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小說《多少恨》:美麗的遇見,卻擔不起一生的愛戀

一直非常欣賞張愛玲筆觸獨到的文字和語言,自有獨特的張氏風格,但是她的作品總是帶有那個時代的悲涼感,每部小說幾乎都沒有一個完美的結局,總是應了魯迅《再論雷峰塔的倒掉》裡那句名言:“

悲劇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所以,每看完一部張愛玲的小說,都會有很長一段時間沉浸在小說渲染的那種冷涼蕭索的氣氛中,不能自拔。

《多少恨》是一部短篇小說,是張愛玲根據四十年代的電影《不了情》(電影編劇張愛玲,導演桑弧)改編而成。仍然是一部帶有張愛玲式悲劇的結尾,看完唏噓不已。小說講述女主虞家茵與男主夏宗豫從浪漫邂逅到真心相知,最後女主一人遠走他鄉的故事。

張愛玲小說《多少恨》:美麗的遇見,卻擔不起一生的愛戀


張愛玲小說《多少恨》:美麗的遇見,卻擔不起一生的愛戀

唯美的開始

每個人都夢想著一見鍾情似的愛情,使愛情象醉人的酒一樣讓人沉醉其中,不知返程。此部小說的開頭,有別於張愛玲小說的慣有的“低氣壓”風格,而是有種春天來了的歡快,陽光明媚,春花即將要開放的豁亮。

世間有時事情就是那麼巧,如張愛玲那句耳熟能詳的話:“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要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遲一步,遇上也只能輕輕地說一句:哦,你也在這裡。

第一次相遇,是在電影院,一個退票,一個要買票,售票員(有著月老的牽線)幫他倆達成了各自的願望。因為彼此都很漂亮,兩人對看了一眼,竟有點發窘,這一點點窘,其實就是此對彼、彼對此好感,落在了倆人的心的記憶中,無言但有印象。

張愛玲小說《多少恨》:美麗的遇見,卻擔不起一生的愛戀

第二次相遇,也是有著好巧的機緣。家茵在店鋪前給八歲的學生夏小蠻挑生日禮物,正好,宗豫也走進來,要給八歲的孩子挑禮物,又碰面了,笑意盪漾在彼此的心間,而後,繼續巧合的事發生了,原來自己當家教的人家就是夏宗豫的家,夏小蠻就是他的女兒。

有多少戀情,“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沒有忘掉你容顏,夢想著偶然能有一天再相見,從此我開始孤單思念……”一個美好的開端,這在現今,會是多少小青年夢寐以求相遇方式,帶著浪漫色彩,從而開啟一段“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的相知相惜情之路。

但有的相遇,是註定了最終是分離的,月老只管牽線,並不管線的結實程度。何況,家茵與宗豫是張愛玲女士筆下的人物,愛情的走向只有一個方向。

張愛玲小說《多少恨》:美麗的遇見,卻擔不起一生的愛戀

淡如水的戀,深似海的情

夏小蠻成了宗豫與家茵情誼徐徐展開的紐帶。小蠻,幾乎無人真心照顧,與父親沒有恩愛的母親生病在鄉下,父親宗豫又一天天忙於藥廠的生意,只有一個保姆姚媽照顧她。而家茵的耐心與溫柔還有學識,都讓小蠻真正感受到了愛,所以很依戀她。在小蠻的一次生病中,夢裡的小蠻喃喃的喊著“老師,老師,……老師你別走!”宗豫聽了,彷彿自己的心事被人道破了似的,慢慢的慢慢的他笑了。女兒賜給了他一個機緣。宗豫去家茵那兒求她來照顧小蠻幾天。家茵住的地方簡陋至極,但是宗豫卻覺得她這地方才像是有人在這裡過日子的,不像他的家,等於小孩子現的紅綠積木搭成的房子,一點人氣也沒有,這種感覺,也是因他心中的那份喜歡在萌生,沒有愛情的婚姻給了他長久的困忳,讓他心裡暗暗依戀著小屋的溫馨。

張愛玲小說《多少恨》:美麗的遇見,卻擔不起一生的愛戀

家茵,也是一個在上海,孤苦無依,母親與無情的爸爸離婚,一個人在鄉下,家茵是她的主要生活支柱。這種環境下的家茵,與宗豫同是孤單,自然而然的靠近,相互取暖,是必然的。他們越來越走近彼此的內心,都成為了對方的暖心人。但是他們的戀情,不象現今人的戀愛,轟轟烈烈,擁抱親吻,時刻不分開,他們最多是拉過手,但是真情都藏在了眼睛裡,心裡,連語言都沒有那麼直白的表達,只是隱晦的說:“自從認識了你,我是更堅決了。我是真的一直想離婚的。”宗豫是受當時新思潮影響的,看清了自己婚姻如死水一般,所以強烈要走出來,正好又遇上了溫柔的家茵,這更堅決了這份信念。但是家茵也是喜歡著宗豫,但總是覺得這樣做自己也難受,心裡也苦苦的,但又無奈自己那麼的喜歡宗豫,兩難的心理始終在家茵這成了一個梗,不痛快的梗。

現在的我們,象宗豫的無愛的婚姻家庭有好多,有的人有力量的走了出來,有的還在裡面殘喘著,事物都是有兩面性的,走出來的人未必真得找到了真的幸福,也許又重新進入了婚姻,重蹈覆轍,殘喘的人也許在積蓄著走出去的力量,這又誰能說得準呢?有時婚姻就是如錢鍾書把描繪的“圍城”,裡面的人想出來,外面的人想進去,十分矛盾。這就告誡人們

,在走入婚姻前,一定要找自己稱心的人,只有喜歡了,才會愛,才會把婚姻變得美滿,婚姻是自己的,自己說的算。象宗豫,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成的親,但是如果要在當時也是頑強拒斥,也不會有這麼多的痛了。

張愛玲小說《多少恨》:美麗的遇見,卻擔不起一生的愛戀

離開,是最終的結局

宗豫與家茵的一直沒有沸點的溫情持續著,但是要分開的跡象也越來越清晰了。宗豫的太太在保姆的挑撥下,從鄉下回來了,宗豫不明她的突然回來,但是勇敢提出離婚,這對一個守舊思想根植在心的女性,會有多恥辱!夏太太堅決不同意,爭吵開始時時降臨在這個本來就無多少的溫馨的房子裡。夏太太后來找到家茵,同意宗豫娶姨太太,她什麼都不會管,只要不離婚,死也要有個名分。知情達理的家茵,怎麼會看著這樣的事情發生,另外她喜歡的小蠻,她怎麼會讓這麼可愛的小蠻會象家茵一樣從八歲起就恨她的爸爸,這些都在家茵的心理開始了鬥爭。一

邊是想顧全愛情,一邊想顧全宗豫的家庭,但是如果顧全了愛情,小蠻說不定就會是她自己,一個對爸爸充滿懷恨的女兒,她決不想小蠻成為她自己,另外家茵的爸爸做的那些只有浪蕩子才能有的行為,真得是讓她感到無力了,這更加劇了家茵想徹底離去的決心了。

張愛玲小說《多少恨》:美麗的遇見,卻擔不起一生的愛戀

即使那麼浪漫的遇見,也沒有擔起一生的愛戀

成全別人,委屈自己,最後,家茵帶著明明相愛卻不能在一起的情恨堆積的心,走了,情,似一江春水,恨,也似一江春水

走入了婚姻,其實,就有了許許多多的牽絆,責任,義務,即使沒有愛了,想走出來,也不是那麼容易。因為,婚姻不是一個人的事,是兩個人的,或者更多。象小說中家茵的母親,成天摸著骨牌渡日,那也有點太為悽慘,何不走出來,也許幸福就在前方呢?張幼儀,也是那個時代的人,離婚也使她痛苦不堪,但離婚卻使她變得堅強獨立,事業有成,最後找到了自己的合適的另一半,如果她也象小說中的夏太太,就是守著一個名分過活,那麼能成就燦爛的她嗎?為愛而存在的婚姻,才是真正的婚姻!但是世俗、兒女、責任,有時真得成了婚姻繼續維持下去的稻草。婚姻的圍城裡,百態萬千,喜樂苦鹹,只有自己知道。

“天長地久有進盡,此恨綿綿無絕期。”也許,小說如果有續的話,那麼一定要有個美麗的結局,因為是從美麗的遇見開始的——那就是宗豫與家茵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因愛而結合,世上最美的姻緣本該如此。

作者簡介:hr小荷,中職老師,靜時喜讀書,閒時步山林。

c44e4aenr�~��\u0018


分享到:


相關文章: