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從弱小走向強大的過程

秦朝滅六國在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間,期間秦國掃蕩六國,逐個殲滅。


秦國從弱小走向強大的過程

秦朝(前221-前206)是由戰國時期的秦國發展起來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王朝,秦人的祖先大費是黃帝之孫顓頊的後裔,舜賜其嬴姓。秦穆公時,任賢使能,虛心納諫,滅國十二,開地千里,國力日盛。前361年,秦孝公繼位,重用商鞅兩次變法,使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諸侯國。秦王贏政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完成統一大業。前221年,秦王贏政稱帝,史稱"秦始皇"。秦朝在中央設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實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築長城以拒外敵,鑿靈渠以通水系。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奠定中國2000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奠定中國大一統王朝的統治基礎,故稱"百代都行秦政法" 。秦朝結束了自春秋戰國以來五百年來諸侯分裂割據的局面,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多民族共融的中央集權制國家。


1、揮師滅韓。在東方六國中,韓國是最早被秦滅掉的國家。公元前234年,秦軍向韓國發起攻勢。韓王安驚恐萬狀,急忙派韓非出使秦國,結果韓非死於秦國,並沒有起到延緩韓國滅亡的作用。韓非死後,韓國表示願割地稱臣,獻出南陽之地給秦國,秦國仍然不肯罷兵。公元前230年,秦始皇派內史騰率軍長驅直入,俘虜了韓王安,在韓國故地設置了穎川郡(郡治在今河南禹縣),韓國宣告滅亡。


秦國從弱小走向強大的過程


2、破趙逼燕。秦滅韓之後,第二個目標就是趙國。趙國與秦結怨甚深,雙方大動干戈,互有勝負:長平之戰,趙軍慘敗;邯鄲之役,秦師敗北。秦始皇親政後,即多次與趙交鋒:公元前236年,利用燕、趙爭鬥之機,派王翦等進攻趙國邯鄲、上黨,奪取九城之地。公元前234年至前232年,又兩次派兵伐趙,但受到趙國名將李牧的頑強抵抗。公元前229年,趙國接連發生大地震和大饑荒,秦始皇再次命王翦、楊端向趙國發動全面進攻。王翦施行反間之計,用重金收買趙王寵臣郭開,大肆誹謗李牧等人,說他們要謀反,促使趙王將李牧殺害。公元前228年,王翦大破趙軍,攻克邯鄲,俘獲趙王遷,佔領趙國本土。


秦國從弱小走向強大的過程


3、佔領魏地。秦軍攻克燕都薊城後,把打擊的矛頭指向了魏國。自從韓國滅亡,趙國和燕國被秦軍佔領之後,魏國實際上已處於三面被圍的窘境,大有唇亡齒寒之感。公元前225年,秦始皇派王翦的兒子王賁率領10萬大軍去攻打魏國。由於魏國缺乏有效的抵抗,秦軍很快兵臨城下,包圍了魏國的首都大梁(今河南開封)。大梁經過魏國長期經營,城池相當堅固,加之魏軍堅守,不易攻克。王賁看到大梁城地勢較為低下,又離黃河、鴻溝不遠,遂令秦軍開渠,將黃河、鴻溝之水引至大梁城下。三個月後,城垣崩塌,秦軍攻入大梁。魏王假投降,不久被殺,魏國滅亡。至此,河東、華北和廣大的中原地區均已為秦所有。東方六國中只剩下楚國和齊國了。


秦國從弱小走向強大的過程


4、吞滅齊國。楚國滅亡後,秦始皇派王賁率軍深入東北,掃除燕、趙殘餘勢力。公元前222年,王賁攻佔遼東,俘虜了燕王喜。接著攻下代城,俘虜了代王嘉。燕、趙兩國徹底滅亡。至此,東方六國中就只剩下齊國。長期以來,秦國對齊國採取籠絡的政策。齊王建在位四十多年,事秦甚謹,不修攻戰之備,不助五國攻秦,直到五國滅亡之後,齊國的統治集團才感到大禍將要來臨,乃發兵守其西界。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命王賁率秦軍從燕國邊界南下進攻齊國。王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沒有遇到什麼抵抗的情況下,猝然攻入齊都臨淄(山東淄博)。齊王投降,齊國最後也被納入秦國的版圖。


秦國從弱小走向強大的過程


在秦朝的迅速崛起,從弱到強,一步一步的前進。開創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中央集權國家,統一了多年散亂的國家,興國中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