,整個一個惡性循環。

封建時代的中國,依靠一大制度一大特質領先歐洲一千多年

歐洲古堡

​ ​歷代中國帝王皆以疆域達到秦漢時期的版圖為已任,而儒家優秀的知識分子也為治理國家提供了大量的官僚階層,使得地方治理不是那麼初放,而且與整個國家的經濟政策相配合,在大一統的條件下,充分的物產流通帶來大量效益。

​ ​比如溝通南北的京杭大運河,雖然在修建之初堪稱勞民傷財,但是明清兩代的京城漕運全部依賴此運河,並且沿岸有無數百姓以此為生,而這在歐洲地區是不可能的,多瑙河號稱是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其經濟效應遠遠比不上當時的京杭大運河,沒別的原因,就是過路費太貴了。

封建時代的中國,依靠一大制度一大特質領先歐洲一千多年

京杭大運河

​ ​再一個就是中國人的勤勞品質以及擅長種地的本領,據說某遊戲裡設定中國人種地天賦都比其他種族高一個點,因為中國歷史上大部分時間都處在食物緊缺的時期,所以中國人在哪都能種地,什麼東西都要想辦法吃一吃,在中國人眼裡,東西只有兩種,能吃的和能用的,其中能吃的又分為可以直接吃的和需要加工才能吃的,再不然就是當藥材的。

​ ​在封建時代,硬通貨其實只有糧食,所謂無農不穩無商不富,雖然富國強兵要靠工業,但是工業的基礎是農業,因為農業方面中國一直領先其它國家,中國的農具一直都是世界最行進的,這也是封建時代中國厲害的一個主要原因,你像二百萬人的唐長安城,一百五十萬人的宋汴梁城,這在歐洲是不可想象的,因為他們的土地根本養活不了那麼多人,而人也是生產力最重要的一個部分。

封建時代的中國,依靠一大制度一大特質領先歐洲一千多年

《清明上河圖》局部

​ ​歐洲最後能夠崛起要感謝大航海時代的來臨,因為奧斯曼帝國的經濟封鎖,歐洲人不得不開始從海上發展,最後他們發現了美洲,攫取了大量的白銀,為後來英國的資本主義萌芽提供了貨幣儲備,工業革命之後歐洲各國的經濟才一躍超過清王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