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17年前的非典,我懂得了四點


回憶17年前的非典,我懂得了四點


如果從過年前回家時算起,這是我宅在家的第31天。

這31天,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養成了一個習慣,打開“疫情實時播報”,關注下確診人數。在今兒早起來,這個數字已經來到了74675人,而唯一讓我們覺得欣慰的是,日增加人數有了明顯的減少。

我忽然想到了17年前的那場非典,於我而言,也是印象深刻。

那年我還在上小學,時值春夏交替,百花已開,樹木蔥鬱,氣溫宜人。那年,我們提前放了暑假,也是上學以來最長的暑假了。

在那個時候,我們這個地方算是比較貧窮的地方,還是國家認定的貧困縣,而我們村離縣城也有十里路。要知道,在那個年代,十里路可算是很遠的距離了,不像現在,騎個電動車十來分鐘也能到達。而我在初中之前,僅僅去過一次縣城,而那僅有的一次,還暈頭轉向。

雖說我家鄉的經濟不好,但每當有什麼政策,依然能夠做出快速的響應。

在村長的帶領下,我們村封村了。我也“有幸”成為“村莊守護人”的一員,其實就是所謂的攔路,不讓外村人隨意進來。那年,我11歲。

說來也有意思,如果不是那次封村,我或許不理解為什麼這次面對肺炎,也會實行封村政策。

原來啊,除了病毒傳播層面,還與省情、素質等息息相關。

時間如流水,一轉眼17年就過去了。這次,我們同樣遇到一個棘手的難題,那麼,我們是否從當年的那次非典學到什麼,來應對今天的疫情呢?


回憶17年前的非典,我懂得了四點


1、我們懂得了快速做出反應,才能更快渡過難關。

在疫情開始的時候,很多人都在微博、公眾號上稱讚河南的做法——“封村”,也肯定了杭州城的做法——“接納”。無論哪種應對措施,都是值得表揚的。

當然,也有人說“封村”有些無情。但當你瞭解河南的省情後,你就懂得了,這不是無情,反而是有情有義。

河南是人口大省,外出打工的人很多,去武漢的也非常多。而且,河南的醫療水平自然比不上一線城市,之於我們而言,“封村”才是最有情的做法。不然的話,後果不堪設想。

所以,<strong>我們封村,也封得很及時,很徹底。


2、我們懂得生命的可貴,但也勇敢面對。

如果問一句:“你怕死嗎?”我想,每個人的答案都是“怕”!

這沒什麼可丟人的,我們一輩子也不過七八十載,誰願意匆匆離開這個世界呢?

我們都怕死。17年前的非典,我們怕死;08年春運時的雪災,我們怕死;同年的汶川大地震,我們怕死;10年玉樹地震,我們怕死;再到如今的疫情,我們也怕死……

但我們也勇敢面對了一切困難。

因為我們知道,怕是沒用的。就像我們第一次上臺演講,即便是獲獎感言,我們依然會很緊張、害怕,但我們也應該面對場下的千百觀眾,把自己準備好的演講稿,有感情的講出來。

那次非典和這次疫情也是一樣,我們唯有勇敢的面對,才能去戰勝病毒。


回憶17年前的非典,我懂得了四點


3、我們懂得了那些我們曾討厭的人,在非常時期,是他們守護著我們。

平時的生活中,我們最討厭的一些職業有哪些?比如醫生,我們總覺得他們收費高,或者不相信他們能根治自己的病;比如警察,趕時間上班的路上,被查身份證,我們在心裡不知道罵了多少遍。

但是,<strong>看看非典時期,看看現在的非常時期,守護我們的,竟然是我們曾討厭的人。

我們是否會感到慚愧?


4、我們也懂得了,有些人,是不怕死的。

這裡彷彿出現了病句,剛剛還在說我們都不怕死,現在又有些人不怕死了。但我要告訴你的是,怕死是真的,不怕死也是真的。

前段時間還在網上看到一個人的做法,真的讓人氣憤。明明自己從武漢出來,隱瞞了事實,還刻意跑東跑西,和別人嬉笑,與牌友們打牌。

這樣的人,你說是不是不怕死?

當然,他也得到了應有的懲罰,但我想,這樣的人不在少數。就像,有人在非常時期走親戚、串門,有人還依然捕食野味。

<strong>我們或許無法管制住這種人,我們能做的是管制住自己,遠離這種人,遠離這些不怕死的人。

回憶17年前的非典,我懂得了四點


因為有了非典的經歷,我們確實學到了很多,但我想我們真正要學的是,如何去管住自己?正確對待疫情,因為生命,只有一次。

但願,疫情能儘快趕走,我們也能儘快步入正常生活。我相信,這一天,不遠了。


作者:徐雁冰,四年專職自媒體寫作經驗,專注於文案、寫作以及個人成長,冰哥與你一起成長。微信公眾號:冰哥筆記(ID:xyb926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