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齊鳴、社交電商時代

流量,無可爭議,商家生存之本。商業巨頭不惜一切代價,大肆吞噬流量,導致眾多商家只能依附。對於商家而言,流量成本從最初的自然流量到成百上千,早已讓眾多商家怨聲載道而又彷徨無措。

所謂物極必反,自古壓迫必遭反抗,移動互聯網給眾多商家帶來了希望,自媒體的興起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代表,自媒體通過言論、表達、評論、解讀等,圍繞個人形成社交及傳播半徑,使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寬泛,導致依附於信息而產生的營銷行為由單一性向多樣性轉變。網紅、直播等形式的興起,也讓流量歸屬到每一個具體的個體。

百家齊鳴、社交電商時代


在此環境下,企業在發展自身社交屬性的同時,在分銷渠道上也要秉承著社交分銷渠道的策略部署:

01

渠道扁平化

興趣推薦的信息分發機制,使流量更加分散。自媒體形式的多樣性,使企業對內容的承載和管理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再加上社交圈層經濟日益明顯,以微信生態中的群使用率逐漸提升,朋友圈使用率逐漸下降就可以充分證明這一點。因此,隨著流量分散、內容形式的多樣性及社交圈層化都預示著未來將會在多載體上形成無數個人小流量點,每個流量點都會聚集一群顧客,每個流量點都有自己的領域及獨特價值。允許每個渠道擁有自己的領域及獨特價值,是渠道扁平化的關鍵。

百家齊鳴、社交電商時代


02

營銷顧客化

眾人拾柴火焰高,在C2B主流倡導的今天,企業除了想盡一切辦法讓顧客體驗到自己的產品及服務的同時,更要把營銷內容交給顧客製作。

百家齊鳴、社交電商時代


03

社交生態化

社交生態的打造給每個獨立的渠道附能的同時,又可以將每個獨立的個體通過資源串聯起來。個體的優缺點非常明顯,優點忠誠度高,消化速度快,但是輿論導向太過一致容易倒戈,資源缺乏容易枯竭。這就需要企業打造及匹配更多的資源來服務每個個體形成生態結構。

抱團發展,任何一個商業時代不會過時,企業的社交生態圈能融合多少“個體”,將成為企業發展的命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