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年份的獨有者,傳統文化最後一個集大成式大家龔自珍


“己亥”年份的獨有者,傳統文化最後一個集大成式大家龔自珍

序:國人離家出走百年,最近又回家搬東西,一是以《浮生六記》為代表的生活美學,屬於歲月靜好系列;一是以曾國藩、王陽明為代表的嚴肅而宏大的敘事系列。龔自珍及其《己亥雜詩》之所以受大家歡迎,因為他是傳統文化最後一個集大成式大家,他有趣、好玩、性情,他實證了傳統文化中有顏如玉、有黃金屋、有車馬簇。他到哪裡,就能攢出許多飯局,成為群主,召集一個或者眾多的群來。某種意義上說,龔自珍是人們理解傳統和現代不可繞過的一座橋樑。——摘自餘世存《己亥》

“己亥”年份的獨有者,傳統文化最後一個集大成式大家龔自珍


翻開中國的歷史,提到一些干支年份,我們會不由自主的想起年份所在這一年所發生的的重大事件,例如我們提到甲午,就會想到中日甲午戰爭,我們提到“戊戌”就會想到清末戊戌變法,因為這些重大歷史事件我們順道記住了事件發生時所在的干支年份。而與之相反的是,清朝1839的“己亥”年,沒有發生重大的事件,人們卻因為《己亥雜詩》這本詩集深刻的記下了“己亥”詩集的作者龔自珍,把“己亥”與龔自珍緊緊的聯繫在了一起,龔自珍成為了“己亥”年份的獨有者,歷史上有此榮譽者,別無他人,李白、蘇軾等文化名流也是望其項背。

滿清一朝十二帝,

文化風骨若星河,

集大成者鮮若見,

一、龔自珍的仕途:

在清朝統治的276年間,有很多了不起的文化大家和可圈可點的文學作品,尤為突出的要數清朝初年的納蘭性德和清朝末年的“己亥詩人”龔自珍,這二人都是官宦子弟,前者是大學士明珠的長子,後者祖父和父輩都是清庭高官,且龔自珍岳父段玉裁是清朝著名的文學家,都可謂自幼飽讀詩書,家學淵源,自小就展現出在文學上的才華。二人不同點在於出生的時代不一樣,有了不同的命運,納蘭性德家族背景強大,滿洲正黃旗葉赫那拉氏,正宗的皇親,有了這些資源,何愁仕途不順,所以納蘭性德的仕途通順,20歲出頭的年紀實現了讀書人進士及第的夢想,深受乾隆皇帝喜歡,授一等侍衛銜,多次隨駕出巡,可惜命短,只活了30歲就溘然長逝了,文化史上的遺憾。龔自珍從大約18歲開始科舉考試,18歲中監生,26歲中舉人,這兩次都是鄉試所得的功名,但是未入仕為官,接著兩年會試再次落地,以舉人的身份入仕為官,做的是中央部委裡面文書類的小官,負責起草、校對這些瑣事。但是龔自珍依然渴望施展抱負,在工作期間繼續不忘考試,一共考了6會試,第六次中進士,好不容易熬到了殿試,殿試的文章寫得也特別好,可是主考官是個保守不識貨的人,覺得龔自珍的文章過餘激進,主張不符合自己的價值觀,結果找個藉口說他字寫得不好,不列優等,排名三甲第十九名,不得入翰林,依舊做個內閣校對的小官,至此龔自珍從18歲一直考到37歲,19年的時間沒有博得功名,沒有施展自己政治主張和抱負的機會,就一直做著小校對官過日子,期間著書立說,編撰書籍,廣交朋友,雖然沒有施展抱負,但日子過得也算瀟灑自在。


“己亥”年份的獨有者,傳統文化最後一個集大成式大家龔自珍


1839年因看不慣政治腐敗,屢屢抨擊指責,觸怒上層權貴,最後不得不辭官歸隱。在職場呆的不舒服的龔自珍,在公司發了一頓牢騷之前,果斷辭職,1839年6月來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連家眷也不帶,一個人南下杭州療傷去了。1839年9月又自杭州北上接還眷屬。兩次往返途中,百感交集的龔自珍寫下了許多激揚、深情的憂國憂民詩文,這便是著名的《己亥雜詩》315首。

二、龔自珍的成就:語言天才、政治學家、思想家、交際名人、文學家、革命家,今文今學的傳人

龔自珍的詩既抒情又言志,兼有議論,能把現實中的普遍現象,放到歷史的高度中思考,提出問題,表達自己的觀點,抒發感慨,感慨仕途不順,自己的主張得不到施展,才華得不重用。他的詩不受格律的束縛,自由運用,大膽而出,即興而作,寫下來就揉成紙團放到揹簍裡面。龔詩大部分都是日常生活娛樂時所作,各種角度的都有,以社會事實為題材的詩和情詩居多,可見龔自珍也是一個多情痴情之人,自古文人墨客貌似都有這個特點。


“己亥”年份的獨有者,傳統文化最後一個集大成式大家龔自珍


《己亥雜詩》創作於鴉片戰爭前期,此時的清政府已經腐朽不堪,幾近滅亡,近代史因鴉片戰爭而拉開序幕,這個時代來臨之前,《己亥雜詩》中的批判、期望、集中表達了龔自珍高度關懷民族、國家命運的愛國激情。《己亥雜詩》中123首“不論鹽鐵不愁河,獨倚東南涕淚多,國賦三升民一斗,屠妞那不生栽禾”,寫盡了當時的清政府不關心國家民生水利、鹽鐵稅賦,人民苦不堪言,對國家現狀進行大膽的揭露和抨擊;再有《己亥雜詩》中第87首,“故人懷海拜將軍,側立南天未蕆勳。我有陰符三百字,蠟丸難寄惜雄文。”表達詩人對禁菸鬥爭的關注,對國家命運的關注。

三、龔自珍的政治主張

龔自珍一生追求“更法”,雖然到死都沒有實現,但是在很多方面產生了有益的影響;例如,他支持林則徐查禁鴉片,建議林則徐加強軍事建設以抵禦侵略者;魏源編寫《海國圖志》也受到了龔自珍的影響,同時龔自珍也是一個地理學家,他對於新疆的地理非常熟悉,並且最早提出“新疆設省”的方案,有利於維護祖國統一。他指出貧富差距是社會動亂的根源,要求改革科舉,後來的“經世致用”的觀點也是受龔的影響而來;龔自珍是中國改良主義運動的先驅,他深刻的認識到清王朝已經走向衰落,必須要走改良變法的道路,《己亥雜詩》第125首中寫道“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表達了他當時追求思想解放個性解放的心跡。他的這些思想對於近代中國的發展產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後來的思想家、革命家都深受龔自珍思想的影響,梁啟超、戊戌變法、百日維新、辛亥革命這些近代史上的突破與壯舉,都可以看到龔自珍對於國家主張、國計民生的思想的影子。


“己亥”年份的獨有者,傳統文化最後一個集大成式大家龔自珍


四、龔自珍的學術主張“一代之治即一代之學”

他指出一個社會當下的經濟、政治發展的情況,是學問獲得的來源,把當下社會形體中的事物記錄下來就是學問,這個主張再後來得到了驗證,新文化運動就是例子,魯迅先生的文學作品就是這樣的,就的都是當下的社會事,用文筆寫出來,就是文化瑰寶,《狂人日記》、《孔乙己》《祥林嫂》這些都是。這一思想和現代學術思想遙相呼應。

五、龔自珍的詩文金句:

《己亥雜詩》第220首: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己亥”年份的獨有者,傳統文化最後一個集大成式大家龔自珍


《己亥雜詩》第五首: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集龔在當時是一種流行的文化現象,下面是一首集龔詩:

空山徙倚倦遊身,亦狂亦俠亦溫文。土厚水深詞氣重,歌泣無端字字真。

眼前二萬里風雷,飛出胸中不費才。

還有《病梅館記》入選中學語文教科書。

總而言之,龔自珍是一個有才、幽默、既積極樂觀又懷才不遇的人,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深入瞭解一下他,可做論文素材喲。


“己亥”年份的獨有者,傳統文化最後一個集大成式大家龔自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